close
馬習會的「低標」與「高標」
2015-11-05 02:26:32 聯合報 黃年/評論工作者(台北市)
低標/馬英九政治人格與兩岸政策不可毀傷

高標/賦予九二共識更大的開展性與生命力

馬習會,遲了一些。

不妨想像,倘若去年十月雁棲湖APEC年會能實現馬習會,並就兩岸關係梳理出一個新願景,如今包括台灣總統大選在內的兩岸情勢,或許就不至於像今日這般錯亂。但是,never too late。

馬習會不能只留下馬習握手的照片,而必須在兩岸思維及操作上,留下突破與晉階的印記。最低的期待是,馬習見面,互稱「兩岸領導人」。張志軍說,此次會面,習馬雙方「以兩岸領導人的身分與名義舉行,見面時互稱先生」。但較佳方案應是:官式傳播皆稱「兩岸領導人」;並在雙方首會致詞時亦先互稱「領導人馬先生/領導人習先生」,其後則互稱「先生」。

馬英九曾說,「我不論到哪出訪,都是總統的身分」;同樣的,習近平不論到哪兒出訪,亦當然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倘若現今雙方互稱憲法職銜有窒礙,但亦應互稱「領導人」。在此歷史盛會,若稱對方「先生」,是虛矯;自認是以「先生」與會,則是自我否定。例如,習近平若以「馬先生」稱馬英九,其實亦是以「習先生」否定了自我角色的代表性。

如果馬習會竟成了兩岸「兩位先生之會」,即不啻貶損了此會的層次與內涵。當馬習互稱「領導人」時,其實同時表示相互認知對方在各自政治體制上的憲法職銜;此一稱謂若從「新聞用語」,變成了二人親身當面的相互稱謂,即是兩岸關係的重大躍進。這雖是嘴邊的三個字,卻是歷史的一大步。

相互的稱謂,只是開胃菜。更期待這場馬習會能端出色香味俱佳的兩岸大菜。此會對馬習二人的歷史定位及兩岸關係的承先啟後皆具重大意義。馬習會得以實現,可謂在兩岸間給了馬英九的政治人格與兩岸操作以肯定的評價。馬總統當藉此行,就其兩岸政策的主軸(如「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加以開展,一以總結其近八年的努力,並為兩岸未來留下一條可以共同試探與共同開拓的路徑。馬英九今年六十五歲,如果在此會留下正向印記,他在未來仍不無可能成為兩岸關係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掀起馬英九的回頭潮。北京應如此看馬習會,馬英九自己更當如此看馬習會。

此時,北京也許可以思考:是否錯失了雁棲湖馬習會?此次馬習會的時機、意義及作用是否不如?兩岸關係的內外變數極大,當前台灣出現了政黨輪替的跡象,南海東海又風雲變幻;習近平若不在此最後時刻,藉馬習會對兩岸關係豎立起自己的旗幟,下一個時點將不知在何年何月。可見,北京的兩岸政策不能以一時的寬蹇緩急為計,更不能以「有我無你,誰吃掉誰」為計,而須知何謂共生雙贏?何謂可大可久?因此寄望,習近平在此次馬習會中,在兩岸政策上不會出現倒退的言語,而有真能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的表述。

此會已預告,沒有聯合公報,不簽協議。但這無疑是發表重大政治宣告的時會。預料雙方將在此會鞏固「九二共識」的地位,但習會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馬則有可能在會見紀錄上留下「一中各表」四字。習的「兩岸一中」是九二共識的政治底線,馬的「一中各表」則是九二共識的現實出路。

馬習共進晚餐的節目很有人情味,席間話題對兩岸未來的影響,可能還大於官式文章。此會形同肯定馬英九的兩岸思維與操作,因而此會的最低標,不能使之反而變成對馬英九政治人格與兩岸政策的毀傷。北京及馬總統自己均應有此警覺。至於此會的高標,則應在能否賦予九二共識更大的開展性與生命力。「兩岸一中」是兩岸的「連結點」,「一中各表」則是兩岸的「主體性」。希望此次馬習會,對如何建立兼顧主體性與連結點的兩岸關係,能夠發生啟導的作用。各方均寄望「九二共識」的升級版,至少不希望「九二共識」的政治空間在此會出現倒退。

倘若此會能使兩岸大架構更見清朗,則期待在明年五月前,包括陸客中轉、貨貿協議、亞投行或一帶一路等,皆能有正向突破,以印證馬習會的能量。

一九九三年,因九二共識促成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二十二年後,兩岸領導人馬英九與習近平之會又在新加坡舉行,鞏固九二共識。民進黨在當年曾組織「民進黨國會反對國共統一會談宣達團」,赴新加坡抗議辜汪會談;但今日蔡英文及民進黨應對馬習會樂觀其正向成就,以免再留下另一個「宣達團」的尷尬紀綠。蔡英文現今的課題是:如何面對經馬習會加持與定錨的九二共識,亦即更無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空間。

此外,馬習會亦可能為十日訪美的朱立倫添加了夠分量的行裝,雖難翻轉大勢,但可朝「輸了選舉/贏了路線」的方向操作。

馬習會是遲了一些,但最近有句電影對白說,「只要方向正確,不怕路途遙遠」。never too la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