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戰遇上維基 危機亦轉機
2015-06-19 02:09:03 聯合報 丘智賢/軍事研究者(台北市)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軍方紀念圖文引自維基百科,引起外界質疑。在數位時代,抗戰軍史與網路接軌勢所必然,如何使正確史實得以推廣發揚,值得深思。

抗戰爆發之初,陸軍軍官學校本校已畢業十三期學生,共計兩萬一千餘人,構成抗戰國軍中、基層幹部主力。抗戰期間,陸官本校又陸續畢業第十四至十九期學生,逾三萬四千名軍官走向戰場;在全國又設立第一至第九分校,培訓十萬餘名青年軍官,加上各種短期訓練班隊,整個抗戰期間,軍校陸續訓練了二十餘萬名國軍幹部。當中約有一萬名黃埔同學,犧牲前線,他們殉國時正值青壯,遺下孤孑家人,仍然義無反顧,豪情壯志,常在遺書言談間,令人動容。

令人惋惜者,上述統計見於五十餘年前出版的陸軍軍官學校校史中,因紙本印刷有限,參閱不便,網路上的說法多令人啼笑皆非,例如大陸網路盛傳抗戰期間黃埔畢業生陣亡達九成五,如果軍官犧牲如此,士官兵更不可想像,自屬無稽之談,卻流傳甚廣。至於中條山八百壯士一說,大陸網友主要以此對照教科書中反覆宣講的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史事,原用意是展現國軍抗戰亦極慘烈,經不斷傳播,究其實者少,信其真者更多。

陸軍軍官學校在抗戰前是國軍建軍備戰的發動機,當時國民政府聘德國名將來華主持駐華軍事顧問團,引進德制軍事教育思想、改善編制戰術,以中國軍工原料易貨德國軍事裝備,空軍官校、海軍電雷學校、陸軍各兵科學校,均由黃埔基礎發展而來;淞滬抗戰國軍使用的鋼盔、主要火砲、車輛,都由德國進口。今日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前身資源委員會,亦是當年整理軍事工業,準備抗戰的成果之一。上述史實曾由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於民國五十九年編印為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工作紀要一書,如今幾已成孤本。

網路已成年輕世代接觸抗戰歷史的便捷管道,但珠沙混雜,難辨真偽。國防部亟應運用自身優勢,訂正兩岸最常用的維基與百度百科,使大眾易於接觸抗戰史正確內容,並以數位手段推廣重要抗戰史政資料,在網路時代,必能產生涓滴川流的教育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