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未生育 易罹3大婦癌?
2014/06/19
【華人健康網╱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
35歲是女性結婚生子的健康分水嶺,也是罹癌的重點觀察年齡!醫師表示,35歲以上晚婚未育的女性,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與卵巢癌的機率確實比較高,主要是與黃體素分泌周期有關,因女性懷孕過程中體內分泌黃體素的時間長達9~10個月,不但可以讓卵巢和子宮內膜獲得充分休息,哺餵母乳的婦女也會因為身體分泌較多的雌激素,因此降低乳癌的發生率。
女性在35歲以前懷孕生子,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機率比晚婚未育的女性還低。。
女性在35歲以前懷孕生子,罹患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機率比晚婚未育的女性還低。。
「懷孕是保護婦女很重要的生理保護機制」,馬偕醫院婦產科何信頤醫師指出,黃體素是一種自然存在於人體的女性荷爾蒙,主要是由卵巢分泌而成,當女性懷孕之後,體內的黃體素濃度會比未懷孕的女性還高,此時黃體素負責讓子宮內膜保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態,以便讓受精卵順利著床生長。
【孕期分泌黃體素 降低婦癌發生率】
對於35歲以上晚婚未育的女性來說,排卵後卵巢會自動分泌黃體素,但是到了排卵後2周左右,就會停止分泌黃體素,子宮內膜就會崩解出血型成月經,黃體素濃度自然就會降低,子宮長期負責排卵、產生經血,幾乎沒有時間「公休」喘息一下。
但是女性在懷孕期間,體內分泌黃體素的時間長達9~10個月,此時子宮內膜和卵巢都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卵巢不必每個月忙著排卵,子宮內膜也不用月月崩落出血。
哺餵母乳不但可以增加親子互動,也能夠降低乳癌的發生率。
哺餵母乳不但可以增加親子互動,也能夠降低乳癌的發生率。
婦幼醫院一般外科陳火木醫師表示,當婦女在產後自行哺餵母乳時,體內會自然分泌足夠的雌激素,讓媽媽分泌充足的乳汁,在母親懷抱中的寶寶在享用大餐的同時,也是乳房可以放輕鬆休息的大好機會,因此在35歲以前懷孕生子,的確可以降低乳癌的發生率。
若無法在35歲前懷孕生子也不能強求,建議可依照以下建議,減少婦癌的發生率。
【遠離婦癌5撇步】:
生產後儘量自行哺乳。
不要補充過多的女性荷爾蒙。
避免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維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並減少工作壓力。
經期混亂或陰道異常出血時,要立刻就醫。
【醫師小叮嚀】:
陳火木醫師提醒,晚婚未育的婦女要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並配合子宮抹片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公告版位
- Jun 19 Thu 2014 22:10
35歲未生育 易罹3大婦癌?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