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打造非核家園 我們準備好了嗎?
2015-04-12 01:53: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法草案」已在立院教育、經濟聯席委員會初審通過。由於其中第4條明定新核電廠不准發建廠及使用執照,舊核電廠執照到期不再展延;如果後續二、三讀也順利通過,則核四即無法重啟,而核一、二、三廠從2018年即陸續除役,至2025年全台將無任何核電廠運轉發電,正式全面廢核。

倘若三年後核一廠除役大幅減少核能發電,立刻會衍生三個問題:其一是目前占總發電量18.6%的核能發電,其缺口若不彌補,從2018年開始備用容量即將大減至6.5%。揆諸往例,備用容量降至7.4%時就會輪流限電,倘有機組故障或氣溫過高的情況,甚至不免停電之虞,對家戶的生活或是企業投資的意願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其二是,在台灣仰賴核能發電甚殷,一旦廢核,只能靠超高壓電塔南電北送,不僅效率較低,而且任一超高壓電塔倒塌,北部都會大規模停電。在極端氣候更頻繁發生的大環境下,其機率不容小覷。

其三是,為填補核電缺口,必須改以其他方式增加供電。再生能源就環境衝擊而言,與核能在伯仲之間,是比較受到青睞的選擇。但不論風力還是太陽能,受到天候的直接影響,供電並不穩定;而且適於設置的區域受到限制,增加供電的空間有限,不能寄以厚望。同時,太陽能發電成本雖不斷降低,目前仍十分高昂,勢必推高電價。

火力發電是最有可能的替代選擇,但成本亦均高於核能,對環境的衝擊也最大。目前做為主力的燃煤發電,成本與核電最接近,唯其環境衝擊也最受非難,除了碳排放,還會產生目前飽受關注的PM2.5懸浮微粒。天然氣介於以上二者之間,環境衝擊相對較小,尤其幾無PM2.5的疑慮;但成本則為核電的五倍上下,對電價的衝擊亦甚大。

綜合以上考量,如果民進黨版「非核家園法」通過實施,我們將在三年之間面對的選擇是:除了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外,要以燃煤還是燃氣發電填補核電缺口?若以燃氣替代,電價勢必大幅上漲,我們可以容許的幅度是多少?為免過度仰賴「南電北送」,新設電廠勢必要集中於北部,哪些地區尚有可能增設火力發電廠?

由於氣候暖化已成全球公敵,PM2.5又令國人聞之色變,除非民眾對電價上漲的排斥太過強烈,燃煤發電恐非最佳選擇。因而未來核電廢止產生的18.6%供電缺口,大部分或將以燃氣發電取代。但除了成本較高之外,燃氣發電設施的建置耗時,天然氣的供應又強制由中油壟斷,都是必須克服的障礙。若能儘快制定政策,積極要台電及其他民營電廠未雨綢繆, 2018年核一廠除役時,用容量偏低的威脅應可完全消除。為減輕「南電北送」的負擔,新設燃氣廠與天然氣碼頭亦應優先選擇北部地區,各方條件的衡量審酌也需加緊進行。

最後也最為緊要的,就是一旦以燃氣為主取代核能發電,限電危機或可避免,但依據估計,電價恐將增加三成以上。不過由於廢核將從2018年逐步推進,到2025年方全部完成;因此若在三年內即逐步增加燃氣發電,電價將從2018年起緩步上揚,十年之後才提高三成;對一般家戶及企業而言,可以逐步適應,衝擊應不致過大。

而且,台灣電價長期偏低,造成嚴重濫用,也變相鼓勵高耗能產業過度發展;相對的,一切節能設施及節能觀念的推廣也因電價太低而難有用武之地。當電價緩步上揚,再配合種種的節能政策,電力的需求會明顯降低;則十年後電價的上升即有可能遠比三成為低。

事實上,由於歷來政府以強壓水電價格為其政績,使台灣電價排名屈居各國之末;如果電價緩緩上升,接近全球平均水準,進而養成國人節能習慣,也是好事一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