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經濟結構改革 賴閣第一要務
2017-09-18 02:35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後,以為軍公教加薪3%作為施政起手式,上周行政院會正式通過107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修正案,賴揆並提示政府要以「服務取向」取代「管制取向」,政府的威信不是建立在令出必行,而是要建立在令出民意,所以「接地氣」非常重要;他還特別強調,將親自督導包括5+2產業創新計畫、能源轉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等重大政策的執行情形。

賴院長上任,以劍及履及行動,展現和林全內閣完全不同風格的新氣象,尤其在重視民意及體現政府執行力方面,賴內閣備受各方期待。然而,當前台灣經濟所面臨的是結構性、根本性問題,賴內閣會否調整林全內閣的經濟政策路線?能否有效因應、解決台灣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更是未來施政成敗關鍵之所繫。

回顧過去一年多林全內閣的經濟政策路線,簡單來說,就是蔡英文總統在去年520就職演說中所宣示,要致力台灣經濟結構轉型,打造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價值的經濟發展新模式。而這樣的新模式,主要目的是在打破過去以代工出口為主、「台灣接單、海外生產」、重視成本及效率的成長模式,轉型為兼顧出口和內需、以創新帶動成長活力、可以提升就業及薪資水準的新經濟模式。

然而,此一龐大經濟轉型工程,需要強有力的內閣完整規劃施政藍圖,並以強大能量貫徹執行,但林全內閣包袱過重,很多政策虛有其表,無法到位;加上「大政委、小內閣」運作,更造成各行其是、權責不明、統合困難等執行問題,以致和既定政策路線出現巨大落差。

首先,5+2產業創新計畫是蔡政府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的核心計畫,但執行一年多來,其浮現的各種問題比試圖要解決的問題還要多,距離產業轉型目標反而愈來愈遠。例如「亞洲·矽谷」計畫,空有理想和目標,但實際執行無論從參與企業或經費規模來看,都極為局限,和作為台灣主力出口的ICT產業轉型升級,完全脫節。又如綠能發展肩負了實踐「非核家園」的重擔,卻因高估執行能力及缺乏完整配套,導致企業界對政府穩定供電能力喪失信心,反而拖累產業轉型進程。

其次,在出口動能長期趨緩下,提升內需是維繫經濟成長活力的關鍵所在,但林全內閣很多政策包括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不僅抑制民間消費及投資,而且引發廣泛政治效應,衝擊經濟信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雖有助擴大內需,但逾半經費卻投入效益愈來愈低的軌道建設,也備受質疑。

再者,台灣人口老化,人才大量外移,不但造成內需的巨大缺口,而且形成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障礙。然林全內閣施政重心仍沿襲馬政府政策,側重擴大外勞晉用,以及制定「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擴大引進迄今總數不到2萬人的外籍專業人才。面對平均每年移出2、3萬人、累計逾百萬人的高級專業人才流失,卻是一籌莫展,毫無作為。

這些結構性的經濟問題,很多都在持續惡化中,如果不採取積極作為扭轉形勢,估計到下一波全球經濟衰退,台灣極可能陷入到一個難以逆轉的惡性經濟循環,屆時就是神仙也拯救不了的災難。

坦白講,要因應解決當前台灣經濟困局,已不是施政「服務取向」或是否「接地氣」問題,賴內閣必須全面審視林全內閣經濟結構改革政策失靈的根本原因,究竟是政策路線偏離經濟現實?或者是政策規劃不力,缺乏可行路徑圖?或者是政策執行力不足問題?或者三者兼而有之?

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問題已經拖得太久,賴內閣沒有太多試誤時間,從林全內閣執政經驗中找出問題,診斷原因並尋求解答,讓施政儘快步入正軌,方為上上之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