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部紀錄片 認識不一樣的香港
2015-09-18 07:21:17 聯合報 記者祁容玉/板橋報導
image
黃雨傘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分享
新北市新聞局上周帶著6部歷年新北紀錄片獎優選作品,跨海參加香港華語紀錄片節,下月新北市紀錄片活動也將邀請6部香港紀錄片回訪,主題橫跨高齡化、國族認同、遊民生活和去年的香港占中雨傘革命,讓民眾透過紀錄片認識香港不同面貌。

新北市紀錄片系列活動預計下月18日展開,今年著重新北與香港雙城交流,8部受邀影片,6部是香港紀錄片,分別是探討高齡化的「老人院」,記錄深水埗遊民生活的「苦路」和「韋成奇」,論述國族認同的「強」,及拍攝占中運動的「黃雨傘」和「義載」。

台灣紀錄片導演陳志漢上周赴香港參與映後座談,也觀察香港紀錄片環境。他說,香港官方給紀錄片工作者的資源幾乎零,加上高度商業娛樂化環境,片商、戲院多半不願碰觸紀錄片,在香港願意努力拍攝紀錄片的人們,令他很佩服。

陳志漢分析,由於香港官方不碰紀錄片,導演創作更自由,但紀錄片曝光管道少,台灣觀眾可多把握新北市紀錄片活動的機會,透過紀錄片一探香港很少在商業影視中呈現的面貌,且香港紀錄片取材跟台灣類似,相信觀眾會很有共鳴。

新聞局表示,此次參展的6部電影都是去年到今年完成,在香港華語紀錄片節播映有不錯評價,影片已陸續運抵台灣,進行中、英文字幕後製,各播映場次均免費入場,有興趣的民眾可上網查詢:http://newtaipeicitydoc.pixnet.net/blog

image
老人院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分享
image
韋成奇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分享
image
義載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分享
image
強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分享
image
苦路 圖/新北市新聞局提供

新化消失的3大港 廟畫重現
2015-09-18 07:21:23 聯合報 記者吳淑玲/新化報導
image
新化區在荷蘭時期有洋仔港、下港及後面港仔三大港口,都因淤積陸化消失了。楊逵文學紀念館志工隊長曾進發依照史料及舊水路追循昔日港口及河道路線,洋仔保生大帝廟內也有彩繪壁畫,重現當年商船行經河道景象。 圖,吳淑玲攝
分享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新化區在荷蘭時期有洋仔港、下港及後面港仔三大港口,都因淤積陸化消失了。楊逵文學紀念館志工隊長曾進發依照史料及舊水路追循昔日港口及河道路線,洋仔保生大帝廟內也有彩繪壁畫,重現當年商船行經河道景象。
曾進發考據指出,300多年間新化是可通行小船的商港,早年商船沿溪而上「洋仔港」,更可到達「下港」、「後面港仔」。他從古地圖及現今排水溝位置推估,早年有條許縣溪支流,河道經正新國小附近,流經「保生大帝廟」前,在洋子橋附近形成港汊;水路經過「唪口里」,會合大目降南溪,匯入許縣溪後,經新港溪、台江、從大員港入海。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新化昔日3大港口再也找不到遺址,曾進發說,洋仔保生大帝廟400年慶典活動,透過史料的呈現,希望更多人知道家鄉的事。

東興圳串古今 說竹北歷史故事
2015-09-18 07:21:24 聯合報 記者羅緗綸/竹北報導
image
東興圳穿越竹北市東區,沿岸景色優美,綠意盎然。 記者羅緗綸/攝影
分享新竹縣竹北東區從農村邁入都市,開發過程保留了灌溉水圳,如今成都市發展紋理,新竹縣文化局提「水圳見學園區計畫」,以水圳串連都市發展和古蹟、歷史,讓民眾深層認識竹北水圳之美。
竹北東興圳貫穿昔日有新竹穀倉之譽的六家地區,如今因高鐵特區、縣治二期等新市鎮開發,已是高樓林立呈現新興都市景象,不過,開發過程保留了東興圳,縣府計畫透過水圳串連古蹟、學校、建築,成立園區,也以共有的水圳歷史和記憶,讓沿岸新、舊住民有共同的話題。

「竹北是有故事的城市」縣文化局表示,竹北六家庄舊稱六張犁,當地東興圳舊稱「六張犁圳」、「東興陂圳」,是一條歷史悠久的古圳,建於乾隆13年至16年(1748-1751),灌溉370餘甲田,也造就「新竹穀倉」,昔日阡陌農田,如今成都市。

開發過程,竹縣保留了東興圳,如今穿梭大樓和馬路間,成了當地優美的水景,東興圳仍有早期分水汴,將水源一分為三,沿水圳有八處古蹟與歷史建物,十多處伯公廟、百年老樹,和興隆、東興、六家國小、成功、東興國中及交大客家學院。

竹縣文化局提計畫透過水圳結合古蹟、生態、文化及環境教育,以「水圳見學園區」讓外界認識水圳之美,了解竹北東興圳穿越傳統與現代和民眾並存共生,也增進新舊住民互動,以擁有「水圳故事」為傲,促進社區情感並關懷周遭人文地理環境。

里長做環保 竹筷當柴燒水
2015-09-18 07:21:26 聯合報 記者黃茹婷/通霄報導
image
苗栗縣通霄鎮通東里長楊佩芳帶頭做環保,利用廢棄竹筷子當燃料煮開水。 記者黃茹婷/攝影
分享苗栗縣通霄鎮通東里長楊佩芳當了25年里長,為服務里民,十餘年前將車庫改造成交流室,邀請里民泡茶聊天,他不用瓦斯燒開水,而是利用廢棄竹筷子、木材燒開水,帶頭做環保。
62歲楊佩芳原先是計程車司機,擔任里長後將自家當成里民交流空間,後來將車庫改為里民交流室,每天上午6點多開門,「柴燒出來水,泡茶特別香」他說,最早也是使用瓦斯,10年前寒冬燒柴取暖,發現柴火煮水也不錯,不只利用廢木料,連竹筷子也拿來燒。

他是環保志工,有一次到自助餐用餐,發現客人用過的竹筷子都丟進垃圾桶,靈機一動向店家回收竹筷子,他說,竹筷子細小燃燒快速適合生火,環保又方便,因交流室往來人潮多茶水煮不停,一年要燒掉上萬雙筷子,現在還有麵攤會定期送來筷子。

燒柴煮水不只環保,也增加里民間互動,里民主動提供廢木料,還幫忙砍柴、燒柴。里民許天助說,他有時比里長還要早來開門,有空就幫忙砍柴、煮水,大家都說,柴燒煮出來的水特別香,因此他天天來報到。

古蹟日遊塗褲街 賞昔日街區美
2015-09-18 07:21:28 聯合報 記者陳信利/雲林報導
image
土庫老街的磚塊路面保存清代風格,建築由磚造與木造混搭,且有長長騎樓。 圖/縣府文化處提供
分享雲林縣今年古蹟日以行銷「土庫街區」為主題,縣府歡迎遊客透過散步旅行,追憶昔日「塗褲街」街區之美。
縣府文化處長林源泉表示,雲林古蹟日活動將於9月20日舉行,當天上午9點在建國路土庫故事屋集結後,參訪土庫庄役場、中山路萬得醫院、土庫第一市場木造建築、順天宮及賣雙糕潤的糕餅店,下午2點半參觀中正路樂米工坊及農會八角倉庫,歡迎民眾隨著解說員散步土庫,保證滿載而歸。

「土庫處處是古蹟!」林源泉說,已故當代知名雕塑家楊英風,曾於1955年畫下一幅土庫老街素描,為土庫老街留下珍貴見證。

楊英風早年曾在農業復興委員會豐年雜誌擔任美術編輯,負責畫封面、插圖。1955年他來到土庫,在中山路上畫下一幅土庫老街速寫,1960年這條蜿蜒老街被政府拆除,改成目前筆直中山路。

林源泉說,目前保留的一張土庫老街舊照,與楊英風素描角度幾乎沒兩樣,一樣的街景、窗櫺,只是照片中多了些人物。

約2公尺寬的磚塊路面,保存著強烈的清代風格,兩側建築大多是磚造與木造混搭,而且有長長騎樓,可惜如今素描與老照片都成了歷史。若當年土庫舊街未拆除,今日肯定是台灣熱門景點。

依地方文獻記載,昔日土庫鎮位於周圍23庄交易中心及南北交通要衝,中山路(昔塗褲街)古屋櫛比,保留完整的清朝街道風範,短短不到500公尺街道,街頭的巴洛克洋樓,街中的生意商家,街尾的草屋、竹筒厝等風貌,繁華盛況猶勝虎尾。

袖珍雕塑展 「捧在手上的藝術」
2015-09-18 07:21:30 聯合報 記者吳思萍/台北報導
image
復興高中學生俏皮地模仿雕塑動作。 圖/復興高中提供
分享台北市立復興高中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共同舉辦「第5屆國際袖珍雕塑展」,展出90件袖珍雕塑。早期袖珍雕塑只是大型雕塑的模型,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近年來因易親近,可捧在手上翻轉、欣賞,很受大眾歡迎。
「袖珍雕塑」源自於1980年代初,由夏威夷大學雕塑教授馬莫魯.賽托與弗雷得.羅斯特提出的鞋盒大小的小尺寸雕塑,就像以往皇宮貴族手上玩耍的觀賞物,增加觀眾與藝術的連結。

復興高中圖書館主任簡俊成說,這次有許多年輕藝術家創作,作品「大衛像」由復興高中校友林冠君創作,將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特寫生殖器部位做成袖珍雕塑,並插上隨身碟,凸顯古典與科技的衝突。

國際袖珍雕塑展即日展至10月16日,學校、團體可預約參觀,校方也開設3D列印文創藝術及工作坊等推廣課程,可撥28914131洽詢。

警察局的老家私 來豐原看文物展
2015-09-18 07:21:11 聯合報 記者林佩均/豐原報導
image
頂街派出所日據建築的頂街派出所,被台中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即日起至11月1日展出「頂街豐云─歷史影像文物展」。 記者林佩均/攝影
分享
image
特色菱形窗頂街派出所大門口有日洋混和風格的菱形窗,別具特色。 記者林佩均/攝影
分享豐原火車站旁日式建築的舊頂街派出所,被台中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即日起至11月1日止,展出日據、民國初年的警用物品、豐原老照片,有難得一見的手搖式防空警報器、圓筒式警笛、放有指南針的交通事故處理箱等,還有日式建築特有的「棟札」,詳細記載頂街派出所資料,如同建築物的「身分證」。
頂街派出所原建於大正年間,因墩腳大地震,於昭和11年(民國25年)重建,3年前台中市警局豐原分局頂街派出所單位遷出,台中市文化資產處接收修復,並列為「歷史建築」。

image
建築「身分證」日式建築特有的「棟札」,詳細記載民國25年完工的頂街派出所資料,如同建築物的「身分證」。 記者林佩均/攝影
分享
修復完工的頂街派出所舉辦「頂街豐云─歷史影像文物展」,1樓展出34件懷舊警用文物、2樓展出51張豐原老照片。

日式建築特有的「棟札」,好像建築物的「身分證」,寫下頂街派出所興建日期、建築師、設計師、監工等資料。

館內陳列手搖式防空警報器、重達2公斤的警用電腦、聲響為單音的圓筒式警笛,文資處長張祐創解說,民國80年代的交通事故處理箱,箱內放有指南針、手拉式皮尺,完全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

文化局長王志誠指出,未來歷史建築頂街派出所將採OT方式,結合文創與文史,加入豐原區特色的糕餅、木雕、漆藝,成為文化資訊中心。

退休警員成立「警察文化資產保護發展協會」,需要警察單位、仁提供警察文物及老相片。退休警察如有興趣,可加入文物協會做志工,一起保護警察文物。可到太平分局頭汴坑派出所,或洽保護發展協會籌備委員劉中平,電話:0935724519。

image
火警敲銅鑼以前網路設備不發達,有火警、毒氣攻擊,警方會敲響銅鑼,提醒附近住戶安全。 記者林佩均/攝影
分享
image
防空警報器退休的太平分局警備隊長劉中平(右)與文資處長張祐創(左),示範手搖式防空警報器。 記者林佩均/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