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推動「亞洲.矽谷」 學習德國戰略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13 02:38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歲將至,各種對未來經濟趨勢的預測也紛紛出籠,黑天鵝有多少、是否嚴重,固然值得關切以趨吉避凶,但無論橫逆險阻若干,務實穩步邁進的努力仍應是我們最關注的課題。這其中,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創業當然是重中之重。

根據美國「全球創業精神發展研究所」公布的「全球創業精神指標(Global Entrepreneurship Index, GEI)」,今年台灣在130多個國家中的創業發展排名第16,看似不錯,卻較去年排名退步十名,我國創新創業的發展近況的確值得關注。

行政院通過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為五大創新產業之首,揭示要「以創新創業驅動經濟成長,以物聯網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並構建一個以研發為本的創新創業生態系。隨後國發會公布「數位經濟發展策略」,強調創新創業的政策方向。這種強調創新創業、藉物聯網來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概念,雖以「矽谷」為名,卻也正是德國「工業4.0」的精神。「亞洲.矽谷」計畫究竟如何推動,德國政府的政策有值得參考之處。

由於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各國多積極促進創新創業活動。德國將創新置於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不斷推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規劃,成為促進國家的重要政策。德國最新的《德國高科技創新戰略2020》則是延續高科技領域再整合聚焦,並以數位化與智慧化帶動創新。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創新創業生態系最具特色的就是擁有一批具有強大創新能力的企業,企業研發部門在創新體系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並且與當地學校與新創團隊積極配合。

以德國知名汽車BMW為例,其近年來積極朝向電動車、自動駕駛、車聯網應用,同時搭配輕量化的車體結構與前衛的內裝鋪陳,預計未來十年將以BMW iNEXT為策略進行發展,持續精進純電或是油電混合車型。事實上BMW目前積極推動的Project i2.0計畫,目標為全力發展自動駕駛及車聯網,發展方向包含高解析度的數位化地圖、雷達感應偵測器、雲端科技及人工智慧等未來關鍵趨勢。

在這些創新領域的發展中,除了BMW內部已有新創團隊共同與研發部門一同開發,更與當地知名的慕尼黑工業大學合作,也支持該大學成立創新創業中心UnternehmerTUM,是歐洲最大的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為創業者提供一站式的創業流程諮詢和促進服務。此創新創業中心還擁有一個高科技製造車間MakerSpace,被視為「歐洲獨一無二」的創業基礎設施,可提供創業者和初創企業小型量產的形式,實現創意與創新計畫。

值得注意的是,UnternehmerTUM創新創業中心經費來源僅有10%來自政府,其餘40%來自BMW公司贊助,而50%則為自營收入。UnternehmerTUM目前執行上百個計畫,獲選優良的團隊可得到經費資助、創業諮詢、免費的辦公空間及使用創業設備,且無股權的要求。德國與台灣雖皆積極發展與學校連結的創新創業中心,但德國成功的創新育成計畫並沒有太多政府經費支持,主要由企業在背後支持。

綜合來說,上述德國BMW、慕尼黑工業大學與UnternehmerTUM的合作模式,是以「大小攜手」的概念,透過大企業的豐富資源與引領全球的技術,並結合在地的深根基礎的學術與富創新與彈性的新創團隊,用最有效率與互惠互利的方式來促進創新,新創團隊也能在大企業支持下,可在無經費後顧之憂下來發揮創意,且能快速進入市場,創造雙贏。

事實上,這些德國成功的元素,台灣也並不缺乏,像是引領全球技術的企業、大學育成中心、年輕新創團隊等。但這些元素間的有機結合向來令人詬病,更難與德國相提並論。此外,相較於德國,我國對於企業與新創團隊的結合也不夠重視。因此,「亞洲.矽谷」推動方案的成敗,關鍵不在於明年編列的113億經費,要建立像德國這樣良好循環的生態系,關鍵在於政府要有清楚的認知與強大的執行力。

創業﹒BMW﹒車聯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