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花東原創生活節 金曲歌后今壓軸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0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排灣族吟遊詩人達卡鬧昨天傍晚率先登場,用低沉的嗓音吟唱著對土地的關懷。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一方山海一方人.2015花東原創生活節」在花蓮文創園區熱烈展出,昨、今兩天共有11組藝術家在山海節奏舞台接力演出,包括阿努.卡力亭.沙力朋安、南王姊妹花和以莉·高露3組金曲獎得主,今天是最後1天,中午起有靜態展覽,下午有講座及舞台表演,至晚間9點結束。
花東原創生活節於12月5日熱鬧揭幕,今天將閉幕。昨天是周六,下午3點半起,由台東都蘭部落阿美族「薪傳舞團」開場,部落族人連續歌舞演唱後,帶領遊客圍成圈,一起跳著熱情的原住民舞蹈。隨後,排灣族吟遊詩人達卡鬧登場,以低沉的嗓音吟唱著對土地的關懷,范志明、法蒙斯樂團、南王姊妹花再與觀眾分享精彩的樂曲與唱歌。

山海節奏舞台區域策展人馬淑儀表示,「2015花東原創生活節」集結花蓮、台東最精湛的表演藝術能量與作品,以一個藝術工作者生活樣貌的呈現規畫活動,讓民眾與表演藝術工作者對話,不但分享不同風格的藝術形式,更能刺激創作的想法與增廣見聞。

除了精彩表演,還有「原夢講堂」藝術家講座、「微光電影」山海觀點紀錄片賞析、「手感市集」花東原創手作商品,及「原生美展」花東3大文化生活圈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靜態展覽。

今天下午4點,由「Amis旮亙樂團」打擊樂團開場,隨後由阿美族創作歌手郭明龍、原住民青年樂團「原味醞釀」等演出,2012年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最佳原住民語專輯、最佳新人的「三冠歌后」以莉·高露壓軸,為連續9天的首屆「花東原創生活節」畫下完美句點。

靜態展覽從上午11點半至晚間9點;演唱從下午4點到晚間8點;3場講座從下午2點至6點。

image
「手感市集」中,集結許多花東原創手作商品。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

基隆外配中心更名 國際家庭說故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曾健祐/基隆報導

image
烏拉圭楊理查(右)與太魯閣族妻子楊亞惠(左)在花蓮相識,一見鍾情,現育有2個兒子。 記者曾健祐/攝影
分享
基隆市政府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成立10周年,為去除標籤化表達對新住民尊重,昨更名「基隆市政府國際家庭服務中心」,各國新住民帶來家鄉料理、分享來台酸甜苦辣故事。

image
嫁來台灣16年,許期珍一肩扛起家計。 記者曾健祐/攝影
分享42歲的許期珍來自四川,20年前在廣州和丈夫顧宗國相識相戀,她回憶,搭上飛機那一刻首次看到大海,懷著憧憬與期待嫁到台灣,未料剛結婚就面臨丈夫事業破產,房屋遭拍賣,一切從零開始。
她1天兼3份工,還曾在工作時被瓦斯氣爆灼傷臉部,連鏡子都不敢照,怕家鄉父母擔心,眼淚只能往肚裡吞。

後來債務還了大半,沒想到丈夫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接踵而至,自己也罹患乳癌,她哽咽地說,當下真的很害怕、埋怨,後來有位同鄉姊妹帶她去教會,心理得到很大安慰,不管多辛苦,為了家庭、孩子都要撐下去。

40歲的楊理查家鄉在烏拉圭,23年前來找嫁到台灣的姊姊,在花蓮邂逅太魯閣族妻子楊亞惠,一見鍾情。楊理查除了學中文,還學習太魯閣、阿美族語,他說,最喜歡台灣的人情味,早已把台灣當成故鄉。

楊亞惠回憶,在秀林國小運動會遇到楊理查,覺得他好像漫畫走出來的男主角,但家中觀念保守,和外國人結婚更是史無前例,險鬧家庭革命,多年後父母才逐漸認同。現育有2個兒子,楊理查會教他們說西班牙話,楊亞惠則教太魯閣母語,一家4口幸福美滿。

整尾劍蝦做蝦酥 漁業產銷班海味「唰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基隆報導

image
野生劍蝦透過真空低溫高壓,變身一口吃的蝦酥。 記者林孟潔/攝影
分享中正區漁業產銷二班捕撈蝦蟹聞名,班員陳黃登腦筋動得快,把整尾劍蝦做成「金兜蝦」蝦酥,連殼吃進嘴裡富含營養素,口感香酥脆,又帶有濃郁蝦味,十分「唰嘴」,很受歡迎。
基隆去年野生劍蝦產量達1078噸,占全國產量1236噸近九成,是特色漁產之一。劍蝦相較其餘養殖蝦類,蝦身較小、吃虧,但蝦味濃郁,連鼎泰豐小籠包都使用當食材。

產銷二班主要捕撈大明蝦、黃金蟹、劍蝦等漁產,陳黃登體認漁產應作轉型,增加附加價值。他說,以前賣蝦以批、箱、盒作為計算單位,現今要以「尾」來賣,不浪費每隻蝦。

陳黃登3個月前與食品加工廠合作,推出「金兜蝦」禮盒,透過真空、高壓、低溫技術,把整尾劍蝦做成蝦酥,不添加調味料,養分不輕易流失。

他說,民眾一口吃進蝦肉、蝦殼及蝦頭,也把豐富的蝦紅素、甲殼素等營養吃進肚裡。市面上雖也有類似團購商品,但使用養殖白蝦,他的劍蝦海味十足。

蝦酥連一名老船長吃了都豎起大拇指稱讚,直說「吃下去就上癮」,滿嘴天然的鹹味。「金兜蝦」一箱10包,產地推廣價為800元。購買地點:基隆市中正路389-9號,電話:(02)2462-5366轉13。


廣角鏡/基隆耶誕花燈 美麗平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文/曾健祐

「真愛基隆 歡樂聖誕」昨晚登場,市長林右昌、議長宋瑋莉與民眾一起點亮海洋廣場耶穌、聖母造型花燈,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也有很多黑白小羊組成大型耶誕樹,非常吸睛。基隆市基督教關懷協會系列表演活動,載歌載舞及樂團演唱,提前帶來濃濃耶誕氣氛。

image

宜蘭聯勸年曆 名畫家、作家相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聯勸基金會出版年曆,畫家沈東榮(左二)及作家等人齊出力。 記者廖雅欣/攝影
分享
宜蘭聯合勸募基金會募集明年度運作經費,最近獲畫家沈東榮大力支持,及作家陳維鸚、彭名琍等協助,完成明年度全新的聯勸年曆,歡迎各界善心人士支持。

宜蘭聯合勸募基金會每年為扶助縣內弱勢團體運作,必須對外募款,明年度有待用餐、平安袋等措施,要幫助縣內邊緣戶,募款目標達千萬元;聯勸獲得畫家沈東榮大力支持及作家陳維鸚、彭名琍協助,完成明年度全新的聯勸年曆。

「希望大家一起來支持弱勢」,沈東榮說,他提供畫作,由兩名作家依季節變化書寫感性文字,如1月是「玉山瑞雪」,2月是「櫻紅墨韻」,3月是「木棉花情」,4月是「仰望」。陳維鸚、彭名琍表示,希望溫暖的畫作和文字,加上大家的愛心,一起溫暖社會。

宜蘭聯合勸募基金會執行長陳凌鳳表示,去年的年曆集結許多攝影大師的作品,今年是畫家和作家合作,希望這份月曆能集結眾人的愛心,完成聯勸明年度的募款目標。年曆每本義賣300元,意者可電話(03)9322833。

圖文記蘭陽 「蘭陽四書」出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廖雅欣/頭城報導

image
宜蘭縣文化局和聯經出版公司,昨天發表蘭陽四書,頒獎表揚旅行文學獎得主。 圖/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分享
宜蘭縣文化局和聯經出版公司昨天在蘭陽博物館發表「蘭陽四書」,邀作家林文義、鍾文音、詩人吳茂松及繪者鉛筆馬丁等人書寫蘭陽;同時也頒發「宜蘭旅行文學徵文獎」,由陳志和以《新苗》獲得首獎。

宜蘭縣文化局邀請駐縣作家進行「山、漁、農」書寫計畫,4本書分別是林文義《宜蘭寫真》,以手札筆法淺描蘭陽風景,搭配曾郁雯的攝影作品;鍾文音以細膩的文字和照片書寫《宜山宜海─宜蘭雙重奏》;吳茂松《一條安心的溪河》,以詩歌書寫宜蘭的農村生活,並搭配女兒的童趣插圖;鉛筆馬丁以鉛筆繪圖,書寫故鄉頭城,重現童年記憶與濱海故事《記得那海的味道》。由聯經出版公司出版。

「我是宜蘭人,要記錄自己的故鄉」,鉛筆馬丁回到頭城定居後,不斷創作。吳茂松希望以文字展現對土地的熱情。4名作家外,縣文化局長林秋芳、聯經出版公司總經理羅國俊、立委田秋堇等人都參與,並邀樂享集室內樂團演奏。

宜蘭縣文化局暑假舉辦旅行文學徵文比賽,邀民眾行旅宜蘭,以相機與文字書寫宜蘭印象,全台各地的寫手、旅人以圖文筆記蘭陽,經小說作家郭強生、宜蘭在地作家吳敏顯和自然寫作者凌拂評審,由陳志和的《新苗》獲首獎,可獲得台北到上海機票等獎品,20篇獲獎文章也集結成書。

陳志和書寫《新苗》一文,緣於去年帶孩子到宜蘭旅行,參與三星行健村的耕作,拍攝孩子與綠苗的影像,進而引發撰文動機,希望孩子和稻苗一樣,都能體會土地的重要。

「玉蘭」饗宴 遊客學包粿、茶染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大同報導

大同鄉公所昨天舉辦年度客家百人饗宴,以「玉蘭客家料理真好吃」為主題,配合客家樂團、花鼓隊表演、搓湯圓、包粿、茶染等體驗,吸引數百名遊客到玉蘭社區體驗客家氛圍。

大同鄉玉蘭社區舊名為「幽沽浪」,象徵早期泰雅族人以伐木維生的型態,1950年代,從竹苗地區來了一批客家人,以茶葉取代伐木,幽沽浪變成玉蘭,演變成客家與原住民融合的樣貌,社區約40戶人家,包括泰雅族、客家、外省、閩南等多元族群。

約170名遊客體驗搓湯圓、包粿、茶染等活動,體驗客家文化,品嘗客家傳統味與原風料理融合的美食,以香氣四溢的擂茶搭配新鮮的刺蔥蛋捲,多層次的豐富口感,讓許多饕客一試就愛上。

「別具風味。」李姓遊客說,與台灣各地客家村落比起來,玉蘭社區的居民多了一份獨特的溫暖人情味。

鄉公所表示,希望讓民眾從客家美食中了解當地的多元族群生態,也對宜蘭僅存的客家部落有更深刻的認識。

蘇澳國中校園開放菜園 社區耕者有其甜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image
蘇澳國中將校園一塊閒置空地再利用,邀聖湖社區居民共同耕作,農作收穫由居民分享,落實耕者有其「甜」的理念。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
蘇澳國中參與教育部永續校園計畫,將校園的一塊閒置空地再利用,邀請聖湖社區居民共同耕作,農作收穫由居民分享,落實耕者有其「甜」的理念,也讓社區走入校園,營造更友善的學習環境。

民眾路過蘇澳國中都會發現,校園一隅竟成了農田,教室內的學生聆聽老師講課,一牆之隔,社區居民拿著小板凳坐在菜園旁採收、暢談生活趣事,成為相當逗趣的畫面。

蘇澳國中為更有效利用學校空地,將校園內停車場附近約150坪的空地開放一半給鄰近的聖湖社區居民耕作,一半作為學生的農作體驗區,原本寸草不生的爛泥地,經過居民刨除及翻土,種植的作物冒出嫩芽,為校園增添綠意盎然的生機。

「很有成就感。」居民們採收芥菜,葉色鮮綠油亮,心部圓形軟嫩,都是居民努力的心血。近日將改種大陸妹、南瓜等作物,收成後將做成南瓜粿義賣,捐助弱勢團體,讓愛心繼續傳承。

校長張煇志說,日前縣府教育處訪視人員經過菜園時,無意間看見學生在田裡抓起蜥蜴,對學校的生態保育感到訝異與讚賞,未來將推動祖孫共學的農事體驗,讓學生體驗種菜,也將前人的智慧與經驗傳承下去。


體驗牽罟 馬賽小學童拖輪胎闖關好喘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蘇澳報導

image
呂姓兄弟吹著林投鼓吹,互比大聲。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為讓海洋教育從小生根,蘇澳鎮馬賽國小與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及國際同舟會,昨天合辦「海洋教育體驗活動」,以「牽罟」為主題,讓學生學習就地取材,體驗闖關活動,既有創意又趣味橫生。
昨天的活動吸引縣內13所國小及社福團體參加,大人及小朋友分組闖關,包含用竹編腰帶合力將漁網拉上沙灘的「腰超賽跑」;抽麻繩遊戲「抽鬮」;利用海濱植物做成玩具「林投鼓吹」(台語)及「月桃官帽」;以樹枝、石片、樹葉為簡易棋盤的「塞死狗龜(台語)」及揉捏魚漿製作「魚丸」等5重關卡。

牽罟文化保有「後退就是前進」的謙卑精神,古時候眾人將黃籐編織成的腰操綁在腰間,靠腰間與雙腿施力將重達百斤的漁獲拖拉上岸,展現團結合作的態度。小朋友體驗牽罟,合力將輪胎拖到五公尺外,個個累得氣喘吁吁,直說「很不簡單。」

活動以林投葉做出的「鼓吹」最受歡迎。剛開始,小朋友不得要領,吹得滿臉脹紅,吹響後,人人雀躍不已,吹出悠鳴聲喚起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校長林己煜表示,希望家長及學生透過體驗課程啟發對海洋環境的關懷,善待珍貴的漁業資源與文化。

image
家長與小朋友戴「月桃官帽」,分享早年的童玩故事。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閱讀秘書/林投鼓吹 月桃官帽
林投鼓吹、月桃官帽都是海邊、鄉間可就地取材的童玩。

林投樹的莖柔軟,葉緣及葉脈具硬刺,去掉尖刺後,在長條狀葉面剪下一小部分,吹氣後就能發出類似鳥叫的聲音;再將長葉細端圍繞發音器,留固定間隔捲繞成喇叭狀後固定,就是響徹雲霄的童玩,因形狀神似海螺,就命名為台語的「鼓吹」。

另外,月桃葉具有強韌的莖,以一片揉捏成圓弧狀圍在頭上,再用兩片較小的葉子分別插在左、右後端,就與封建時代的官帽很相似,也成為有趣的古早童玩。

失落30年歌謠 玉里福音部落原音重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謝龍田

image
福音部落婦女會找回失落的歌謠,組團隊傳唱,深獲好評。 記者謝龍田/攝影
分享
玉里鎮福音部落婦女會,近3年來多方尋找阿美族人失落的歌謠,找回2首失傳近30年的傳統歌曲。婦女會積極編歌冊及教導下一代,要讓阿美族原音重現。

在玉里鎮松浦里的洛合谷(Lohok,即福音部落),有1百多戶阿美族人,部落數十名婦女在9年前組成婦女會,並結合家政班,「要為部落做些什麼」。

70多歲的成員張蓮妹倡議,部落的一些傳統歌謠很優美,卻失傳,希望大家可以找回來。

婦女會發聲,婆婆媽媽拼拼湊湊,部落耆老共襄盛舉,陸續找回《Mificacay》(豐年祭中祈福及驅霉運的歌謠)及《Mifanaw(勇士曲)》兩首歌。老一輩族人聽到記憶裡熟悉的歌聲,感動得落淚。

「光尋回還不夠,我們全力傳承。」婦女會副會長林慧玲說,眾志成城,包括2首失落的歌謠在內,婦女會已編出20多首傳統歌謠的歌冊,並安排練唱及教小孩子練歌。

部落組團傳唱,在喜慶場合表演並外出參賽、交流。林慧玲指出,團隊在今年全縣原住民歌謠比賽獲優勝,評審委員說,聽到失傳歌謠「像祖靈回來了」。

林慧玲表示,婦女會的努力,凝聚了族人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傳承文化與語言,讓阿美族的優美傳統能永續,並與人分享。

客家生活產業 吉安打造新風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吉安報導

image
吉安鄉長黃馨、立法委員王廷升等人為「吉安產業交流中心」揭牌。 圖/吉安鄉公所提供
分享
花蓮縣吉安鄉客家產業交流中心昨天盛大開幕,現場有吉安鄉客家產業特展、在地商家文創農特產品展售,吸引近千名民眾參與,鄉長黃馨表示,客家產業交流中心不但可協助在地產業升級,也能帶給大家對客家文化的全新認識。

吉安客家產業交流中心是以吉安鄉竹篙屋客庄為中心點,將原吉安公二公園社會福利館整修,改造為對外服務的產業交流中心,透過以3年為期的「吉安好客創意聚落─產業交流中心」計畫,結合慶豐宮前營區的藝術村、福興買菸場的文創教育中心,推動區域結盟,培育青年創新人才,進而打造客家文化產業創新聚落示範區。

吉安鄉產業交流中心開幕儀式在吉安公園舉行,縣長傅崐萁、鄉長黃馨等共同為產業交流中心揭開紅綵。黃馨感謝客委會長期的協助與幫忙並表示,吉安鄉是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也是全縣客家人口最多的地方,在客家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客家產業交流中心主要利用公有閒置或低度利用空間,不必另再大興土木。

黃馨指出,客家產業交流中心第一年將打造「竹篙屋客庄文化產業交流中心」,營造客庄文化發展及推廣,並設立觀光產業導覽服務中心,展售客家文化染布、陶藝及特色商品;內部將呈現從清末、日據到民國初年的東部客家移民文化、史蹟影像,結合吉安鄉農會的農特產品展售及農業觀光導覽。

第二階段要重新打造「吉安好客藝術村」為文創基地,邀請藝術家駐村創作。第三階段與福興村的買菸場合作,成立文創教育中心,成為青年創新人才培育的基地,不定期舉辦人文活動、開辦文創市集,打造吉安「當代客家生活產業」新風貌。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產經處長吳克能表示,花蓮縣共有8個客家鄉鎮,2萬3千多客家鄉親,吉安鄉也是進入縱谷地區的第1個客家鄉鎮,是花蓮最大的蔬果供應區,具有多項客家特色產業,像染布、陶藝、竹編、客家米食等,相信客家產業交流中心將能帶動地方客家文化發展。

縣長傅崐萁感謝客家前輩推廣文化扎根工作,也肯定吉安鄉在鄉長黃馨的帶領下,更重視客家文化並改善客庄生活環境,振興客家文創產業,縣府也會全力支持客家事務,凝聚各地區客家族群的力量,使客家精神、文化永續流傳。

吉安有眼福 觀賞「收冬戲」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王思慧/吉安報導
image
景勝劇團高水準演出《秦淮夢》,精采的客家「收冬戲」,讓觀眾看得入迷。 記者王思慧/攝影
吉安鄉公所昨晚舉辦「客家文化藝術節」,一連串的客家表演,像客語歌唱、戲劇及八音演奏,並有「收冬戲」戲曲表演,讓民眾感受客家獨特傳統文化。

吉安鄉長黃馨表示,鄉公所常推廣客家文化,並深入學校,將客語文化向下扎根。她指出,吉安鄉立幼兒園小朋友日前遠赴高雄,在客語歌唱和戲劇比賽獲得佳績,藉由活動演出,向鄉親展現比賽得獎作品;昨晚也配合客委會「客家傳統戲曲收冬戲」巡迴演出,讓民眾更了解客家戲曲文化。

行政院客委會委員潘乾鑑說,吉安鄉客家人眾多,「客家收冬戲」是花東唯一一場演出,邀請有12年演出經驗的景勝戲劇團演出《秦淮夢》,全程以客語表演,也在現場提供字幕,讓非客家民眾也能融入劇情。黃馨說,因天冷,民眾看戲時,志工提供客家料理和薑茶,也希望讓更多人感受客家奉茶的傳統精神。

台東長沙國宅巷弄老堆垃圾 勸告還被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10:51 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報導
台東市東海里長沙國宅巷弄內一處轉角,里長設「禁倒垃圾」告示牌,卻擋不住居民亂丟垃圾,時時刻刻都有一包包垃圾,附近居民譏諷反倒變成「歡迎倒垃圾的牌子」,里長陳嬰無奈說,用盡辦法,仍難阻止民眾隨手一丟。

陳嬰表示,最早是3年前因長沙國宅在鯉魚山腳下,社區內常有落葉待清理,請人定期清掃落葉,掃好後就會將裝成袋,暫放在184巷14鄰路口轉角處,再由清潔隊清運,想不到附近居民看到後,竟把自家垃圾也拿來此處丟,這一丟丟成習慣,曾當場勸誡丟垃圾者,竟惹來一陣罵,這位民眾推說是幫社區掃垃圾,好心反被阻止。

陳嬰搖頭說,許多里民都趁半夜下班或早上上班時,就把自家垃圾往那處轉角一丟,自己方便,卻造成大家的不便。

他預計明年應該可以爭取裝設監視器的經費,只要開罰幾次,大家就會怕了。台東縣環保局表示,民眾隨意丟棄垃圾,將可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1200元到6000元,呼籲民眾不要亂丟垃圾,以免影響環境衛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