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星期透視/為南海開太平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13 02:31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中華民國海軍以戰勝國身分,接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占據的南海最大天然島嶼,並以太平軍艦命名。國軍及近年來的海巡官兵孤單且勇敢地持續戌守南疆,長達六十九年之事實,不容否認。

近幾年由於南海海域及島礁之主權爭議升高,除了廿餘年來,我國、大陸、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汶萊六個聲索方主權主張的持續爭論外,尤其是近年中國大陸與菲律賓的島礁衝突、大陸在南海快速大規模填海造島、美國以海空軍支撐國際公海自由航行與飛越權的各項舉措,南海情勢愈趨嚴峻。

我國由於外交孤立的窘境,在南海議題上基本存在兩個層次的難局:其一是被大陸排擠在亞太或東協區域安全及南海相關組織、機制和論壇之外,不得其門而入;其二是即使被邀請參與,由於中國大陸繼承中華民國在南海的固有疆域主張,進了議場恐須站在其他聲索方(友邦)的對立面,而與大陸坐在同一邊。

南海是我國超級棘手的課題,疆域須堅守、政策要務實、維權靠謀略、使力仗膽識、經營比銀子、成敗看領袖,任何一項不到位,即成殘局。

最近盛傳馬總統原擬飛往太平島,主持交通基礎設施及新建燈塔啟用典禮,後因美國即將宣布對台軍售且不希望我在南海增加變數等壓力下,改由內政部長、海巡署長、副參謀總長率相關部會官員及學者前往。

台灣人最不喜歡被強權打壓,卻有必要理解強權政治。與其評論馬總統未能親往太平島,不如換個思路從世界大局來看。

美國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肯(John McCain)在華府設置的智庫「麥肯國際領袖學院」,十二月三日舉辦一場辯論會「美國此刻應否回轉向歐洲?」對於近幾年專注探討「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研究者而言,此一辯論課題,確實令人側目、值得深思。

從歐債危機到國際金融危機,從烏克蘭失去克里米亞到美俄關係惡化,從敘利亞內戰到伊斯蘭國的擴張,從歐洲難民接收到巴黎恐怖屠殺,再加上俄羅斯與土耳其的升高緊張,美國外交政策菁英有相當足夠的理由,將關注焦點放在中東與歐洲。

比較歐亞安全環境,在歐洲早已如江湖廝殺,而亞洲還處於華山論劍的階段。由此觀之,現階段我國在南海不挑事、不添亂,採行外圓內方、似柔實剛的低調務實政策,實際上最能維護國家長久利益。

值得欣慰的是,無論藍綠執政,我國南海政策得以維持延續性。民進黨執政時期,在太平島設置衛星控制點,興建飛機跑道,執行行政大樓暨砲陣地新建工程。馬總統執政時期,擴建跑道、碼頭、太陽能光電系統等設施,舉辦大專學生東沙、南沙體驗營,在提出「南海和平倡議」的同時,不顧外界施壓,仍堅持發表主權聲明,並在衛疆計畫下於太平島執行海島規復作戰演習,更於本月初完成南海全部二百廿餘個島礁基礎圖資建置,以低調但持續的具體行動,硬扛住一九四七年劃設的南海十一段U形線的疆域主張。

馬總統承繼歷任政府,在我國綜合實力下滑、國軍兵力縮減、區域強權對局的各方超大壓力下,守住了憲法固有疆域中的南海。我們深切期盼下一任總統和執政團隊,繼續勇敢地守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