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建立警民信任 培養「暴力阻斷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02 02:28 聯合報 蘇志強/中央警察大學教務長(桃園市)


四歲女童命案驚世駭俗,近日又誘發多起暴力事件,人心惶惶,除了投入更多警力巡邏、鐵腕掃蕩外,社區如何發揮重要力量?

筆者想起美國蓋瑞.史洛金醫師發起一項名為「治癒暴力」組織,概念啟發來自於傳染病的群聚性原理,若能先阻斷,或許可遏止暴力擴散。該組織的重點工作,是深入社區並培養「暴力阻斷者」,例如當某人有情緒失控、攜帶武器出門,身邊的人可能會發現,即可連絡社區的暴力阻斷者出面接觸,讓當事人冷靜也爭取時間。統計分析實施該方案的社區,殺人和槍擊案件皆有顯著下降。

要實現安居樂業社會的承諾,現有以打擊、回應為導向的警政思維有必要擴充,從整體治安維護能量的觀點來思考,建議朝「預防性警政」的方向前進。

「預防性警政」係在情資支援系統下,以預測分析方法為起點,依正當合法性原則研擬主動的警政策略,運用跨境合作平台,達到保護民眾安全之警政目的。

此外,需要透過高素質的警力來實現,當務之急是對警察考選、教育、訓練作嚴格品質管理;針對犯罪熱點編排勤務,善用科技設備支援執勤;為解決基層外勤警力不足問題,可參考國外輔警模式配置協助人員,並激發工作意義緩和警察退休潮。亦可讓家庭、學校教育、社區作出更多貢獻。以上述治癒暴力組織的模式為例,之所以能夠有效的阻斷主要基於即時掌握訊息,以及對暴力阻斷者有信任關係。

在「預防性警政」的架構下,警察更要努力爭取民眾信任,透過執法勤務主動與民眾互動,當民眾信任警察、信任司法體制,正義有效伸張,治安才不會敗壞。二○一四年美國歐巴馬總統設立「廿一世紀警政專案小組」,該小組強調,須優先處理信任關係,希望能把贏得公共信任提升至與減少犯罪率同級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