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雲林垃圾戰爭 首長請苦民所苦
2015-09-28 01:40:19 聯合報 管輪/教師(基隆市)
雲林縣面臨垃圾危機,除全縣已堆置二萬公噸,每天還增加約二百噸垃圾,無處可去;原本接受代燒雲林垃圾的高雄等其他縣市焚化爐,以歲修為由拒收。宣示不用縣內焚化爐的李進勇縣長上周呼籲中央協調,並希望縣內鄉鎮不要有本位主義,提供掩埋場共度難關。

對照先前李縣長邀嘉義等六縣市簽署支持「禁燒石油焦、生煤」政策,接著並公告實施相關條例,目前又堅持不用所屬焚化爐解決問題,不難想見其追求改善空氣品質的用意。只不過面對現實,無論拒燒垃圾或生煤、石油焦,都應該是經過評估,確認有其他可行方式替代,始可實施,否則又豈是雲林縣民之福。

類似困境雖不僅限於雲林,但也有像台東縣採取有效對策,讓情況緩解的。台東因應垃圾問題採取積極落實垃圾分類,減少垃圾量。第一步是派員跟隨垃圾車,隨機破袋稽查,不合格便開罰,合格的發給可摸彩或換贈品的「綠幣」。

垃圾議題既討厭又複雜,卻是社會大眾和政治人物都必須務實面對的,屬於每個人的問題。隨著經濟發展和民生富足,台灣其實早有豐富的垃圾經驗。民國八十年之前,台灣整體和人均垃圾產量快速攀升,垃圾大戰在各處接連爆發,還有縣市之間互相趁夜偷送垃圾大禮的案件。後來環保署確定「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垃圾處理政策,推動「一縣市一焚化爐」,各地垃圾問題才得以緩解。但到了民國九十四年,又因焚化爐容量過剩,反倒出現各地「搶垃圾」的局面,政策又告停止。

解決眼前垃圾問題,迫切需要的可能還是鄰近縣市在對等原則下,建立有效合作機制。儘管縣市長各有立場,照說攸關人民禍福的垃圾問題迫在眉睫,又豈能不苦民所苦,優先共同尋求解決。類似民國九十二年間基隆與台北市政府合作解決焚化與掩埋,應值得曾任基隆市長的李縣長參考。

眼前雲林的垃圾困境在台灣並非特例。過度生產和無度消費的「丟棄式」產品與服務,在當今經濟發展機制下,已被視為理所當然;其對社會帶來的效應除了垃圾氾濫,恐怕還包括真正難解的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或許中央與地方政府善用這段時間的垃圾戰爭話題,透過針對包括政治人物在內的全民教育,可望有助於建立真正能讓台灣朝向永續發展的永續消費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