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場高朗/兩岸經貿離不開政治問題
2015-08-29 01:47:21 聯合報 場高朗(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今年台灣經濟表現不佳,出口衰退,與大陸經濟走緩以及自主供應鏈崛起有關。

台灣經濟高度倚賴出口,外銷產品與地區又高度集中,經濟體質向來脆弱,加上產業升級緩慢,多停留在過往成功的發展模式。這樣的經濟有點像一台老舊的雲霄飛車,隨著全球市場景氣上衝下轉。但全球產業分工已逐步轉變,大陸市場也變動很快,我們搭的這台飛車,動能早已不足。惟苦於沒有找到新的利基,想換車也無車可換,只好修修補補,繼續開。

台灣是一海島,沒有豐沛資源、又無廣大內需市場,能有今日成就,主要靠外貿。如果當年歐美市場對台灣不開放,台灣經濟如何起飛?所以,台灣受惠於自由貿易,當經濟條件比以前成熟後,台灣不能有保護主義的心態。不走開放互惠的路,將坐困愁城。

自上世紀八○年代,台灣經歷幾波對外開放,經濟體質獲得部分改善。台灣也因參與自由貿易的潮流,尤其加入「資訊科技協定」,資通訊產品行銷海外多免關稅,不僅打造電子業王國,也持續台灣榮景。

經濟對外開放與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朝野並無根本歧見,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主席,也強調TPP對台灣的重要性。朝野的爭議在於,台灣對外開放與參與經濟整合過程,大陸市場究竟放在怎樣的位置?這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而是嚴重的政治問題,也是一項經濟戰略的選擇。

這項爭論,已出現幾次。由於地緣因素,台灣產業新一波的利基,與大陸改革開放密不可分。早在九○年代後期,「亞太營運中心」的構想,就是為台灣找新的增長點,藉由對大陸市場的開放,讓各國願意投資台灣,進軍大陸。但此一構想在隨後戒急用忍政策下,完全夭折。如果貫徹該項政策,台灣經濟將是另一番景象。

二○一○年兩岸簽署ECFA,這是台灣再次試圖運用大陸市場做為發展的利基,以雙方自由貿易為平台,一面站穩大陸市場,同時進軍世界,並欲發揮市場區隔效果,利用台灣有利的自由、法治環境與高素質人力,吸引外資,將他們的區域研發中心或總部,部分遷至台灣,工廠設在大陸。同時發展桃園航空城、自由經濟示範區,希望恢復台灣經濟的活力。

可是,這條途徑在台灣內部遇到阻力,不少人憂慮台灣產業受損,批評黑箱,擔心大陸對台灣有敵意,想把台灣吃掉,故反對與大陸經貿太過接近,以至服貿協議延擱,貨貿協議也受影響;原先擬議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法案,至今躺在立法院。兩岸的自由經貿協議,很可能只剩框架,變成沒有牛肉的協議。

台灣的猶豫,讓其在大陸市場的版圖,易遭競爭對手侵蝕。若台灣沒有能力開拓其他市場,經濟將面臨很大困難。

當然不少人寄望參加美國主導的TPP,看能否為台灣找到大陸以外市場的支撐力量。但TPP參與的門檻極高,即使不考慮北京因素,台灣若不努力調整內部經濟,做好開放準備,又如何參加?只是改革經濟,將碰觸敏感神經,反對聲浪必然延遲開放的步伐。

未來不管誰執政,不可能不面對兩岸的經貿問題,但台灣內部意見分歧,看法南轅北轍,至今見不到解決出路。未來台灣經濟要如何轉型,找到新的成長模式?深受內外政治環境的左右,也可能持續爭執下去,但時間緊迫,越拖越不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