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寬鬆貨幣政策 非股匯市最佳解藥
2015-08-29 01:47:17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今年七月是世界經濟最殘酷月份,全球股匯市同時震盪崩跌與貨幣戰爭,背後最主要原因為,國際資金的跨洲大移轉流動。

國際美元資金自亞洲區域的大流出,是這次股匯市大崩盤的首要肇致變數,而最大份額且衝擊股匯市效應最嚴厲的關鍵,是以「間接投資」(金融性投資)為主的石油美元,而不是歐美企業及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生產營運投資)的投融資美元。

多年來,原油生產國的銷售所得,都以美元型態為全球市場提供了大量流動性,也因此助漲了全球資產價格。自二○○九年以來,OPEC國家的外匯儲備暴漲了六十%至一.三兆美元。如果算上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大國,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二兆美元。與此同時,這些國家的主權財富基金,規模擴大了八十%,至四兆多美元。

當然,石油美元的積累速度,與這幾年的油價也息息相關。過去五年,大量石油美元流入了債券市場。綜合來看,石油美元投資者資產規模,在過去五年又增加了二.五兆美元,平均每年增加五千億美元。而其中的二.六兆美元,流向了「潛力亞洲」。

從二○一四年下半國際油價暴跌至今,使石油美元流動性驟然收緊,對全球金融系統產生了極其嚴重地撞擊。

隨著全球進入低油價新世代,大多數產油國匯率最終都將走向浮動制,包括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在內的中東國家,都難倖免。受此影響,包括亞太地區在內的新興市場貨幣,從二○一四年下半年開始,也進入了近乎「自由落體」之旅。

今年八月十一日,人民幣意外遽貶三%,祇是壓垮區域貨幣惡劣化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石油美元,因為油價大跌而出現嚴重大縮水、大缺水現象。所以,今年上半年持續從亞洲區域流出將近一.四兆美元的「游資」,絕大部分,是屬於OPEC產油國家原本投注「潛力亞洲」的石油美元。

從這些流出資金的流向看,流回到油國本身彌補其國家財政赤字的份額,數量上遠遠高過於流到美國去追逐「可能持續強勢美元」的匯差利益者。也就是說,目前市場傳言因為美國聯準會將升息,可能是導致美元堅挺,大量吸引原本留駐亞洲的國際資金之說法,並不是一個正確論述的重點。

在金融海嘯後,人民幣大量取代美元在石油美元的結構份額與地位,甚至有了所謂「石油人民幣」之說;但這次人民幣的遽貶,對於石油美元的市場價值,以至其存量與流動速度方向,都是一大重大打擊。

因此,對於股匯市走向,乃至區域貨幣戰爭的可能變化,大家應該聚焦重視的,不是美國聯準會的加息時點與幅度,以及美元價位堅挺的程度,更應該是國際能源市場的供需態勢、產銷價格,對於石油美元流量與流向的衝擊的影響。

因此,包括兩岸在內的亞洲區域經濟體與政府,近日來紛紛採取更寬鬆貨幣政策,更廉價匯率手段,作為面對股匯市崩跌的對策,說起來,都非最佳解題或政策選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