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戰圖書 兩岸無差別開放
2015-08-29 01:47:17 聯合報 張力/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台北市)
連戰先生此次北京之行,據聞將在連習會上,對習近平所提推動兩岸史學界「共用史料,共寫史書」有積極回應。在此謹將我所知道的有關抗戰史史料開放與史學研究現況,提供參考,或許能使對談直接進入核心,而非只是流於形式。
第一、台北的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等機構,都有大批抗戰相關史料,免費借閱,甚至可依各機關規定複印。這些年抗戰史是大陸學界的顯學,因此利用上述三機構的大陸研究者居多,而他們也勤於在歐美日本的檔案館蒐集資料,譬如長期抄錄美國胡佛研究所典藏的「蔣中正日記」。
不過,位於台北的檔案管理局的國軍作戰檔案不對大陸研究者開放,這種差別待遇聽說是希望藉此提醒對岸的檔案館服務應該對等。
其實不僅台灣的研究者在大陸檔案館蒐集資料並不順遂,本地人士和外國研究者也迭有怨言。「共用史料」的第一步,應該是無差別的開放史料,並讓研究者得到合理的服務。
第二、大陸自文革結束後,學界的抗戰歷史敘述和解釋已逐步修正,對於過去教條式的論斷,也不乏批判聲音,台灣已出版和未出版史料,絕對是造成這一趨勢的重要推手。此外,大陸也有地區性的史料編纂與歷史研究特色,如南京大屠殺研究、重慶大後方研究。
雖然中共官方仍然堅持「中流砥柱」史觀,宣傳工具仍然凸出中共領導,甚至製作抗戰神劇,但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還是能夠實事求是,給予抗戰史事人物合理的論斷。連先生或可蒐集這方面資料,介紹給對岸領導人認識大陸學界不同於「中流砥柱」的論述。
第三、共寫史書是一樁大工程,台灣的學者對此恐怕興趣不大,一是過去七十年間公私機關或個人出版史料、修撰抗戰史已有不少,其主流論述和大陸學界修正後的論述逐漸接近,未來的研究不致有太大的突破。
二是抗戰史已非現在研究者的熱門選題,難以號召學者投入。
較為簡便的方法,是能讓兩岸民眾都能接觸到各自既有的抗戰史研究成果,再看看有無必要重起爐灶,共寫史書。台灣讀者已能在圖書館和書店讀到大陸出版品,而在大陸,接觸台灣出版品仍有限制。我想這是可以嘗試突破的重要一步。
2015-08-29 01:47:17 聯合報 張力/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台北市)
連戰先生此次北京之行,據聞將在連習會上,對習近平所提推動兩岸史學界「共用史料,共寫史書」有積極回應。在此謹將我所知道的有關抗戰史史料開放與史學研究現況,提供參考,或許能使對談直接進入核心,而非只是流於形式。
第一、台北的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等機構,都有大批抗戰相關史料,免費借閱,甚至可依各機關規定複印。這些年抗戰史是大陸學界的顯學,因此利用上述三機構的大陸研究者居多,而他們也勤於在歐美日本的檔案館蒐集資料,譬如長期抄錄美國胡佛研究所典藏的「蔣中正日記」。
不過,位於台北的檔案管理局的國軍作戰檔案不對大陸研究者開放,這種差別待遇聽說是希望藉此提醒對岸的檔案館服務應該對等。
其實不僅台灣的研究者在大陸檔案館蒐集資料並不順遂,本地人士和外國研究者也迭有怨言。「共用史料」的第一步,應該是無差別的開放史料,並讓研究者得到合理的服務。
第二、大陸自文革結束後,學界的抗戰歷史敘述和解釋已逐步修正,對於過去教條式的論斷,也不乏批判聲音,台灣已出版和未出版史料,絕對是造成這一趨勢的重要推手。此外,大陸也有地區性的史料編纂與歷史研究特色,如南京大屠殺研究、重慶大後方研究。
雖然中共官方仍然堅持「中流砥柱」史觀,宣傳工具仍然凸出中共領導,甚至製作抗戰神劇,但嚴謹的學術研究成果還是能夠實事求是,給予抗戰史事人物合理的論斷。連先生或可蒐集這方面資料,介紹給對岸領導人認識大陸學界不同於「中流砥柱」的論述。
第三、共寫史書是一樁大工程,台灣的學者對此恐怕興趣不大,一是過去七十年間公私機關或個人出版史料、修撰抗戰史已有不少,其主流論述和大陸學界修正後的論述逐漸接近,未來的研究不致有太大的突破。
二是抗戰史已非現在研究者的熱門選題,難以號召學者投入。
較為簡便的方法,是能讓兩岸民眾都能接觸到各自既有的抗戰史研究成果,再看看有無必要重起爐灶,共寫史書。台灣讀者已能在圖書館和書店讀到大陸出版品,而在大陸,接觸台灣出版品仍有限制。我想這是可以嘗試突破的重要一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