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杜特蒂為南海情勢打開新賽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0-26 03:17經濟日報 社論



菲國總統杜特蒂。 (法新社)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日前訪問中國,發表「脫美、親中」的談話,中、菲雙方並達成巨額的初步投資協議。國際媒體認為這種「戲劇性(dramatic)」的變化完全「預料之外(unexpected)」,其實卻都在情理之中。
當今年7月當國際法庭對「南海爭議」做出對菲律賓有利的仲裁,國際媒體大肆宣揚中國受挫之際,本報社論即主張「南海仲裁開創區域合作新契機」,強調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可能採取不同以往的作法,藉由這項裁決而與中國針對解決漁事糾紛及加強經貿合作進行務實的談判。

現在菲律賓宣布將擱置國際法庭7月的仲裁結果,與中國直接談判南海爭議,中國也表示中菲兩國關係已回到「全面復甦」階段。換言之,美國原本是要藉這項仲裁為菲律賓「做球」,結果杜特蒂卻把球「殺」向美國。

在這場菲、中、美關係微妙發展的大戲中,美國其實犯下多項錯誤。第一,誤認所有菲律賓政治人物對美國都有與生俱來的忠誠。美國在殖民時期曾對菲律賓殘暴統治,尤其是民答那峨,還戲稱菲人為「咖啡色小老弟」,連杜特蒂本人中學時也曾被美國牧師性騷擾。美國選擇性地忘記殖民時期的暴行,但受害者及後人卻不會輕易遺忘。

第二,歐巴馬高舉「轉向亞洲」戰略以圍堵中國,其實是說得多,做得少,尤其是經濟層面。但菲律賓從2012年與中國交惡以來,便一直承受中國軍事及經濟上的壓力。美國現在應該認清菲國轉向之必然,也必須對亞洲盟邦做出更大的承諾。

第三,國際法庭7月對南海爭議的仲裁,並未涉及島嶼主權,美、菲都清楚效力有限。依據仲裁,菲律賓原本就擁有黃岩島附近的漁權;而美國鼓勵菲律賓與中國自行談判以解決爭議,等於是菲律賓未談先讓。美國在軍事或外交上均未採取後續行動,以強化仲裁的結果,杜特蒂難道不會認為美國根本不打算認真維護南海的法治?

最後,也是最重要者,在於「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是「轉向亞洲」戰略的經濟基礎,但現在落實TPP的希望渺茫。杜特蒂要發展經濟,尤其需要資金進行基礎建設,中國能提供低利貸款及投資;菲律賓希望拓展出口,中國願意開放市場;杜特蒂希望在反毒戰役中得到聲援,而中國企業家正在興建大型戒毒中心;菲國漁民希望能重返固有漁場,中國表示可以商量;2012年起陸客遠離菲國,中國現在願意取消對菲觀光警告。中國提供的經濟利益已使菲律賓無可抗拒,而美國在經濟方面卻使不上力。

杜特蒂目前顯然是在美國與中國之間玩「平衡」手法。他賭美國不會因為他大放厥詞,就做出激烈反應;且美國即將大選,之後新、舊政府交接,不會有大動作,也讓杜特蒂抓住機會。美國現在是「聽其言,更觀其行」;一旦杜特蒂確定取消聯合軍演等,恐怕就不容易過關。

至於中國,與菲律賓直接會談島嶼議題,等於挽回了國際法庭仲裁之後所失去的面子,也為瓦解美國「轉向亞洲」政策撕開了一條口子。提供貸款及基礎建設投資,既為中國資金找到投資機會,也為中國過剩的工業產能提供新的出路,未始不是「雙贏」。許多國際觀察家認為中國可能會要求菲律賓對一些島嶼放棄主權,作為中國提供金援的前金,其實未必。中國最大目的是不讓美國介入南海,至於與周邊國家間的領土爭議可以擱置。

菲律賓「脫美、親中」,是冷戰後亞洲地緣地政治上最重大的一次重新洗牌。中國在整個事件中既展現了硬立場,也發揮軟實力。中國在南海爭議上一向主張與當事國個別談判,不要美國插手,或與東協集體談判,現在中菲同意舉行雙邊會談,無異於向馬來西亞、越南、泰國、新及印尼都發出信號,而中國更有機會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沒有TPP作後盾,東南亞國家都難抵擋中國的經濟攻勢;一旦引發骨牌效應,美國「轉向亞洲」戰略也將走入歷史。

菲律賓﹒杜特蒂﹒南海仲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