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痛」 醫界推多模式止痛減嗎啡量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0-26 20:24聯合報 記者蔡容喬╱即時報導
為提升病患術後生活品質,高醫麻醉科主任程廣義(左)、台大麻醉科醫師孫維仁(右)積極推動術後多模式止痛治療。記者蔡容喬/攝影
日前大陸一名產婦因難忍陣痛輕生,更有患者術後在恢復室痛到心律不整、心肌缺氧。有醫學中心麻醉科醫師推動「多模式麻醉治療」,捨棄以往僅使用嗎啡止痛,結合藥物、局部麻醉及神經阻斷術,大幅減少術後疼痛、嘔吐、意識改變等副作用。
高醫麻醉科主任程廣義26日說,根據國外統計,有3成病患動完手術後,傷口疼痛程度到達嚴重等級,哀號連連,不僅下床活動及出院時程延後,也影響傷口癒合,甚至增加後續感染肺炎、尿道炎及心肌梗塞等併發症風險,顯見術後止痛是疾病治療的重要一環。
程廣義表示,許多民眾術前會向外科醫師詳細詢問治療方式,卻很少重視術後疼痛控制品質;國內醫院目前術後止痛使用的麻醉藥物仍以嗎啡為主,雖然止痛效果好,卻有嘔吐、全身發癢、意識模糊等副作用。
台大醫院麻醉部暨疼痛科教授孫維仁說,手術患者術後4到8小時疼痛會達到高峰,即使是體表傷口較小的微創手術,體內傷口疼痛度跟傳統手術是一樣的。世界疼痛研究學會今年積極推廣術後止痛觀念,鼓勵患者術前積極與外科醫師溝通,採取有效的疼痛控制計畫。
孫維仁說,目前國內醫學中心在術後止痛上,已採取多重整合式的治療,針對不同手術及病患特性,結合藥物、局部麻醉以及超音波神經阻斷術,減少對鴉片類麻醉藥物的依賴,以降低麻醉後發生的副作用,建議要接受骨科或腸胃道手術的患者,可選擇更完善的術後止痛方式。
公告版位
- Oct 26 Thu 2017 20:54
3成患者術後「好痛」 醫界推多模式止痛減嗎啡量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