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去中華民國 連「國」都不存
2017-10-26 00:11聯合報 羅智強/總統府前副秘書長(台北市)
駐德代表謝志偉在德國辦國慶酒會,在德文中把「中華民國」拿掉,剩下「民主政體」。為了去中華民國,去到連「國」都不存,也算做得「夠徹底」。不要說馬政府任內的國慶酒會一定有中華民國,連陳水扁任內也沒有拿掉中華民國。
這能怪謝志偉嗎?謝志偉討厭中華民國不是一天二天,更重要是,任命他當駐德代表的蔡英文,也和他一樣欲去「中華民國」而快之。
這可從蔡英文四次重要演講說起,來看看,蔡英文對中華民國那種「用之不甘、棄之不敢」的無奈。
以去年蔡英文的勝選、就職、國慶演說以及今年的國慶演說,這蔡英文勝選後四次最重要的演講來比較,在去年一月十六日勝選演說中,「中華民國」她一次也沒提到,倒是用「這個國家」稱中華民國五次。去年就職演說,「這個國家」增為十三次,因為引起批評,到了去年國慶演說,「這個國家」減少為八次。
相對的,如果以馬英九卸任前最重要二○一六年元旦演講來比較,馬英九提了「中華民國」十二次,而那奇怪至極的「這個國家」,當然一次都沒有。
這就是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差別。馬英九的想法中,我們的國家就是「中華民國」,用「這個國家」以稱,偶一使用則罷,若成了頻繁的代稱,就顯得不倫不類。
但蔡英文不是,她討厭「中華民國」,卻又不敢不用,這情感上惡之,理性上得「屈就」的複雜心理,使得她和她的文膽創造出了彆扭的「這個國家」,取代「中華民國」。
由於批評聲浪實在太大,在蔡英文今年的國慶文告中,不敢再提「這個國家」。但是謝志偉卻理解蔡英文那想去中華民國又不敢去得太徹底的無奈,於是在「這個國家」退場後,如天降神兵般發明了「這個政體」,想要繼「這個國家」後取代「中華民國」,成為無殼台獨的寄居之殼。
但謝志偉少想了一件事,蔡英文的「這個國家」還至少有「國家」二字,而太過急於去中華民國的謝志偉,為了去中華民國,卻連「國」也一併去了。
外交部的解釋,則更是羞辱國人的智商。「酒會現場已經有國旗,已經彰顯國家主權地位,不需要再強調『中華民國』。」不強調中華民國,賓客怎麼知道青天白日滿地紅,是國旗、省旗,還是「政體旗」?
我曾說過,某方面,我為蔡英文感到同情,她不敢說出她心中真正想要的國號,卻又不能不感到屈辱地繼續用「中華民國」這個招牌。但我更同情中華民國,選了一位如此厭惡中華民國這個名字的中華民國總統。
2017-10-26 00:11聯合報 羅智強/總統府前副秘書長(台北市)
駐德代表謝志偉在德國辦國慶酒會,在德文中把「中華民國」拿掉,剩下「民主政體」。為了去中華民國,去到連「國」都不存,也算做得「夠徹底」。不要說馬政府任內的國慶酒會一定有中華民國,連陳水扁任內也沒有拿掉中華民國。
這能怪謝志偉嗎?謝志偉討厭中華民國不是一天二天,更重要是,任命他當駐德代表的蔡英文,也和他一樣欲去「中華民國」而快之。
這可從蔡英文四次重要演講說起,來看看,蔡英文對中華民國那種「用之不甘、棄之不敢」的無奈。
以去年蔡英文的勝選、就職、國慶演說以及今年的國慶演說,這蔡英文勝選後四次最重要的演講來比較,在去年一月十六日勝選演說中,「中華民國」她一次也沒提到,倒是用「這個國家」稱中華民國五次。去年就職演說,「這個國家」增為十三次,因為引起批評,到了去年國慶演說,「這個國家」減少為八次。
相對的,如果以馬英九卸任前最重要二○一六年元旦演講來比較,馬英九提了「中華民國」十二次,而那奇怪至極的「這個國家」,當然一次都沒有。
這就是馬英九和蔡英文的差別。馬英九的想法中,我們的國家就是「中華民國」,用「這個國家」以稱,偶一使用則罷,若成了頻繁的代稱,就顯得不倫不類。
但蔡英文不是,她討厭「中華民國」,卻又不敢不用,這情感上惡之,理性上得「屈就」的複雜心理,使得她和她的文膽創造出了彆扭的「這個國家」,取代「中華民國」。
由於批評聲浪實在太大,在蔡英文今年的國慶文告中,不敢再提「這個國家」。但是謝志偉卻理解蔡英文那想去中華民國又不敢去得太徹底的無奈,於是在「這個國家」退場後,如天降神兵般發明了「這個政體」,想要繼「這個國家」後取代「中華民國」,成為無殼台獨的寄居之殼。
但謝志偉少想了一件事,蔡英文的「這個國家」還至少有「國家」二字,而太過急於去中華民國的謝志偉,為了去中華民國,卻連「國」也一併去了。
外交部的解釋,則更是羞辱國人的智商。「酒會現場已經有國旗,已經彰顯國家主權地位,不需要再強調『中華民國』。」不強調中華民國,賓客怎麼知道青天白日滿地紅,是國旗、省旗,還是「政體旗」?
我曾說過,某方面,我為蔡英文感到同情,她不敢說出她心中真正想要的國號,卻又不能不感到屈辱地繼續用「中華民國」這個招牌。但我更同情中華民國,選了一位如此厭惡中華民國這個名字的中華民國總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