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明節跨族群語系 你我都是炎黃子孫
2015-04-05 01:40:53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副教授
高一暑假,參加救國團的老鷹谷多納村健行隊,晚上在部落的營火晚會上,部落長老拉著我們的手載歌載舞,曲終舞畢,只見該長老忘情引領大家高喊:「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當年我心底就在琢磨著:「族群與語系不同,為什麼都是炎黃子孫呢?」

後來撰寫博士論文時,研究齊文化如何兼容並蓄,容納華夏與東夷文化,開始瞭解炎帝與黃帝,並不是具體的人,只是遠古部落聯盟共主稱號。

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西部平原與東部沿海就存在兩種文化系統,各自過著農耕拓墾與漁獵游牧的生活,因生活型態差異發生戰爭,東夷部落聯盟後來建立商朝,華夏部落聯盟則建立周朝。

兩種文化失和與衝突現象,直到春秋戰國,因諸侯國交流頻繁,用人唯賢,才逐漸消弭,尤其如孔子本身具東夷人血統(商朝貴族與宋國王室子孫),卻願繼承早年周公治禮作樂的願景,接納其理性化路線,大幅改革並發展出儒家思想,使中華文化獲得繼續向前的契機。

當後人稱自己是炎黃子孫時,這不僅是文化認同,更具有族群和解的象徵。中國人能因「炎黃失和」最終轉成「炎黃合作」,這是生活經驗累積的處世智慧。

究竟誰是炎黃子孫呢?筆者覺得能體會這層深意的人,才適合在清明時到炎帝或黃帝陵前,為人類族群的和解共生,獻上一束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