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可能走向新中間路線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11 03:14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文在寅當選南韓第19任總統,在國會中央大廳宣誓就職。 歐新社
文在寅當選南韓第19任總統,在國會中央大廳宣誓就職。 歐新社
共同民主黨的文在寅以四一%的得票率當選韓國第十九任總統。四年前,他以些微差距敗給朴槿惠,這次捲土重來,終於一圓總統大夢。然而,今天的韓國已不再是四年前的韓國:國內貧富差距逐步擴大、北韓核武威脅日益嚴峻、加上部署「薩德」引發的內外爭議,這些,都注定文在寅未來五年將是一位苦情總統。
就現實面看,文在寅這次能夠高票當選,主要來自年輕世代的全力支持。年輕世代的勇於投票,除締造了高投票率,也打破韓國長期以來「地域政治」對立的藩籬,成為他崛起的契機。然而,這次總統大選新形成「年輕世代」與「老年世代」的對立,卻也成為他的一大挑戰。
從實質面看,文在寅這次當選,主要反映了韓國人民對朴槿惠閨密門弊案的強烈不滿,也是對朴槿惠在處理薩德問題「軟弱外交」的不耐。在這樣強大民意的支撐下,使得他在外交上有絕佳的機會推動「韓國利益優先主義」。然而,面對北韓日增的威脅,韓國如何在美中兩大國的夾縫中左右逢源,則是他必須面對的難題。換句話說,儘管文在寅打著自由派的大旗,但是,由於內部的經濟結構與外部的大國制約因素,勢必迫使他向中間路線修正。
韓國過去在經濟政策上,一直存在「世界優先」或「韓國優先」的路線之爭。文在寅雖然強調「韓國本土優先」,但在過去九年李明博與朴槿惠執政期間,韓國分別與美國、歐盟等大國陸續簽署了許多自由貿易協定,是故韓國早已成為全球經濟體系密不可分的一員。而韓國大企業也在自由貿易協定(FTA)浪潮中,成為主宰韓國經濟的巨人。儘管文在寅競選時強調公平正義,矢言要改革大財閥,但落實在政策上,恐怕仍須採取比較折衷之道。
又如,韓國過去在對外政策上也一直存在「自由」與「保守」的路線之爭,保守派親美、反朝,而自由派反美、親中朝。文在寅作為北韓難民之子,主張與朝鮮對話;但在川普的強硬政策下,加上中日等國的拉扯,都可能使文在寅的自由派路線受到制約,朝等距外交的方向修正。
首先,在南北韓關係上:文在寅是過去盧武鉉時期「陽光政策」的擘劃者,對於南北韓統一也具有相當的歷史使命感。但是,由於北韓核武進程快速發展,對朝鮮半島的安定形成威脅,讓韓國的民意為之擺盪。在這樣的現實下,文在寅雖然主張與北韓對話,但未必會強調經貿合作;至少在現階段,北韓棄核成為南北韓和解的主要前提。開城工業區會不會隨著他上台而重啟,成為觀察指標。
其次,在美韓關係上:過去自由派一直存有相當的「反美」情緒,盧武鉉時期甚至曾要求駐韓美軍撤離。但過去四年,美國不但取得美韓指揮權,也部署薩德系統,更強化日韓軍事關係,韓國已成為美國亞洲再平衡的一環。因此,在薩德問題上,文在寅未必會強硬要求美國撤除,只能要求美國重視韓國的民意。文在寅要在對美政策上作出重大轉變,恐怕空間有限,只能盡力爭取外交的自主。
第三,在中韓關係上:自由派一向支持在美中大國之間採取平衡政策,但朴槿惠政權後期對美一面倒,讓中韓關係陷入低潮。文在寅上台後,將極力修補中韓關係;然而,中共因薩德問題採取連串禁韓令導致韓國民意反彈,文在寅也必須設法要求大陸放緩壓力。
至於文在寅上台對台韓關係的影響如何?由過去朴槿惠的例證,對台灣有存私人感情並不等同於親台,我們不必對文在寅抱持過多不切實際的期待。但文在寅若走回新中間路線,他將調整先前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及先進大國的經濟政策,轉而重視與其他國家的經貿平衡;這在台韓經濟關係上,或許會是個轉機。
公告版位
- May 11 Thu 2017 04:56
文在寅可能走向新中間路線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