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不友善 「難產」下一代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4-15 03:19聯合報 顏曉茹/公(台中市)

衛生福利部成立跨部會少子化辦公室,以解決日益嚴重之少子化問題。台灣從政府推出「2個恰恰好,3個不嫌少」口號以來,少子化問題近年急遽惡化,人口老化問題直追日本,勞動人口趨減,形成重大社會問題。

筆者以為,生育率降低原因有許多層面,最淺層的是養不起;再深入談,從晚婚、不婚,乃至於這社會環境對後代子孫是否有利基等不確定因素,都是少子化的因素。

現今政府針對少子化的因應策略,不外乎生育補助、養育津貼、教育津貼,是否真能根本解決問題?筆者認為,這些方式似乎只能解決淺層問題。政府有否分析過,弱勢家庭子女數普遍多於中高收入家庭子女數?以津貼補助的誘因,是否鼓勵弱勢家庭生養更多子女?長此以往,社會問題會減少嗎?

社會不願意生養子女的主因在於,台灣環境不利於下一代與其他國家競爭,有辦法的父母,在孩子高中或大學時,就想辦法送出國念書,如果留在國內,似乎已經輸在起跑點了。

可以想見,孩子如果留在國內念書、就業,為人父母的還要擔憂孩子未來的薪水是否足以養活自己,如此想來,誰敢在這劣勢環境下多生孩子?

筆者呼籲政府,絕非靠補助、津貼就能鼓勵生育,唯有創造友善環境,能預見孩子光明燦爛的未來,看到在台灣成長的孩子是能跟別人競爭的,生育率才會大幅提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