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陀飛輪/別讓定錨阻礙學習成長
2015-04-15 03:43:44 經濟日報 邢憲生
在訓練課程進行到一半時,我習慣將學員坐的位置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大規模的調整。這個動作除了要避免因為我視野及動線上的死角,會照顧不到所有學員,產生所謂的位置上的歧視(風水問題)外,也想運用座位的調整,來立即打破他們因「定錨」現象(如同船會被自己錨給定在原地,人的思想和行為也會被自己的內外在環境給定住)而一直坐在原來位置的傾向。

當然,在過程中會有部分學員以各種的理由來表達他們的疑慮及不安,就好比我們會用各種的說法來合理化自己在上、下班時會走同一條路線的情形一樣。

這時我總會向他們解釋,扣掉不可避免的因素,會黏在同一個位置的原因大多來自於個人的習慣。

記得有次參加旅遊時,因導遊事先未劃分坐遊覽車的座位,一對晚到的夫妻被迫坐在最後面的位子。雖然夫妻曾向導遊抱怨,不過大家都不熟,而且怕得罪了其他團員,導遊對已成事實的座位也無可奈何。

在煎熬了一天後,那對夫妻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在第二天,他們一大早就先上車,搶占前面較好的座位,並且以假寐來杜絕之後可能的尷尬。

當座位被占的夫婦發現有人打破默契、捷足先登後,除了在經過時施以嚴厲的目光外(當然是無效),也只能無奈地去後面坐。

不過,在尊嚴及不平的驅使下,被迫坐在後面的夫婦在旅途中略事休息,全部人都下車上洗手間時,決定略過上廁所這個步驟,直接就坐回自己原先的座位。

當那對企圖打破座位「定錨」的夫婦發現位子又物歸原主後,也只能摸摸鼻子,無奈地抱著自己的物品又回到後面的位子,直到旅程結束。

其實在工作場合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員工在開會或吃飯時,坐同樣的位置,爬同樣的樓梯,上同一間廁所…,因個人習慣而產生的定錨。

事實上,除了外在的行為外,個人心態上的定錨也是時有所見。我們會有因職位或學經歷而產生「官大學問大」、「這我都知道了,訓練只是浪費我的時間」的學習定錨,因過去的成功而產生「我是英明的,成功絕非偶然」、「不用改了,依照以往做就對了」的成功定錨,因之前挫折或逃避而產生「這不可能」、「這對我無效」的棄權定錨。

雖然定錨會限制我們的思想與行為,不過也因為它形塑自過去個人的經驗,讓我們以個人既有習慣或SOP,快速做出決定或著手某一項任務,不用再花資源去做新的嘗試或是學習,這或許就是許多領導或員工,能依照自己的直覺,不假思索地完成例行性的工作。

因此,「定錨」在工作上會造成什麼樣的效果,將會因各種情況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不過,環境畢竟是持續變動的。要避免因定錨而被時代淘汰,能經常打破自己及員工的定錨言行,是組織領導不斷成長的必修課程。

為了減低過程中的阻力,領導除了要能以身作則外,訂定明確的目標、提出可引發投入的個人好處與理由、掃除過程中的恐懼與混亂、完成時給予激勵,以及堅持持續的改變,也都是不能省略的必要做法。

畢竟領導在組織中是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如何發揮風行草偃的影響力,就端賴領導者自己的決心了。

(作者是資深企業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