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鳴揮之不去 焦慮失眠更嚴重
【聯合報╱黃俊豪/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
2014.06.14 02:55 am
記者陳立凱/攝影
耳朵內感受到有嗡嗡、嘶嘶、呼嘯、鳴叫、尖叫或怒吼等聲音,是耳鳴患者常形容的感覺。
許多病患主訴,擾人聲音造成睡眠障礙,因此產生抑鬱、灰心、喪氣、煩躁不安、認知干擾等不良影響,加上這些不好的心理情緒與認知,也會反過來加重耳鳴的困擾,造成惡性循環。
台灣有不少人飽受耳鳴之苦,根據統計,約17%的成年人有耳鳴,65歲以上更高達33%。耳鳴與其相關困擾,只用藥物治療,治癒不易,病患往往四處就醫,又不見效果。
三高及肥胖者 也是病因
耳鳴可分為非神經性耳鳴與神經性耳鳴,造成「非神經性」耳鳴的原因,包括耳垢、耳咽管功能差、外耳炎、中耳炎、耳朵附近肌肉痙攣或血管異常、耳膜破裂、鼻咽癌等;這類耳鳴通常比較低頻、或有搏動的特性。大部分的非神經性耳鳴,只要找到病因,適當治療,通常很快就會消失。
「神經性」耳鳴,通常與耳毒性藥物傷害、噪音、內耳或腦部循環不佳、病毒感染,內耳或腦部受到外傷或撞擊,或自體免疫性發炎、聽神經瘤等有關。
另外,內耳或腦部自然退化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與慢性腎臟病等,也會造成耳鳴。不過,神經性耳鳴即使找到病因與積極治療,通常不會完全消失,會一直困擾病患與醫師。
神經抑制概念 蓋過耳鳴
對慢性神經性耳鳴,若經病史詢問與相關檢查後,無嚴重問題或必須積極治療的病因,可透過耳鼻喉科、神經科心理師與中醫等整合治療,本院以團體治療方式,透過特殊窄頻聲音遮蔽治療、心理減敏治療、耳部針灸治療的三合一治療方式,近七成耳鳴病患明顯感覺耳鳴困擾大幅降低。
特殊窄頻聲音遮蔽治療,是利用神經抑制概念,以一種類似人類耳鳴,只有某段頻率的非語言聲音,請耳鳴患者聆聽,這個聲音會遮蔽或蓋過耳鳴聲,久之患者本身的耳鳴聲音就會變小聲,或對耳鳴聲音就不會那麼敏感了!
利用耳貼與特殊光波照射後頸部,可調節聽覺神經系統,增強副交感神經活性,降低交感神經活性,進而舒緩慢性耳鳴造成的生理與心理的困擾。
學習腹式呼吸 往好處想
三合一耳鳴治療,在於耳鳴的困擾,不單只有聲音或音量大小,也會引起情緒障礙、焦慮、憂鬱、失眠等,反過來加重耳鳴音量,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減敏治療讓患者從內而外,由認識耳鳴、轉念、到接受耳鳴,再配合腹式呼吸與放鬆運動。內外夾攻,才能有效舒緩耳鳴的困擾。
若民眾沒空來醫院接受三合一耳鳴治療,可下載一些窄頻噪音或海浪聲音來聽,學習腹式呼吸與放鬆運動,多去運動,多往好處想,去除負面想法,也試著與耳鳴和平相處,若真不行,還是要尋求專家的治療。
公告版位
- Jun 14 Sat 2014 18:38
耳鳴揮之不去 焦慮失眠更嚴重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