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亞洲矽谷 先改善投資環境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6-14 01:40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亞洲矽谷計畫」是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期間主打的經濟政策之一。藉由引進國外的人才、資源、創投,吸引具有潛力的企業駐點,重新打造具有創新能力的供應鏈,做為改變台灣未來的起點。立意雖佳,但以一個創投老兵的立場,我有一些意見。

首先,矽谷的成功是整合了很多因素,包括頂尖的大學、優良有規範的企業、各方匯注的精英人才、活躍的創投、無數的新創公司,再加上良好的生活環境等,從Santa Clara、Sunnyvale開始,擴展到整個半島,形成一個高科技聚落,知名企業如Google、Facebook、Microsoft、Intel、Cisco、Oracle、Apple等均落腳於此,這些並不是只靠建造一個園區、一些硬體就可以複製。

人才是最主要的一個因素,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這些優秀的新血,懷抱著美國夢,在矽谷創業,矽谷也提供他們一個友善而便捷的環境,讓他們可以自由發展。反觀台灣對外來人才引進,處處設限;而一些基本生活條件,諸如居住品質、交通通勤、休閒娛樂、甚至下一代的教育等,都影響他們來台意願。如吸引不到人才進駐,亞洲矽谷僅是空殼。

充足的新創公司及投資機會更是支撐矽谷成長茁壯的重要因素。大量的白領新移民,隨時提供很多新的想法、願景及技術,帶動新創事業的產生。而Sandhill Road上無數的創投業者,更是創業者最好伙伴。創投不僅提供資金,對企業在技術、產品、管理、市場、人才等各方面的成長,都扮演重要的指導及顧問角色。這些附加價值是創業者能否成功的關鍵。台灣這幾年經濟停滯,好的投資案不多,多半是小確幸式案件,有的也缺乏國際觀。難以吸引國內外資金及創投業者的投入;投資減少,產業就更加蕭條,形成惡性循環。

這此年外資對台直接投資很少,在亞洲地區台灣是後段班。國內企業投資也不多,主因都是投資環境不佳。解決之道不在於建造一些園區或育成中心,而是要徹底解決投資環境上的不良點。就如同我常提及的廚房政策,我們先蓋好一座完善的廚房(投資環境),才能邀請國內外名廚前來做菜。如果廚房缺東缺西,髒亂吵雜,怎麼說服人前來大展身手。

建立亞洲矽谷的當務之急,就是改善投資環境,包括政策優惠、稅制友善、司法透明、法規簡明、基礎建設完善、人力資源豐富、行政效率快速、兩岸關係平和等,除吸引投資,也才能引人才及企業進駐。屆時豈止是「矽谷」,台灣就是一個「矽島」,資金匯集,各路菁英都可發揮所長,加上台灣人的勤奮靈活,新創事業必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定可翻轉未來,再造經濟奇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