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5-05 02:32聯合報 吳怡彥/東南科大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副教授(新北市)
韓非子提及,「智術之士,必遠見而明察」,為政者如無遠見,不足以治天下。
公視曾以阿姆斯特丹、新加坡、京都、宜蘭等經驗,製作「城市的遠見」系列專題,也以「國家的遠見」專題報導多國能源、文化、教育與農業等政策,其時都引起相當討論,命題在相當高度上展現願景。同時,台灣學界也試圖檢討諸多公共預算的浪擲,有學者帶領學生進行蚊子館的紀錄。
「遠見」本身不容於當下,自為必然。此方面之論述放在前瞻計畫被討論最多的軌道工程,支持者以為如作為有遠見的政府,在地區未開發前即編列預算,徵地動工建設,可減緩未來都市發展後高昂土地取得成本,也可降低物價波動之不可預期性。
但另一方面,反對者以為軌道工程若施作於尚未發展區,未能透過大眾運輸紓解人口擁擠問題,反倒讓舉債興築之公共建設成為土地炒作的工具,將成為政府強徵民地社會爭議的複製。
兩方論述各有其理。從馬英九總統執政之際,也舉蔣經國時代名言「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作為公共政策辯護依據,可見「遠見」是作為政策擬定,編列預算之根本。如僅近觀而無遠慮,則政策將被視為短視近利,失卻政治家之格局。
所以,以「前瞻」為名之計畫的提出,對於國家長遠而言,有其必要。然而如同公司治理般,短中長程的不同階段計畫皆有必要。公司賺錢時如限縮股利,投入研發乃為未來發展布局,需要完善溝通,國家何能例外?名為前瞻,當屬長程,自須透過完善溝通,讓國人知曉政策效益與投入成本,更須讓國人瞭解何以需要在舉債已高狀況下,仍須以特別預算框列。
尤其在大格局下,台灣人口負成長與高齡化,如何對應公共投入之價值,更需政府善盡溝通之責。否則「遠見」未能明察,反將造成社會撕裂,不能不慎啊!
蚊子館﹒馬英九﹒新加坡﹒蔣經國﹒前瞻基礎建設
公告版位
- May 05 Fri 2017 03:35
前瞻為名 遠見尚需明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