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國旅卡新制 框住乘數效應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23 03:08聯合報 吳怡彥/東南科技大學觀光與生態旅遊系副教授


明年起公務員的國旅卡,必須有一半用於團體旅遊,以最高上限1.6萬元為例,其中8,...
明年起公務員的國旅卡,必須有一半用於團體旅遊,以最高上限1.6萬元為例,其中8,000元須用於團體旅遊,約有36億元可投入,以三倍乘數效果推估,可帶動108億元商機。圖/報系資料照
今年下半年在陸客銳減背景下,相較去年來台旅次突破千萬人次,仍然提前九天達陣,非陸客的國際旅客占總體入國旅次,從不及六成提升至七成,實屬不易。
若能如行政院所擬政策輔導觀光產業轉型升級,朝深度、特色及高品質旅遊發展,長遠而言,當有助於台灣觀光產業體質之健康與永續發展;但政院仍擬定三億元預算擴大國旅補助方案,緊接拍板定案國民旅遊卡(簡稱國旅卡)新制,明年元旦起限定八千元用於國內團體旅遊或「台灣觀巴」。

初期國旅卡為鼓勵「移動」所帶動的消費力,規定需要「異地、隔夜」消費限制,而後取消該限制後,加上觀光產業定義範疇的擴張,農特產品展售、商店街等均納入,國旅卡原功能已然消失,等同於發放給公務員之消費券。

政院提出之理由,在於乘數效果的擴張,無論就乘數效應理論或據此衍生的觀光衛星帳而言,都在說明投入的延伸經濟效益。但其內容或乘數難以論斷,需要完整之數據對應。

政府在國旅補助方案中提及的乘數,是投入三億元可帶動十四.四億元的觀光消費商機,比例是四.八倍,但到了國旅卡新制,則是說卅六億元補助,預計可帶動延伸性消費等效益近百億元,則僅有三倍,差距不可謂不大。

再者,今年初陸客團客與自由行比例此消彼長的趨勢下,觀光局發布團客與自由行比例相當,旅遊業者說,此趨勢代表新增加的消費,幾乎都從自由行遊客而來,經濟效益會「下放」到包括公共運輸、餐飲、旅宿和無數的微型店家,讓更多民間業者受益。

國旅卡新制將原可能因公務員自由行帶動之消費局限在團體旅遊,是以被質疑為圖利特定廠商。換言之,此政策將把原本可能擴張的乘數效應更「框」住了!無怪乎民進黨立委表示,國旅卡的初衷是帶動全民「非假日旅遊風潮」,目前作法成為「挖東牆補西牆」,可能喪失原訂之政策良意。

乘數效應本身也有解釋的局限處。舉例來說,建築業常被認定為經濟火車頭,因為建築開發所帶動的鋼鐵、營建與勞動力投入等相當可觀,是以各國面對經濟蕭條時,常以公共建設擴張來帶動活絡經濟;然而經濟學上也舉例,如兩建商花同樣的資本投入開發建設,其中一建商開發完工並銷售完成,另一建商則因地基出問題成為爛尾樓,兩者的真實經濟貢獻不同,但如從乘數效應看卻未能解釋此一差別結果。此故事凸顯乘數效應邏輯可能有謬誤之處。值此,政策能不慎乎?

自由行﹒陸客﹒國民旅遊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