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財經檢定 開始報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4:14 經濟日報 記者楊璨羽/台北報導
「全民財經檢定」2016春季會考報名今(21)日起跑,至4月22日截止,此次會考設有台北、台中及高雄三處考場,訂於5月28日考試。
由經濟日報主辦的「全民財經檢定」,四年多來廣獲得各界肯定,考試特色是以財經時事入題,與一般重理論背誦的證照顯著不同,能夠實際地測驗出受試者的財經能力。已有不少大學納入課程或鼓勵同學團體報考,協助學生提升就業競爭力,也有許多企業已列為招募人員、晉用人才或員工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
目前正邁入企業徵才旺季,尤其很多金融業已採認這項檢定,例如彰化銀行即再次把通過全民財經檢定列為年度徵才的口試加分項目,國泰人壽已連續二屆會考辦理大規模團體報名,富邦證券等也分別以補助報名費方式鼓勵員工參與,這些金融機構都非常重視員工素質,以為客戶提供最好的服務。
「全民財經檢定」本次會考邁入第九屆,為鼓勵學生多關於時事,瞭解實務脈動,配合本次會考進行,主辦單位首次舉辦「全民財經檢定」校際競賽,凡報名「全民財經檢定」2016春季會考達30人以上的學校團體,即可參與團體競賽。
通過「全民財經檢定」不僅有助求職、就業,更可以提升個人及企業競爭力。想證明自己財經力的民眾請把握報名時間,報名相關資訊請上「全民財經檢定」官網(geft.edn.udn.com)查閱。
策略經營/黃隆彥…堅持不二價 強打高CP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4:14 經濟日報 ▉林宸誼
台灣順豐總經理黃隆彥。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走進台灣順豐的理貨中心,極簡風格的黑底白色SF字樣的Logo與不二價,令人矚目,總經理黃隆彥表示,公司的營運利潤不斷投入後台服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台灣快遞市場走出一條路。
不打價格戰 走自己的路
2007年成立的台灣順豐,主要經營國際快遞,客層起初鎖定在兩岸奔波的台商,2013年切入跨境電商的業務,目前掌控七成兩岸間快遞業務。
台灣順豐在快遞界有一項創舉,那就是不二價,「不二價」在台灣快遞業簡直是天方夜譚,「那有企業會員寄快遞是不打折的? 」但黃隆彥希望客戶明瞭,定價是合理反映在服務上。
他說:「物流快遞業成本非常高,包括航空運輸燃油、透過人力運送,整個成本同業都清楚,怎可能壓低價格,壓低價格的後果就是犧牲服務能力、與後期升級。」
黃隆彥指出,一步一步走來雖然很辛苦,但台灣順豐的逆勢而行,反而在台灣快遞市場走出一條路,並建立自己的品牌定位。
為了確保管理能執行徹底,全台灣近50個理貨站,都裝有監視攝影機,由總部的質量控制中心人員,24小時監控,如果某個配送站有員工忘記帶識別證,質控中心人員會當場打電話來糾正。飛機、高薪、高科技,這些投資都反映在台灣順豐有口皆碑的服務品質。
彈性調整 滿足客戶需求
黃隆彥表示,台灣順豐定位為高CP值、提早為客戶設想的快遞業。
他指出,十多年前某家快遞公司能提供即時貨物追蹤是一項先進技術,但當建置成本降低,所有業者都能提供這項服務時,即時貨物追蹤已經成為標準,未來客戶從要求快轉變成準確,以期對包裹有更多決定控制權。
「例如一名消費者從跨國電商平台訂貨,希望某一天能送到,但又被臨時派出國,於是來電希望更改送貨時間,才能在收貨隔天拿去送人。」黃隆彥表示,從快到準,然後再到個性化符合客戶需求,這就是順豐能與其他同業形成差異化的關鍵。
也提供國際快遞服務的台灣順豐,已開通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澳洲、外蒙古、印尼、印度等國家的快遞服務。依照台灣順豐2015年出口量排名,前五名分別為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日本、越南。
從事物流快遞業多年,黃隆彥從最基層的收派員做起,也是台灣順豐創始員工、歷經營運部、經營企劃部高級經理,台灣順豐的服務流程、網路搭建、辦公室配置草圖,皆在他手中完成,因此黃隆彥還曾被外派到新加坡負責成立分公司。
黃隆彥指出,外界以為快遞行業看似單純,「就是把東西從A地送到B地」,但其中有大量和「人」的接觸,而且突發狀況多,如果沒有無一定熱情與冷靜,是難以堅持。
多元服務 順應產業變化
他舉例,收派員每天都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企業用戶消費者,透過跟他們的互動,還可以學習到不同產業的需求與變化,「例如把3C產品的件送到客戶手中,如果順便提供簡單的產品說明或是售後服務,就可以做出差異化,下次客戶就會首先想到台灣順豐。」
黃隆彥認為,台灣的快遞市場已走向分級化,因此以某個產品為例,進口到台灣後,經由報關,運往順豐物流倉庫,接著就是進貨、改包、貼標,重新出貨,並搭配客戶的行銷計畫,送往各通路銷售。對供應商來說,可以精簡倉管、物流人力,專心投入行銷活動,收取帳款的工作也由順豐代理,更是省時省事。
經濟書坊/氣功馬拉松 七階段訓練成高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4:14 經濟日報 ▉丹尼.爵爾(Danny Dreyer)
氣功馬拉松將長達三至六個月的訓練分為七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目標都是建立堅實的基礎,以利進行下一階段的訓練。各個階段的主題及多項要點,將協助培養出必要的體能和精神/情緒技巧,以不會痛苦也不會受傷的方式完成賽事。
階段1:願景與計畫(Visioning and Planning)
要完成一場馬拉松,先要設定希望達到的目標,接著評估自身能力以及可能的困難,最後制定出一套可以配合生活作息的計畫。
階段2:技術階段(The Technique Phase)
為了跳脫一般的肌力訓練,進入全新的跑步領域,首先必須把重點放在跑步姿勢上。
階段3:調節階段(The Conditioning Phase)
逐漸拉長跑步距離的同時,牢記和持續應用基本技巧。建立強健的心血管與攝氧能力基礎,讓身體習慣長時間跑步。
階段4:精通階段(The Mastery Phase)
針對全馬或半馬賽事的特殊情境,練習應用調節能力。在這個以比賽為導向的訓練中,你需要練習馬拉松每一段賽程:開始、結尾以及惡名昭彰的18英哩(約29公里)。
階段5:緩和階段(Taper Time)
馬拉松賽事的前二周(半馬則是前一周),要讓身體充分休息,同時保持敏銳的專注力,減少訓練的里程數,而不是降低速度。
階段6:比賽周末(The Event)
比賽前1天、比賽當天、比賽後1天都是賽事的一部分。賽事當周周末需要有一套特別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完整複習。
階段7:休息與復原(Rest, Renewal, and Next Steps)
(摘自《氣功馬拉松》,聯經出版)
美國知名超馬教練丹尼.爵爾將來台,在3月25-27日進行三場講座,現場示範結合氣功的跑步技巧,與國內同好分享創新的運動訓練方法,一起愉悅享受跑步。講座活動免費,歡迎參加!
聯絡電話:(02)8787-6242 分機312,活動官網http://www.linkingbooks.com.tw/lnb/top/9789570846911.aspx
行銷最錢線/抓住行動商機 瞄準關鍵三點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4:14 經濟日報 ▉蔡益彬
行動消費者(Mobil consumer)將成為品牌行銷的主流消費者,這不是臆測而是趨勢,資策會的調查顯示,國內12歲以上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者已達到1,604萬人,約每四人便有三人是行動裝置使用者。
其中智慧型手機普及率約73.4%,推估約1,525萬用戶。平板電腦普及率約32%,約有665萬使用人口,同時擁有兩種裝置的用戶比率則是28.2%。
調查中也發現中高齡層普及率在提高,50歲以上族群擁有行動裝置比率達26.6%,行動裝置不再只是年輕族群的專利,也逐漸走入中高年齡層人口的生活中。
事實上,這個趨勢在天母天玉里就看得到,熱心的里長常在大門上張貼社區教學的布告,最近最新的課程是:「手機教學」,這是應中高年齡社區居民要求的課程,而目前可能是全國最大的行動社群是臉書上的「社頭人俱樂部」,會員已達二萬多人,占全鄉人口的一半,鄉裡大小事都很熱絡地在這裡溝通交流。
行動裝置在人們的生活中愈來愈重要,因而對消費者與品牌間的互動造成革命性的衝擊,品牌管理者必須掌握以下三個行動裝置的關鍵要素,才能成功地建立起與消費者的對話關係:
一、購買資訊中心:消費者在行動裝置上瀏覽購物的過程分三段,第一是「蒐尋」,找出要購買東西的所有相關資訊。其次是「選購」,細看分析每一則資訊的內容,有點像進入矚意的店家仔細檢視商品一樣,要挑出偏好的商品品牌。最後是「下訂購買」,完成所有資料填寫及確認信用卡刷卡資料的正確性與保密性。
在這個過程中,影響消費者購物決定最大的因素是「內容」,也就是由品牌本身發動的議題或討論,因此,品牌必須不斷調整提升「內容」的意義及價值,才能被善於作資訊分析的行動消費者優先閱讀訂購。
二、Apps是成長核心:2015年美國的調查報告顯示,一般人平均一天花三小時在Apps上面,預估今年會再增加15分鐘。因此,行銷人員必須將Apps視為品牌在行動裝置上的訊息及消費平台,企劃增加「內容」的可看性、互動性與連結性,使品牌Apps成為消費者樂於觀看及消費的購買中心。
由於Apps的方便性與價值性,美國最新的研究已指出,目前企業投入行動行銷的費用已高達1,000億美元,估計未來成長會愈來愈快速。
三、多元裝置是策略重心:由於消費者現在已習慣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及桌上型電腦三者間進行消費,所以行銷必須連結多元裝置,以強化與消費者的價值締結,並提升購物的愉快經驗。
行銷人員因此要多研究,那些行動裝置上的節目頻道或型態是廣為消費者喜好,進而將「內容」多元化,以融入各型式的訊息中,例如網誌、部落格、社群媒體、網頁廣告及臉書或YouTube 影音等,以創造最大範圍的觸及率。
行動流量(Mobil traffic)將會超過傳統媒體形式的流量,品牌行銷因此要走在曲線發展的前端,並提高行動廣告的意義及情感價值,以更強而有力地連結日益擴大的行動消費者,進而成功地與消費者建立緊密的品牌關係。
(作者是台北神經行銷研究室執行顧問,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點子農場/為產業加值 從心靈出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4:14 經濟日報 吳仁麟
他是為台灣寫下許多歷史的傳奇創業家,我們偶爾會碰面,往往一聊就停不下來。
腦袋裡像是裝了一個核子反應爐,將近70歲了,他總是一開口就是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而往往再次見面時,這些創意都已經化成行動。
最近碰面,還沒講上話,他就先遞給我一本來自日本的簡報。封面上的名字讓人眼睛一亮,這位日本知名建築師真的出手了。
他說,這是一個台灣甚至全世界都從來沒有過的案子,他將打造一個「心靈產業平台」。
我再看了看那些設計圖,發現建築物包容了世界主要宗教建築的各項特色,把西方的教堂和東方的廟宇利用電腦科技巧妙的融合成新空間。不管是結構、採光或受風面,都考量得很仔細。
我曾經在東京拜訪過這位大師,看過不少他這樣用科技重現古典作品,透過電腦科技的精密設計,他甚至可以用一億根牙籤蓋出一棟摩天大樓。
這個心靈產業平台聚合了世界最頂尖的創意菁英,為台灣的產業建構出新的可能。他說,心靈產業其實早已存在,只是大多數的人都沒察覺,更看不到這個產業的價值。
比如,一個書法家如果把自己的藝術專業用來寫佛經,這個動作就是「心靈加值」的過程,除了大幅提升作品本身的市場價值,也創造出新的產業空間。
同樣的原理,不管食衣住行育樂各個產業,都可以透過這樣的過程來轉化成心靈產業。
「心靈產業」在傳統的產業思維之外創造出新空間和新價值,也整合宗教、商業、公益、社教、文創等領域的資源,實現「以文化與創意為產業加值」的理想。
這樣的思維除了能善用台灣社會長久以來深度經營的各項在地資源,也能領先全球創造新的產業典範,甚至改變台灣的命運。
台灣一直是個代工島,儘管整個社會花了極大的力氣想走出這樣的宿命,卻一直找不到出路。
因為我們總是把最重要的資源(比如時間人力資金)投注在我們無法主導的產業裡,我們永遠在為世界最大的品牌代工,但獲利卻愈來愈困難。
「心靈產業」的論述是一種軸心翻轉的思考,從人的心靈需求出發,重新為各項產業加值,也重新定義了各項產業。結合全球的創意能量和台灣的在地特質,從農業到科技業都可以培養出心靈產業的典範品牌。
有了這樣的新價值,台灣的產業也將擁有進入世界市場的能量。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公告版位
- Mar 21 Mon 2016 01:03
商業企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