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基市官邸 他用古地圖開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image

基隆市市長官邸臨海背山,坐擁海景第一排,地段非常好。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

image

文資導覽員林式修說,日式建築在開工時,會選取一塊木片「棟札」,上頭記載動工時間和所有人,如同房屋的ID、身分證。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這裡以前是全基隆地段最好的地方,證據是什麼?前有白沙灘,後有旭秋山,旁邊是藝妓酒店『嚴亭支店』,這些就是證據。」市定古蹟市長官邸導覽員林式修指著古地圖,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他的導覽風格,常令遊客難以接招,卻又不自覺被吸引。
今年65歲的文資守護員林式修,當了50年基隆人,從小到大的生長環境就是基隆市長官邸所在的大沙灣地區,這裡的一草一木他比誰都瞭解。過去他是水試所的研究員,專攻魚類研究20年,但對古蹟文史的熱忱,早在考上公務員前,就已種下了根基。

image
基隆市長官邸,是日據時期土地開發公司大老闆松浦新平私人闢建居住的豪宅。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林式修回憶,民國74年他在高考受訓時,有次與同事出訪到北埔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對這幢充滿韻味的老建築深感興趣,但怪的是,他看得見這股美感,卻說不出個所以然,當時的他暗自下定決心,以後要當個說得出口的人,「由我說給大家聽。」
林式修說,前幾年蘭陽博物館舉辦建築展,邀請建築師親自導覽、講解建築,他每場都去聽,每棟建築至少聽7遍,發現每個建築師講的都不一樣,激起他的研究心理,他把場場的導覽內容錄下帶回去研究,交叉比對、查找資料,漸漸地理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導覽方法。



image
官邸3年前花3100萬整修,是基隆市保存最好也最精緻的建築型古蹟,一進屋,滿滿檜木香撲鼻而來。 記者張芮瑜/攝影
分享「口說無憑,我的導覽要有證據。」林式修說,導覽時他習慣帶著遊客到古蹟內去感受每一個細節,坐上日式建築的榻榻米、推開隱藏的扇門和扉窗,「看得到、摸得到,才是真的。」
從基隆的砲台到市長官邸,都有林式修的導覽足跡,有時在台北紀州庵也可以見到他的身影,林式修喜歡帶著遊客走進古蹟迴廊,回味82年前屬於這棟建築的美好光景。


宜蘭河濱公園慢壘場 內、外野翻新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宜蘭河濱公園2座慢速壘球場是溪北地區唯一的壘球場,使用率頻繁,面臨場地老舊、設備不足等問題,縣府工旅處最近完成內野紅土和外野草坪的鋪設,宜蘭市公所近期也會陸續施作全壘打牆和照明設施,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運動空間。

宜蘭河濱公園從宜興橋至西門橋長約1.5公里,縣府這個月初交給市公所維護管理,分3個階段在年底前逐漸接管,初期先以自行車道和路燈等照明設備為主,再來是籃球、足球和壘球等各運動場,最後是草皮、樹木和河域,預估年需1千萬元維管費用。

位於西門橋下的2座慢速壘球場,平時學生和各機關都會在此訓練,但場地老舊、設備不足且位在行水區。宜蘭縣慢速壘球會建議,在兩場地中間設置司令台、架設安全護網等,施作導水設施,以防滲水導致內野紅磚土被破壞。

江聰淵表示,工旅處已經完成內野紅土和外野草坪的整理,公所會在下一次追加減預算時,用100萬元施作外野全壘打牆和看台設施,希望能向教育部體育署爭取300萬元經費,增加夜間照明,晚上也能打球。

江聰淵說,公所會在今年上、下半年各舉辦一場大型比賽,除了硬體設施改善外,也希望民眾能多參與利用。未來會邀集各機關常舉辦賽事,帶動運動風氣。

社區改造荒地 「我們有自己的農場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鍾知君/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市延平社區居民將閒置空地打造成樂活農場,昨天啟用,大家一同施放氣球。 記者鍾知君/攝影
分享
image
宜蘭市公所接管宜蘭河濱公園後,會陸續改善慢速壘球場設備。 記者鍾知君/攝影
分享「我們有自己的農場了!」宜蘭市延平社區居民花了近2個月,將雜草叢生的閒置土地改造成老少咸宜的「有箕書菜樂活農場」,昨天啟用,市長江聰淵和社區居民施放氣球,欣喜迎接屬於大家的休憩空間。
社區理事長張文城說,宜蘭都市化後,新建築的興建、新居民的遷入,讓文化資產逐漸被淡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社區盼凝聚大家情感,去年度參加縣府社會處的社區規畫師駐地輔導計畫,以「大家歇腳ㄟ所在」為目標著手改造荒蕪空地,打造樂活農場,希望試著找回溫暖的人情味。

「歡迎大家來體驗田園風光。」張文城說,居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花了近2個月時間整理600坪大的空地,靠著自己的力量一點一滴改造,種植有機蔬菜、架設瓜棚、書架、休憩平台,讓閒置的空地發光發亮,透過空間改造,邀請居民到這裡泡茶、看書,交換彼此種植的蔬菜,社區媽媽昨天表演舞蹈、展現活力,阿公阿嬤們也一起在竹片上寫下心願,掛在瓜棚上。

江聰淵說,延平社區已經連續4年接受縣府社規師輔導,利用承租私有地的方式,讓居民集資打造社區使用的市民農園,成效不錯,市公所也會借重他們的經驗,持續推動市民農園政策。

刻印蟲魚獸 版畫展像個小雨林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五結報導


image
宜蘭縣第三屆迷你版畫創作巡迴展,第一站在孝威國小展出,以海洋和土地為主題,展出全國各地國中小、高中至社會組等100幅精選作品。 圖/孝威國小提供
分享「宜蘭縣第三屆迷你版畫創作巡迴展」第一站在孝威國小展出,以海洋和土地為主題,展出來自全國各地100幅精選作品,學校還將展覽與美術課結合,由老師帶著孩子認識版畫,解說每幅作品的意涵。
縣政府為推廣版畫藝術,提倡環境教育,去年10月起向全國徵件,國中小組以「海洋」為主題,高中職及社會組以「土地」為主題,並從300作品中,每組錄取特優5件,優等20件,佳作25件,共計100幅精選代表作,3月起在縣內10所學校輪流展出。

校長李文芳表示,該校把版畫藝術融入美術課程中,由美術老師帶領學生認識版創作過程,並解說作品的代表意義,讓學生從多元的角度認識自然生態,落實環境教育。

百幅版畫一字排開,色彩鮮豔豐富,木板上頭刻印著櫻花鉤吻鮭、綠蠵龜等數十種動物及昆蟲,讓人彷彿走進神秘的熱帶雨林中,學生看著版畫上栩栩如生的綠蠵龜上岸產卵後,沙灘留下足跡,完成重要的生命傳承,直說「好感動!」展覽中也可見南方澳著名的飛虎魚躍然於海的畫面,兩條飛虎魚在海面上競馳,魚鰭豎立,魚嘴大張,追逐著獵物,互不相讓的模樣展現生命力。

這場展覽到3月25日,在孝威國小樂學樓三樓視聽教室展出,歡迎參觀。






錯過綠色影展? 圖書館還有10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羅東報導


宜蘭國際綠色影展自3月11日起,連續10天播放國內外環保綠色影片,共計吸引逾3000人觀影,幾乎場場爆滿,回響熱烈。昨晚閉幕式中,除了播放北成國小師生的作品「田.滿」外,也為下周即將開幕的綠色博覽會宣傳,期盼民眾參與活動,認識綠色飲食。

影展以「ATTENTION HUMAN 人類請注意!」為主題,共有「紅色地球」、「藍色動物」、「黑色大地」、「綠色種子」、「彩色餐桌」五個單元,包含四部劇情片、七部動畫片和十三部紀錄片,於3月11日至20日免費播映,藉此提升民眾環境教育意識,30個場次共計吸引約3200人,有的熱門場次甚至在開放索票的隔天就被拿光。

昨晚閉幕式,播放北成國小六年九班師生創作的微電影「田.滿」,為影展畫下休止符。製作團隊全體師生李易倫、蔡辰緯、張家豪、黃書凡、黃峻傑、曾詰淩及林宥蓉,放映後和觀眾互動,分享創作歷程。

這群12歲的宜蘭孩子,訴說著對土地的觀點和對綠色家園的想望,感動了在場觀眾。

縣長林聰賢表示,此次影展來自11個國家,每部影片背後的精神,都和縣府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相呼應,今年環境教育主題「土地價值重建」,與26日將在武荖坑風景區登場的綠博環環相扣,讓民眾重新省思土地對環境倫理、永續發展的意義,從「心」出發,用「糧心」重建良地、良田,希望民眾踴躍參觀。

為回饋喜愛綠色影展的鄉親,綠色影展閉幕後,3月23日、26日及27日將在宜蘭10鄉鎮立圖書館(宜蘭、羅東除外)辦理10場移動電影院,請洽各鄉鎮立圖書館或GIFT2016宜蘭國際綠色影展官網。

英語教學補助 議員:偏鄉應優先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林縉明/宜蘭報導


宜蘭縣營造英語教學環境,縣府每年編列經費聘請外籍師資駐校,開設全英語教學課程,鼓勵學生開口說英語,但縣議員陳福山質疑,縣府資源過度集中在市區學校,忽略偏鄉小校,要求縣府明年度針對偏鄉學校優先補助,避免城鄉學習落差。

對此縣教育處回應,為了縣內學校平衡發展,今年英語教學補助會優先以偏遠學校為主,讓偏鄉學童也有機會與外國人對談,提升英語表達與臨場應變能力。

縣教育處今年編列2700萬元,補助縣內12鄉鎮市國中小學,聘請外籍教師及開設英語相關課程,但並非每個偏鄉學校都有相同資源。議員陳福山表示,壯圍鄉僅過嶺國小有英語營隊,其他學校在英語教學必須自立自強,相較宜蘭市、羅東鎮等市區學校,英語教學資源明顯有差距。

陳福山說,資源過度集中,造成市區學校學生數越來越多,偏鄉學校沒人念,學生數嚴重失衡,要求教育處下學期起偏鄉小校每周至少要有2至3節英語課程。

花縣北昌輕工業區 回饋金繳納延2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召開吉安鄉北昌輕工業區說明會,為了繳交回饋金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縣長傅崐萁昨天決定,縣府概括承受,可延長2年繳納回饋金的期限,保障民眾權益。

縣府前天召開吉安住一住宅區(即北昌輕工業區)說明會,地主質疑為何原本建成區只要繳納28%回饋金,如今調高至39%?傅崐萁表示,不管過去合理或不合理的規劃政策,縣府都要概括承擔,花蓮這幾年全面急速發展,地價不斷增值,所以不管是建成區、素地區、自行開發區也好,都面臨繳交回饋金的問題。

傅崐萁昨天指出,吉安住一住宅區在民國63年經過內政部核定,64年公告實施就已是工業區了,93年才正式討論變更為住一住宅區,總共43個單元、72公頃,現在建成區22公頃,已開發的單元申請許可的共8公頃,素地區42公頃,縣政府並沒有所謂的利益收入5、60億元,目前含建成區已繳納及申請開發許可8公頃繳納的回饋金總和,僅7千多萬元。

民國93年頒布的住一住宅區細部計畫,當時倉促通過,所以算出這個28%回饋金,其實是有相當大的計算瑕疵,但過去發生已實施的,縣府現在都要承擔下來,一次解決。

所謂回饋負擔39%的問題,不是規劃公司規劃的,也不是縣政府規劃的,它是吉安鄉都委會依專家學者的方式算出來的,民國102年吉安鄉都委會送到縣政府的。

傅崐萁強調,針對建成區該負擔的回饋金,與縣政府相關單位討論後,將現行回饋金繳納28%的原則,再延長2年,讓大家趕快把手續辦好,趕快變更成住宅區,縣府會協助完成手續。

聽障石雕家組隊 手語歌大賽鍍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聽障石雕家楊疇英喜歡雕刻螃蟹。 記者范振和/攝影
分享重度聽障石雕家楊疇英多才多藝,去年以《轉機》石雕創作入選台灣工藝競賽,最近以「洄瀾小蘋果」組隊參加全國手語歌大賽,榮獲第二名,昨天有一群台北聽障人士特地到花蓮向他道賀。
近年來台灣不景氣,看著工作坊大批石茶盤和曼波石雕創作發愁時,楊疇英靈機一動,決定用墨玉創作紅龍造型的《轉機》,意喻期盼台灣早日恢復生機,結果在參加的600多件作品中入選,他相當振奮。

他的工作坊原來在新城鄉北埔火車站附近,鄰居經常抱怨雕刻聲音吵雜,6年前他搬租光隆大理石公司內,也能讓遊客觀賞創作流程,帶動買氣,一舉多得。

楊疇英在「無聲的世界」裡,反而更能專心創作,大部分是石茶盤,螃蟹、鯉魚或青蛙等悠游茶盤內,十餘年來,愈雕愈得心應手。

他說,高雄六龜石的心石較軟,3天左右就能雕成1件,台東南田石或花蓮硬砂岩比較硬,約1星期左右才能完成1件,至於利用特有的金瓜石雕刻金瓜(南瓜),上有栩栩如生的招財蟾蜍,是他的代表作。

每天上午8點多,他就待在工作坊,直到下午6點多,沒有靈感時,就到海邊觀浪,漫步雨中,看著人來人往紓壓,「浸淫石雕天地20年,早期藝林玉石工廠的肢障負責人陳幸富教我很多雕刻技巧,讓我最是感恩。」

本月初花蓮縣聾人協會組成「洄瀾小蘋果」,由他領軍與江淑芬、蔡秀娟、蔡秀珍、姚月珠等人表演「小蘋果」手語歌,一舉拿下「寶島好手」全國手語歌大賽亞軍,江淑芬、蔡秀珍等人掛著電子耳上場。楊疇英說,他們聽不到音階,只能憑藉「碰、碰」的節奏聲,再用餘光偷瞄搭配,動作才能整齊劃一。


太魯閣織品 市所開班專家傳藝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image
花蓮市公所開辦「太魯閣織品商品開發訓練」邀請到講師帶領學員創作出各種美麗的織品。 記者徐庭揚/攝影
分享為傳承與行銷太魯閣族編織技術文化,花蓮市公所3月份開辦「太魯閣織品商品開發訓練」,邀請講師林書羽、金美玉、宋美枝、蔡佳鑫、吳秀蓮等人,帶領學員透過織布機運用、織帶教學、編織畫創作、織品應用創作等多元課程,不僅傳授織布技術,也創作美麗的織品。
織布技藝對太魯閣族人來說,是每個太魯閣族婦女的使命,也能從中學習與傳承祖先技藝。市公所今年度開辦「太魯閣織品商品開發訓練」系列課程,將太魯閣族傳統織布紋路及技術,轉換到桌上型織帶機操作,並希望激發學員創意發想,不但能使傳統織布文化技藝得以發揚保存,也可培訓出族人的第2專長。

擔任編織畫創作的講師林書羽表示,除了要帶領學員認識編織,還要鼓勵學員能突破舊思維,讓織品也能成為美麗的藝術畫作,賦予織帶新生命,還能讓年輕一輩族人可以透過織品圖騰、圖樣,訴說部落故事、文化,讓編織可以更精彩,更具原民文化特色。

市公所原住民行政課課長張金蓮表示,今年度推展太魯閣族產業,先以其最具特色的編織為起點,除了讓學員運用過去所學的編織技術,開發製作一系列包包、帽子等實用商品外,也會透過講師的帶領,讓大家能突破舊思維,將織品結合多元媒材,化身為美麗的織品畫作,他鼓勵學員將原民技藝結合文化、產業,進而行銷推廣原民藝術。

南澳平交道 增建高架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宜蘭報導


image
宜蘭縣南澳平交道壅塞回堵問題嚴重,公路總局將於明年完成立體交叉改善工程,車輛可改走高架路段直接銜接蘇花改。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蘇花公路南澳平交道因為火車通過頻繁,每逢假日必塞,車輛駕駛經常要等過平交道,最嚴重曾經往南北回堵約25公里,交通部去年著手進行南澳平交道立體交叉改善工程,將道路高架化,跨越鐵路,將可大幅縮短停等時間。
公路總局第四區工程處南澳工務段長林文雄表示,蘇花公路一天大約4000輛車次,春節時甚至多達1萬6000輛,是平日的4倍,幾乎每小時就有超過600輛車經過市區,加上台鐵列車逐年增加班次,每天約160列次,南澳平交道柵欄管制停等時間大幅延長,尖峰時刻每小時約有26分鐘因柵欄放下無法通行,造成前後路段嚴重回堵。

公路總局為解決塞車困境,斥資6億元經費,將道路立體化改善,路線總長為1243公尺,去年9月完成發包,10月15日動工,預定明年6月底、趕在蘇花改蘇澳至東澳段106年底通車前完成,未來駕駛人可在南澳平交道前50公尺改走引道上高架橋,直接跨過鐵路,不必再花時間停等平交道,大幅提升交通便利性,預計將可紓解85%的車流。

至於原來路線,將由主要道路退居為區域性道路,由在地民眾為主要使用對象,一般過路性遊客將全部疏導走高架路線,不但能減少車輛經過市區的吵雜噪音,也能提升用路安全。

花蓮單車道1心4環 獲600萬補助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徐庭揚/花蓮報導


花蓮市公所繼打造完成「山海雙軸線自行車道整建計畫」後,再提出「花蓮市自行車道整體路網建設規畫設計及工程計畫」,並獲得體育署補助600萬元。自行車道將以花蓮火車站為轉運中心,結合4條自行車網絡,打造「1心4環」自行車路線,帶動綠色旅行。

該計畫案透過長達33.46公里自行車道,打造自行車觀光的友善環境,同時將連結既有的山海雙軸線車道,用環狀概念,串連花蓮市東、南、西、北4個區域一百多處的觀光潛力點,計畫也將納入自導式解說牌。

未來,遊客只要用手機掃描解說牌上的QRcode,就會有景點的導覽,讓遊客不僅享受自行車徜徉花蓮市輕鬆愜意,更可來一趟人文知性之旅。

市公所表示,建構「1心4環」自行車路線,透過自行車旅行可以結合敖幼祥漫畫教室、洄瀾人文館、花蓮市政館、大陳故事館等文化館舍及景點空間,成為縣內東、南、西、北4個自行車環狀路線的區域休憩站,同時培養遊客使用綠色交通工具的習慣,紓緩蘇花改通車之後的龐大車流潮。

基市長官邸…修繕保存滿分 活化利用不及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張芮瑜/基隆報導


3年前花3100萬整修的市長官邸,堪稱基隆市保存最好也最精緻的建築型古蹟,但修復後卻門可羅雀,駐館守護員也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少人認為,市定古蹟目前只有導覽、播放影片,或許可以引入更多元素,讓更多人看見。

文資守護員林式修說,市長官邸修繕經費中有80%都用來購買檜木,一踏進屋檜木香撲鼻而來。官邸舊稱松浦新平宅,日據時期是土地開發公司大老闆松浦新平私人闢建居住的豪宅,臨海背山,坐擁海景第一排,當時勘可比擬美國的高級住宅區「比佛利」,後院是整片美麗的海灘,基隆港築港後,地形地貌全變了。

文化局文資科科長郭麗雅說,過去曾透過活動,邀請具一定人氣的部落客來走訪古蹟,撰寫部落格推薦,還曾免費提供日式和服及日式紙傘供民眾換穿,在市長官邸體驗、拍照,甚至拍攝環景攝影小短片,讓民眾在網路上就能先認識基隆的市長官邸。

不少網友認為「整修過後的宅邸,需要規劃利用才能創造新機」、「需要注入一些當地藝術作品較有可觀性」,並提出個人看法「內部未有任何藝文或其他活動,少了一些熱點,因此參觀的人數不多,若能有效注入活水,就能吸引更多遊客參觀」。

郭麗雅說,今年2月都發處曾借用市長官邸作為學術團體工作坊,很希望未來市長官邸能夠作為類似用途,供各種非商業類型的小型社團、青年團體進入,成為他們開會或開設工作坊的場所,是一個市民共同的空間,文化局會盡快訂出小團體借用辦法,一開始擬採取鼓勵性質,無償借用。

蘇花改怕塞 縣府獻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21 05:24 聯合報 記者吳佩旻/宜蘭報導


image
蘇花改蘇澳東澳段預計明年通車,龐大車流是否帶來塞車等交通問題,讓民眾擔憂。 記者吳佩旻/攝影
分享蘇花公路改善工程分成三階段通車,蘇澳到東澳段10公里,預計明年底先通車,但許多專家及地方人士擔憂,通車後面對龐大車流量,相關道路行駛規畫及配套措施是否做足?過度期的塞車問題是否變成居民的夢魘?對此縣政府要建蘇澳鎮休息站,公路總局要改善南澳平交道因應。
蘇花公路的蘇澳105公里到東澳120公里段,原來長度15公里,經蘇花改截彎取直後,蘇澳到東澳的新路線約9.7公里。蘇花改預計分成三階段通車,分別是106年蘇澳東澳段、107年南澳和平段,108年和中清水段,改善總長度38.8公里,其中第一階段的蘇澳東澳段,北鄰國道五號,南承蘇花公路原線,各地人士擔心,龐大的車流量湧入後,可能造成蘇澳市區或是東澳、南澳市區塞車。

縣長林聰賢指出,國五蘇澳交流道帶來龐大車流,中途如果沒有適度疏運,蘇花改入口處的蘇澳鎮市區將會嚴重塞車,最好的解套方式是在蘇澳地區興建「休息站」,或擴大觀光工廠規模,不但可有效疏散車流,也讓用路人行駛蘇花改前先休息或參觀觀光工廠,養足精神再上路。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106年蘇澳東澳段完工,大小車分流後,砂石車行駛原路線,大小客車行駛蘇花改,但到了東澳後,大小車全都擠進原來的蘇花公路,且遇上東澳120公里至南澳132公里的易肇事路段,恐怕塞車更嚴重,萬一沿途發生落石砸落,風險更高。

公路總局第四區養護工程處長廖吳章表示,東澳至新澳隧道122至124.5公里路段,落石發生頻率最高,103及104年已完成5處及6處危險地段,鋪設邊坡防護網。

此外,為解決南澳平交道停等時間長,造成塞車回堵,公路總局去年9月砸下6億元,進行平交道立體化工程,未來將把大通路拓寬,採高架化跨過鐵路,直接銜接蘇花改南澳和平段路線,預計蘇澳至南澳可節省至少半小時,明年6月底完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