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健康管理/迎戰銀色海嘯 健康照護要雙管齊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27 03:56 經濟日報 王欽堂



圖/小鳳
分享新總統的誕生,頓時大家把希望寄託在新的「救世主」身上,特別是面對困境的經濟問題。然而,台灣經濟早已陷入長期的失落,任何人上任就要「馬上好」的期望都不切實際。現在最重要的是推動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才能為台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及動能。
新人新政,各個產業都想要對新總統建言,身為長期關注國人健康照護的一員,在此也針對國人健康照護乃至於健保的未來,提供一些建議。

經濟上既然是產業結構的問題,就應該回歸問題的根源,有耐心地推動產業改革。而健康照護問題的根源又是什麼呢?首先是醫學教育。現代主流醫學就是所謂的西方醫學,最重要的根基是「對症療法」 (allopathic medicine)。它的立論基礎並不是「根治」病源,而是暫時壓抑。嚴格說起來就是維持或是舒緩(症狀),並不是治療。

生活習慣病 對症治療

就在上世紀前,造成人類生命威脅的疾病,多為傳染性疾患。西方醫學對治療這類的疾病,乃至於預防性疫苗的發明,確實根除了幾世紀以來威脅人類生命的問題。

時至今日,造成人類健康威脅的已不再是急性傳染性疾病,而是慢性疾病型態。這些疾病往往是由環境或不良生活型態所引起的「生活習慣病」,因此,已經不是以急性疾病見長的西方醫學所能處理。

以急症的方法處理慢性問題,就會產生成效不佳的問題,這就是現代醫學面對癌症、各種慢性疾病等束手無策的主要原因。慢性病反而是強調調理或全人觀的中醫或各種自然醫學所擅長的領域。國外已經有許多強調不侵入、不用藥的醫學及醫學教育,學成後給予各種不同的「醫師」執照,國家健保也給付相關費用。但是反觀台灣,我們的醫學教育卻只有中醫和西醫。

如果醫學教育是改變國人健康照護模式的源頭,那當然就是百年大計,需要非常有前瞻性眼光和使命感的領導者來推動改革。

其次是健保制度。十年後,台灣高齡人口將超過20%,約460萬人。面對這「銀色海嘯」,我們的醫療及健保制度的改革將往哪裡去,是新政府的重要挑戰。

綜觀全民健保財務危機、血汗醫院、醫謢過勞、五大皆空及醫病關係惡化,乃至於地區醫療功能萎縮等,在在都是亟待改革的議題。然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從全方位的策略性高度,有系統的來對症下藥,健保的改革恐怕還是難收其效。

健保總體檢 問題未解

2009年,時任監察院委員的黃煌雄先生邀集幾位委員進行了全民健保總體檢,他們遍訪全台超過200家醫療院所,超過3,000位專家座談,完成了《全民健保總體檢》一書。在書中指出,過去健保的改革多以增加健保財源、醫療費用節約為重點,未能全面檢討醫療分配的問題,該書並強調健保資源應加強三大方面,包括急重難症四大科、守護社區醫院、無效醫療的合理調整。

但是,幾年過去了,這些問題都還沒有解決。

全民健保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按件計酬」,一般認為就是最大的浪費和無效率的根源。在美國的某些統計資料指出,健康照護支出中有高達50%都是由醫師或醫院的「供給端」所驅動。導致這種美式健保成本高漲的禍首,叫做「論量計酬保險給付」 (fee-for-service reimbursement)。

很不幸的,台灣健保也是此種制度,只是我們由供給端所「驅動」的消費不知是50%,還是更多。

除了給付制度引導醫療行為,另一個根源問題就是沒有落實健保設計之初的「轉診制度」。這個分層醫療、限制越級就醫的良善設計,在健保實施之初,就在利益團體及民粹氛圍中胎死腹中,是現在健保亂象的根源之一。

新任總統對提升產業發展有當紅的五大亮點產業,其中和國人健康照護相關的有生技醫藥等。如果純粹以產業來看待,創造醫藥產業的經濟產值,究竟能否帶給國民更多健康呢?發展健康照護產業是要創造經濟產值、救經濟,還是要照顧好國民健康呢?

如果以美國或國內現況來看,醫療照護花錢愈多,不表示國民健康愈好,反而更糟。這種「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的矛盾,就是問題所在。這,真的要期待救世主了。

(作者是哈佛健康事業董事長,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古書今贏/企業選赴外代表 要慎重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27 03:56 經濟日報 劉順杰


搭捷運的時候,座位旁兩位上班族交談,因為音量稍大,聽到的談話內容幾乎一字不漏。

甲告訴乙有個大客戶很棘手,公司不想得罪,但是也不願意按照客戶要求的方式做,打算在農曆過年前,派乙部門某人前去開會。

乙聽了很驚訝:「你們業務單位的事情,幹嘛要我們技術單位處理?」甲說:「因為老闆對某人很感冒,想借客戶的手修理他…。」

從兩人的對話中,概略知道乙部門的某人,技術能力不錯,但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曾為技術問題,和客戶發生多次衝突,連老闆的要求,都會自動七折八扣。

當人力吃緊的時候,大家可以互相包容,不景氣的時候,難免變成「先遣部隊」。

西漢八年,漢高祖駕崩,呂后把持政權,大臣提出和匈奴和親的建議,呂后既不爽匈奴威迫,平常看宦官中行說也很不順眼,想派中行說出使匈奴。中行說雖然無法抗旨,私下放話,如果真的派他去祭刀,鐵定要呂后好看。

大臣欒布一眼看穿呂后借刀殺人的用心,提出勸諫:「使臣的任務是傳達君命,不應該為了私人怨恨隨便派遣,以免有辱國體。」

同理,企業雖然因為產品品質和技術服務等問題,容易遭到大企業(買家)的指正,只要是合理的要求,可促進內部迅速成長,應虛心接受;面對不合理的要求,則無須為了接單忍辱屈從。

無論是任何人,接受公司派遣,擔任第一線代表,言行舉止都攸關公司體面和任務成敗,隨意派人不是教訓別人,而是教訓自己。

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因為個子短小,楚王為了羞辱晏子連續出招,叫人開小門「迎接」,晏子告訴楚王:自己不是出使狗國,所以不須走狗洞。

後來譏刺晏子身材短小,晏子自謙齊國人才很多,自己因為不成材,才被派到不成材的國家;楚王又故意派人假裝齊人,犯了竊盜罪被抓,譏笑齊國人喜歡偷東西。

晏子裝作不知道回答:「橘樹在淮河以南的果實是橘子(甜的),移植到淮河以北變成枳樹,果實變成酸的。這個人在齊國不當小偷,來到楚國變成小偷,應該是楚國的水土造成。」楚王自取其辱後向晏子道歉。

十數年前,我到某電子公司處理產品異常問題,該公司窗口拿出驗收報告,指稱品質異常,要求全部退貨並且賠償線上損失。

我當下要求線上採樣,被以機密為由遭到拒絕,於是改到原料區採樣,才赫然發現該批產品仍置放驗收區,且完全未拆封。

這時才知道所謂「品質不良要退貨索賠」只是手段,背後另有目的,心中雖然不齒,當下拍照存證連同驗收報告「帶回研究」,原本輕佻的窗口,可能意識到嚴重性,突然態度一轉,當天返回公司後,隨即接到該公司經理來電致歉,表示是場誤會,退貨索賠一事,最後不了了之,事後鮮少再遭到無理刁難。

企業選派人員和利害關係人進行協調溝通,至少有兩種基本任務:解決先前存在的問題,和延續未來的發展。

派任的人要了解被派任的人是否有能耐,被派任的人要努力做好功課,來因應雙方可能產生的議題,會談結果,才可達到預期目的。

不管在不在意,從企業派出的人,就代表企業,為了私心意氣隨便派人,自以為得計,不僅達不到目的,也讓企業的格局降低;惟有選派得宜,不卑不亢,才能贏得尊重。

(作者是易群企管顧問公司資深顧問,本專欄隔周三刊登)

建築、鋼鐵、船運 列放款警戒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1-27 03:53 經濟日報 記者郭幸宜/台北報導


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GDP)下修至6字頭,信評機構示警,若大陸景氣持續疲軟,部分產業可能跟著陷入下行風險,行庫主管也說,今年起,包括建築、營造、鋼鐵與船運等,都已被列入放款警戒產業。

銀行為防範景氣拖累授信品質,以兩大策略因應,包括:一、鎖定獲利動能較佳的產業,二、對個別產業進行授信總量控管。

國銀海外據點向來有逐客戶而居的趨勢,近幾年積極前往大陸拓點,但隨著大陸經濟表現持續疲弱不振,讓不少產業生產、獲利動能也跟著趨緩,讓向來以企金授信見長的公股行庫開始提高警覺。

根據行庫內部研究報告指出,包括建築、鋼鐵、船運與大宗物資與油價有高度連動的行庫,全被銀行列入紅色警戒授信產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