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專家觀點/美檢討孤兒藥 台廠快應變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8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整理


孤兒藥市場過去兩個星期在美國掀起了一場大風波,引起美國國會的高度關注,要求相關單位重新檢視「孤兒藥法規的適當性」,若未來法規對孤兒藥發展的利多減緩,將衝擊到部分台廠與國際大廠合作或授權的談判策略。

上個月,美國藥廠馬拉松製藥(Marathon Pharmaceuticals)宣布,將旗下用於治療杜顯氏肌肉萎縮症的產品Emflaza,售價訂定為每年8.9萬美元,這個藥才在2月剛獲美國FDA以孤兒藥資格審核通過,並取得上市許可證;有趣的是,此藥物已在其他多國上市,而一年的藥價約為1,000元美元,雙方價差將近80倍。

但由於孤兒藥法令保護,藥商在美國擁有七年獨賣期,因此上述案例天壤差距的藥品價格,其實並不須因為市場競爭而有所調整,不過,馬拉松製藥已在各方的討伐聲下,決定暫緩藥物的上市時間。

然而,孤兒藥條款的爭議已經引起政府官員的注意,八位民主黨參議員要求藥廠揭露商品該發與銷售的細節,包含臨床研發成本及在獨賣期間的預期獲利,而三位共和黨參議員則要求美國政府責任局(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全面檢視過去孤兒藥的審核情況,以及為維持立法初衷,此一法規是否有修改之需要。國會要求,此次檢視必須將病人的聲音納入調查範圍。

上述案件其實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今年1月Kaiser Health News(美國非營利組織新聞組織) 已針對藥廠是否濫用孤兒藥法令的議題,提出警示。報告中指出,許多大藥廠利用政府所給予孤兒藥的優惠,將市場上非孤兒藥的藥品多次擴大應用在不同罕病上,以獲得政府所提供的福利及增加藥物在市場上的獨占性。據統計,只有約六成五的孤兒藥物,是用於治療單一罕病,另有約有一成五的孤兒藥,是先以「非孤兒的身分」進入市場。

仔細檢視,去年全球排行最佳暢銷藥品的前十名,便有七個藥品也同樣享用孤兒藥的鼓勵與優惠原則。最近,因為偽藥而在台灣聲名大噪的降血脂藥冠脂妥(Crestor),為2016年健保給付藥物申報金額的第一名,台灣一年光在此藥物上的花費就超過23億元,但其卻也享有孤兒藥的獎勵,各界質疑,孤兒藥條款立法的原意,是否已遭到扭曲。

孤兒藥資格在生技界被視為進入市場的入場券,在法規的優惠條件下,可以有效降低研發成本,因此,以孤兒藥進入市場再擴大適應症的方式,被許多中小型藥廠視為藥物開發的捷徑。近年來,台廠便有多個藥品成功取得美國孤兒藥資格,對於台廠而言,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孤兒藥的開發,確是一個與國際藥廠策略聯盟的籌碼。

市場預估,孤兒藥占全球專利藥營收將從2000年的6%上漲至2020的21%,約為2,000億美元的市場,因此孤兒藥市場背後潛在的龐大商業利益,早已吸引了各大廠商的興趣。五年前,賽諾菲收購健讚,就是看上他的罕病藥物開發能力。但需要擔心的是,若美國緊縮孤兒藥市場的利多,勢必將影響國際大廠對孤兒藥的投資興趣,打亂部分台灣藥廠在國際市場的布局。

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對藥廠在孤兒藥開發上給予獎勵,還是被大部分人認為是需要而正面的。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在國會演說中,更讚揚了孤兒藥快速審核機制,因此,未來的法規修改,若不針對初次申請藥證的孤兒藥物,則對於台灣的衝擊會相對減少。(本文由鑽石生技投資分析室提供,記者黃文奇/整理)

豐華攻陸報捷 今年大擴產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8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晟德集團管理階層,豐華母公司-晟德總經理許瑞寶(左起)、晟德董事長林榮錦、豐華生技董事長暨總經理郭仲偉。 晟德/提供
晟德集團旗下豐華生技搶攻大陸益生菌市場開花結果,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健康產品、農畜牧、發酵劑、濃縮液等四大應用產品締造銷售佳績,去年產能達滿載,今年計畫大幅擴產。華豐生技董事長郭仲偉表示,對岸為益生菌市場的後起之秀,健康意識抬頭,開發潛力無窮,公司營運將迎來高速成長。
豐華多年來專注益生菌研發,擁有超過上千株菌種資料庫、多種功效驗證平台、高密度量產平台及獨特微膠囊包埋技術等核心能力,具備產品開發速度快,開發成本與生產成本低,以及菌種安定性與耐受性高等優勢。

郭仲偉表示,公司不僅具備客製化功能性食品的能力,還能拓展益生菌素材至其他應用領域,如餐飲通路用的發酵液,可應用於飲料調製、優格健康飲品、優酪乳霜淇淋等,也可開發出畜牧用的益生菌產品,如益生菌青儲劑、完全混和日糧(TMR)保鮮劑及發酵飼料等,目前其益生菌原料已擴及健康產品、農畜牧、發酵劑及濃縮液等領域。

豐華生技總部位在台南,旗下台南廠廠擁有2.5噸發酵槽,由於產能滿載,2015年考量對岸益生菌市場快速成長,跨海在大陸江蘇淮安及安徽宿州設立生產基地,分別為大陸第二家取得人用菌粉生產許可證及安徽第一家取得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公司,皆已投產並順利打進當地消費市場。

郭仲偉指出,大陸益生菌市場由於法規開放較晚,加上民眾健康意識快速提升,具後發潛力,目前豐華已成為當地益生菌粉包的最大供應商,主要供應藥廠及直銷商,年產能已衝到4億包,擴廠後最大產能將衝到10億包。另豐華的發酵濃縮液也打進康師傅等食品大廠供應鏈,並滲透到餐廳、泡沫紅茶店等市場,今年將搶攻餐廳按壓飲料機的新藍海,主力生產的宿州廠產能吃緊,預計擴大10倍產能因應。

郭仲偉說,大陸有待開發的新應用都深具潛力,今年除粉包和濃縮液外,也將主攻特化用品市場,如牙膏、漱口水、口含錠等,在畜牧用的益生菌方面,繼去年開發取代抗生素使用的牛隻飼料添加後,今年繼續開發雞隻市場。

豐華生技受惠大陸布局發酵,近年營收三級跳,去年年增逾三成,衝破6億元大觀,達6.23億元,今年銷售放量加上擴產效益浮現,今年業績成長可期,公司並在近期啟動上櫃送件申請,生技股再添生力軍。

58
圖/經濟日報提供


生技教父林榮錦 幕後推手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8經濟日報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


豐華生技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一手催生的生技公司,為晟德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重要布局,素有生技教父稱號的林榮錦,有感近來川普新政將帶來全球生技業重大改變,呼籲國內生技產業應培育開發及策略人才,才能跟上趨勢突破重圍。

林榮錦指出,川普上台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美國為縮小國內貧富差距、調整醫療條件,預估將大量引進各種學名藥以降低藥品價格,一般學名藥將會走向價格競爭的惡劣環境,而新藥開發則必須更加滿足「unmet medical needs」(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如何選題將是未來每個新藥開發公司的重大挑戰。

再者,隨著國際市場的改變,許多沒有市場機會的新藥開發公司將會陷入困境,市場必將歷經一番汰弱留強,國際大藥廠減少研發投入,但對於併購新品項或公司仍充滿興趣。

目前國內生技公司對市場目標、產品商品化的機會與概念、整體投入與產出的成本概念較為欠缺,也造成許多公司發展或授權上的困難,而沒有全球化、商業化的概念,將造成生技公司選題及發展很大危機,因此台灣下一步最需要的生技人才,就是市場開發及策略人才。

立康轉型觀光工廠 獲利衝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8經濟日報 記者江碩涵/台北報導


立康生醫積極轉型為觀光工廠,以模式銷售各式藥品、保健食品、美容商品,並提供健康諮詢、產品宅配與售後服務,帶動觀光工廠熱潮。立康表示,觀光工廠熱潮不斷,旗下兩間觀光工廠業績穩健,公司計畫繼續開發新據點,進行異業種觀光工廠合作,引進或開發新種商品進行銷售,提升營運成長動能。

立康生醫日前公布2016年全年合併營收4.5億元,較2015年同期略減1.1%,其中保健食品、藥品銷售占比分別為73.9%、23%,2016年全年稅後純益6,151萬元,續創新高,較2015年同期增加16.4%,是公司自轉型生醫觀光工廠以來,連續第二年繳出獲利成績單,每股稅後純益(EPS)2.77元,經董事會同意決議配發1.3元現金股利。

立康表示,2016年稅後純益擁有亮眼表現,主要是受惠於整體費用控制得宜,此外,立康今年以來也積極布局,帶動營收成長,日前公布今年2月合併營收3,561萬元,較1月增加35.7%,較去年同期更是增加了43.1%。

立康生醫目前旗下有二間觀光工廠,分別為台南「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以及苗栗「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目前營收來源以保健食品占大宗,營收占比逾七成,主力商品包括納豆丹參膠囊、養生固骨寶、葉黃素複方膠囊等,其次則是藥品營收比重逾二成,主力商品如龜鹿二仙膠丸。

根據工研院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台觀光工廠共有133家、總產值52億元,「立康中草藥產業文化館」產值居冠,「立康健康養生觀光工廠」產值也居第五大,估計立康在國內觀光工廠掌握約8.7%市占率,產值高達4.5億元,居市場領導地位。

立康生醫董事長鄭育修表示,觀光工廠熱潮持續增溫,加上國人愈益重視休閒旅遊的深度與趣味性,強調體驗及戶外遊憩,可望進一步帶動立康生醫台南、苗栗兩間觀光工廠的業績表現。

鄭育修說,立康同時經營生物科技與觀光旅遊服務,同時將中草藥產業加值化,從生產提升至觀光層次,兼具傳承與創新,立康同時也是台股第一家以觀光工廠模式掛牌的生技公司,未來將持續開發中草藥為本的生活化商品,並進行跨業合作,替旗下觀光工廠挹注多元風貌,持續擴大公司的經營規模。

新藥專利連結 避免侵權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8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專注研究國際公共衛生研究機構「日內瓦網絡(Geneva Network)」研究員傑克·艾力斯(Jack Ellis)日前讚台灣對智慧財產權(IP)的積極立法,加上3月底美國貿易代表署將向美國國會提交301條款各國評估報告,智慧財產權的健全保障將有望對台美關係加溫。

新藥研發一直是先進各國爭相角逐的大餅。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光是生技藥品市場規模將達2,780億美元,年成長率近10%。不難理解,為何行政院擬制的「五加二創新產業旗艦計畫」選擇以新藥生技產業為首發。

然過往台灣發展新藥產業,「法規」問題一直被認為是難以有待突破的環節,因新藥研發過程牽涉複雜的專利保護網,在我國專利法未與國際同步的情況下,企業研發新藥須謹慎,否則可能引發專利訴訟,賠上冗長的官司過程與鉅額賠償金。

根據台灣智慧財產法院的統計,藥品訴訟案件因涉及複雜的專利議題,平均每案需耗時225.29天才能結案,且通常會持續上訴。美國商會2013年白皮書中指出,專利保障缺乏,讓台灣有違反WTO貿易有關智財權協定第28條與第 41條之虞,而這也是台灣一直沒能吸引大型藥廠來台投資原因之一。

傑克·艾力斯在文中表示,新藥研發之所以容易產生侵權行為,一是新藥涉及專利項目往往龐大且複雜,業者稍一不慎即可能引發訴訟;另一在於「專利審查」、「藥品審查」、「司法判決」之間往往由不同行政機關負責,彼此間沒通報機制。

許多國家因缺少專利連結的保護機制,廠商完成漫長的藥品研發過程後送行政機關審查時,才發現藥品已誤觸他藥專利,導致所有投資血本無歸,而專利連結正是一種早期通報機制,避免侵權的情形發生。

類股一周/台 生技指數漲0.8%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7經濟日報 王皓正


台股上周五震盪收黑,櫃買生技醫療指數齊步走弱,終場下跌0.7點,跌幅0.4%,收在152.63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櫃買生技醫療指數則是上漲1.22點,單周漲幅0.8%。

觀察櫃買生技醫療族群近五個交易日的股價表現,以美琪瑪、大學光等上漲逾一成。

類股一周/美 NBI指數微跌0.5%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13 05:17經濟日報 王皓正


美股四大指數上周五震盪收紅,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齊步攀升,終場上漲21.4點,漲幅0.6%,收3,146.06點。就上周整體表現而言,NBI指數下跌18.69點,單周跌幅0.5%。

觀察美國生技股上周的股價走勢,以嬌生上漲1.9%、POT上漲1.9%,表現較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