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馬54驚豔一仗/跨界合作、小而美 國片未來路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11-27 00:13聯合報 林正二/退休駐美文化外交人員(新竹市)


電影「血觀音」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楊雅喆(左二)、新科影后惠英紅(右二)、最...
電影「血觀音」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楊雅喆(左二)、新科影后惠英紅(右二)、最佳女配角文淇(右一)、演員吳可熙(左一)開心慶功。 記者王騰毅/攝影
台灣電影今年在金馬獎光芒四射,《血觀音》勇奪最佳劇情片、女主角與女配角三大獎,《大佛普拉斯》獲最佳新導演、攝影、改編劇本、原創電影音樂與歌曲五大獎,兩部國片已為積弱不振的台灣電影,開啟新的創作窗口,期待我國電影能走向振興之路。

自九年前《海角七號》大賣後,國片這幾年充斥著低俗趣味影片,題材狹隘雷同、形式沒創新,無法擴展海內外市場。在台灣電影又逐漸低沉時,《大》、《血》兩片開創了台灣電影多元創作模式,突破疲弱的國片市場,未來台灣電影是否能重振,政府必須提出對策。

國片無法建構健全產業,是因為題材與風格雷同、「不好看」,沒有李安所說的「多元創意」,以致市場越來越萎縮。國片「不好看」,據市場調查顯示,觀眾最不能忍受的是,電影劇情不是沉悶、單調,就是胡鬧、不合邏輯;影片內容、形式千篇一律,缺乏多元創意;導演缺乏「說故事」的技巧;接著是攝影、燈光、音效等影片品質問題,最後才是演員卡司、場面等。

《大》與《血》兩片故事新奇、形式創新、影像精緻、音樂動人、美工考究,最近在台灣熱賣,《大》片國際映演反應亦熱烈。由此證明劇情與導演述說故事方式及攝影、配樂與美工等,才是吸引觀眾的重要元素,資金多寡、電影特效與大場面,並不是決定票房的因素。

文化部應蒐集、比較歷年來輔導金所輔導之國片參展與票房情形,探討影片叫好又叫座的各種因素以及票房不佳原因,從中研探輔導金可發揮什麼樣的導引功能,要如何修改辦法,方可讓國片叫好又叫座。依據現在的國片產業結構,輔導金政策宜確定「文化性、觀賞性兼具,創作形式多元化、創意豐富、品質精緻」的輔導方向,導引國內電影工作者朝多元化創作及加強電影情節敘說技巧方面努力。

至於市場定位,因台灣無足夠資金,市場規模也不大,國片無法仿效好萊塢大場面的影片製作方式。因此,宜以「小而美」的影片為主要發展方向,鞏固台灣本地市場後,再擴展中國大陸、香港、星馬等地的華人市場,方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大》、《血》兩片的獲獎以及叫好又叫座顯示,跨界合作及「小而美」的電影應是今後要走的路。

台灣電影產業各種問題糾結在一起,文化部必須有宏觀視野,積極地與相關部會與各界人士合作,結合劇場與紀錄片人才,作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及全方位地改進電影養成教育、培養電影人才,改善影片產製與映演環境,並引進企業界與數位產業的力量,提升業界的製片品質與加強國際合作拍片,協助拓展海外市場,方能突破台灣電影困境,帶動國片起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