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宜直鐵案 林全說不能先射箭再畫靶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8 20:11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即時報導
110

行政院長林全(左一)與交通部長賀陳旦(左二)今天到宜蘭溝通北宜直鐵案。記者羅建旺/攝影
對北宜直鐵案,行政院長林全今天到宜蘭溝通,表示沒辦法不環評就先做,也要先通過可行性評估,才能用年度預算辦理。
林全強調,他今天來宜蘭是「溝通而非承諾」,希望大家不要懷疑政府有解決東部交通問題的決心,他知道宜蘭爭取將北宜直鐵預算納入「前瞻基礎計畫」,但政府政策不能「先射箭再畫靶」,要興建北宜直鐵,沒辦法不環評就先編預算先做,要通過環評及可行性方案,往後才可納入年度預算,滾動式檢討辦理。

賀陳旦則承諾,半年內會做好頭城至七堵、八堵間的鐵路管理,希望1年內做好宜蘭縣內的大眾運輸智慧管理轉乘系統。

立委陳歐珀質疑台鐵要加開班次很難,2個班次轉移運量有限,認為興建北宜直鐵才是當務之急。

宜蘭縣代理縣長吳澤成則指出,縣內鐵路立體化可行性評估已經通過,應該先做;不過,但賀陳旦說,鐵路高架化還未通過,一切尚待評估。

北宜直鐵﹒環評﹒林全


基隆火車站染紅重現228場景 消防局水柱善後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8 10:26聯合報 記者游明煌╱即時報導


51

基隆火車站前騎樓被潑灑紅色水彩。圖/開創新基隆行動聯盟提供
今天3月8日,是基隆市追思228的日子,為紀念70年前從基隆開始的一連串悲劇,「開創新基隆行動聯盟」今天清晨5點多號召數十名基隆青年,在基隆火車站騎樓潑灑紅色水彩,整個大門口都被「染紅」,讓上班民眾議論紛紛。
開創新基隆行動聯盟發起「無聲人形─基隆大屠殺街景行動藝術」,透過於柏油路面設置百具透明受難者遺體圖像,配合潑灑紅色水彩的行動藝術,以視覺效果重現當年軍隊登陸後場景,上午尖峰時間如此醒目的方式,引起通勤民眾注意。

聯盟指出,28事件是全體台灣人的歷史傷痕,而1947年3月8日這個日子,更是深深刻印在許多70歲以上老基隆人心中。當天蔣介石派遣的軍隊從基隆港登陸,開啟一連串的血腥鎮壓,首當其衝的田寮河、基隆港浮屍處處,許多無辜生命成為槍下亡魂。

當年軍隊登岸的基隆西岸客運碼頭到基隆火車站沿線,是今日基隆交通最繁忙的火車與國道客運起站,每日有超過十萬人次基隆人在此進出,但知道此處曾是悲劇舞台的人少之又少。

活動從今天凌晨3點半開始於基隆市西岸旅客大樓、港西街、基隆車站、旭川橋、文化中心周邊等地作業,至6點完成街景行動藝術設置。

火車站地面上都是紅色水彩,後來由消防局協助以水箱車強力水柱清潔地板,路過民眾都議論紛紛。
52

無聲人形─基隆大屠殺街景行動藝術。圖/開創新基隆行動聯盟提供

53
無聲人形─基隆大屠殺街景行動藝術。圖/開創新基隆行動聯盟提供
基隆港﹒二二八事件



池上大埔社區 打造柴燒窯推微旅行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8 02:20聯合報 記者潘俊偉/台東縣報導


以阿美族為主的台東縣池上鄉大埔社區,社區居民組成社區發展協會,以部落廚房為概念,打造「柴燒窯」,成為居民固定聚會的場所,希望找回社區的凝聚力。今年起,社區推出半天到2天1夜的套裝行程,提供民眾豐富有趣的部落旅行。
31
台東大埔社區居民將DIY披薩小心地放入窯內烤。 記者潘俊偉/攝影
池上鄉大埔社區分為大埔部落及陸安部落,主要族群為阿美族,盛產稻米,年輕人大多前往北部工作,僅剩下老年人,社區活力不如以往,社區多年前接受水土保持局台東分局的農村再生計畫,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希望重新找回社區活力。

「同一社區的居民不該如此疏離」大埔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林柳杏表示,過去大埔社區居民彼此互動非常好,可是近年來,大家都躲在家裡,鮮少互動,因此決定打造一處可供大家聚餐、聯絡感情的地方,為此號召20多位居民,花了半天時間打造「柴燒窯」,大家可以DIY做披薩、烤麵包,現在大家每個月都會來聚餐一次,感情也變得越來越好。

林柳杏說,部落廚房在大家的努力下已成熟,推出半天到2天1夜套裝行程,安排專人導覽著名的金城武樹、伯朗大道,介紹大坡池及歐亞斷層等,還可體驗田園樂趣,豐富又有趣,每人費用750元到1600元,聯絡電話:0935685593。

大埔﹒台東﹒阿美族

舊台東看守所 立委爭取活化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8 02:20聯合報 記者李蕙君/台東縣報導


台東市舊台東看守所3年前轉型「矯正藝文展示館」,卻常處於關門狀態,成為「蚊子館」,立委劉櫂豪日前爭取法務部允諾活化計畫,提供台東社福相關單位使用,但也感嘆,縣內仍有多處中央閒置空間尚待利用,對應民間缺乏空間使用的需求,地方政府要多著力。

劉櫂豪說,日前已具體提案要求法務部將此高牆深鎖的空間還給台東市民,供非營利組織使用,或結合法治教育作為獄政博物館,獲法務部正面回應,專責的法務部指派次長陳明堂將到台東討論活化計畫,打善台東友善社福環境。

32
舊台東看守所3年前轉型為「矯正藝文展示館」,但很少人知道,大門不常開,成為閒置空間。記者李蕙君/攝影
台東﹒劉櫂豪﹒蚊子館


竹筏浮島種菜 壯圍後埤魚塭變農場
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7-03-08 02:20聯合報 記者羅建旺/宜蘭報導


宜蘭縣上千公頃養殖區,真正養殖面積僅有124公頃,魚塭休養或棄養者居多;社區另找新出路,造舟載土種菜,把魚塭變成水上漂浮農場,未來魚塭可裝太陽能板,養殖區變身發電廠。

宜蘭曾是台灣重要養殖基地,尤其養殖草蝦、斑節蝦,名聞國內外,但因遇上蝦病風暴等打擊,逐年沒落。縣政府統計,宜蘭縣內養殖區核定面積1221公頃,現有魚塭449.28公頃,真正在養殖的只剩124.22公頃。

宜蘭縣壯圍鄉後埤社區昔日是魚塭大本營,如今到處可見棄養或休養的池子,有的長雜草、有的變水塘;社區與生態專家合作,利用打造人工浮島的模式,把魚塭變成水上菜園。

後埤社區發展協會張永德指出,把魚塭變農場,利用塑膠管與竹子編成可浮起的竹筏,在竹筏上覆土,再放在魚塭裡,土上種菜就變成水上的漂浮農場,可種植蓴菜、台灣萍蓬草、大葉甜香、魚腥草等。

「魚塭可蓄池滯洪,也可以成淨化池,一舉數得。」張永德說,水上漂浮農場不影響魚塭使用,在大雨時還有滯洪功能,水質經過沈澱再排出,比較乾淨;未來還打算在棄養的魚塭上裝置太陽能板。

33
宜蘭縣壯圍鄉後埤社區利用閒置魚塭,打造水上漂浮農場。 記者羅建旺/攝影
棄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