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經營/華為女皇孫亞芳 狼性行銷打天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8 04:45 經濟日報 杜宗熹


image

華為董事長孫亞芳。 (網路照片)
分享去年意氣風發宣布,智慧手機出貨量已正式衝破1億支大關,成為第一家年出貨量達1億支的大陸智慧手機廠商華為,外界總是關注神秘的總裁任正非。然而,在華為多年的成長中,董事長孫亞芳也功不可沒。二人一唱一和,成就華為帝國。
左非右芳 扛起集團業務

去年,美國《富比世》雜誌評選「2015中國商界女性排行榜」時,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再度蟬聯榜首,超越第二名的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和第三名的長城汽車總經理王鳳英。然而,業界對她的了解,似乎並不比神秘的總裁任正非多出多少。

大陸「品牌觀察」雜誌報導,孫亞芳並不是華為的創業元老人物。她大學畢業後是直接到一家大陸的國營單位,做通信相關工作。1992年加入華為後,先任培訓部經理,隨後到長沙做辦事處主任,接下來主管市場,多年後才升任主持市場和人力資源的常務副總裁。

1998年起,孫亞芳出任華為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

歷經業界20年的歷練,孫亞芳漸漸地向管理高層靠攏,一步步成長為集團的「二把手」,外界也多半將她視為是任正非的接班人。華為內部管理「左非右芳」的格局,孫亞芳功不可沒。

據傳,在1992年前後,華為因貨款回收太慢,現金流出現嚴重問題,全體員工連續幾個月沒有發薪水,士氣低落,部分員工打起了退堂鼓,紛紛請求辭職。

初生之犢 替公司解困境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此時華為收到了一筆貨款。公司高層在一起研究這筆款子怎麼用時,任正非也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最終,一個剛進入公司不久的女生,走出來,替任正非做了先發放薪水的決定。

於是,等待多月的員工們,終於領到了拖欠已久的薪水,幹勁馬上也回來了。

此前,公司內部出現的各種問題,頓時全部迎刃而解,新產品也很快研制出來,華為順利地走出了困境。這個相貌秀氣、文雅女性,就是孫亞芳。

但她的專長不僅僅是細膩和平衡。孫亞芳一手建立的華為市場銷售體系,更是令競爭對手膽戰心驚。

華為「狼性」的市場行銷體系,能做到客戶一天不見面,就等一天;一個星期不見面,就等一個星期。上班日找不到客戶,節假日也要找到人。孫亞芳作為這支團隊的締造者,開始逐步確立自己在華為的地位。

在孫亞芳的帶領下,華為在2013年的銷售收入突破人民幣2,390億元(約新台幣1.2兆元),淨利潤達到人民幣210億元(約新台幣1,050億元),年成長率達34.4%,並首次超越愛立信(Ericsson),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商。

2015年9月,孫亞芳獲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選出「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25位商界女性」之一。這是繼她多次登上《富比世》雜誌排行後,再獲國際雜誌肯定。

重視人才 為國際化奠基

一般認為,孫亞芳多年來替華為建立的人力資源體系,在華為的成功路上功不可沒,也為華為走向國際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今,伴隨著華為國際化的進程;對於孫亞芳來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依然是全球通信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企業家之一。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管理講堂/嚴格自律 慎始善終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8 04:45 經濟日報 張威龍


明代禦史張瀚初上任,前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廷相,王廷相跟他說起有一次乘轎進城遇雨,一名轎夫穿了雙新鞋,開始時小心翼翼地循著乾淨的路面走,擇地而行,後來轎夫一不小心踩進泥水坑裡,由此便不復顧惜了。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張瀚聽了這些話,退而佩服公言,終身不敢。

這個歷史故事告訴我們,人一旦「踩進泥水坑」,心裏往往就放鬆了戒備。反正「鞋已經髒了」,一次是髒,兩次也是髒,於是便有了慣性,從此便「不再顧惜」了。

老子也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一日得失看黃昏,一生成敗看晚節。有些官員、企業老闆或幹部,起先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廉潔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進「泥坑」,禁不住各種誘惑,便從此放棄了自己的操守。自古以來,從不少腐敗分子腐化變質的經歷中,可以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第一道防線守不住,往往導致在腐敗的泥潭中愈陷愈深,最終身敗名裂,這是一種警示。

那些人初幹壞事時,並非就膽大妄為。或許也曾猶豫過、心虛過、自責過,但終究沒能戰勝自己。有的還以「一次就好」為託詞放任自己。還有一些人,開始時並不認為事情很嚴重,覺得只是占點小便宜,撈點小外快,小事一樁,不足掛齒。殊不知,就慢慢地放鬆了警惕,在錯誤的道路上愈走愈遠,一旦醒悟,卻已養成習慣不能自拔。「欲善終,當慎始」就是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想清正廉潔,永保本性,不能不把好第一關,守住第一道防線。

以企業經營而言,企業的聲譽是長期確保品質與服務的許多顧客滿意累積而來,是企業最大的資產。如何維護良好聲譽,是全體員工要努力的課題。然而,在追求全球化的趨勢下,競爭日趨劇烈,有些企業為了因應價格競爭,就只會想辦法降低成本而非創新產品。

然而,降低成本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尋求更低成本的原物料或官商勾結偷工減料,最終導致品質有問題,甚至還傷害顧客與社會大眾。

過去一年最流行的字就是「假」,黑心食品、排放有毒廢棄物汙染河川、公共建設官商勾結圖利財團等事件,層出不窮,至今尚未解決。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黑心企業過去都具有良好的聲譽,實在可惜。相信這些企業負責人,他們也曾猶豫過、心虛過、自責過,但終究沒能戰勝自己,未能「欲善終,當慎始」。

在物欲橫流,各種媒體興盛的時代,人們遇到的誘惑和考驗很多,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把好第一關、守住第一道防線,嚴格自律是最強大的力量。

一定要牢記「控制自己」,始終保持堅定的人格和清晰的思想,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人性鍛鍊、知識學習,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

人若能抑制自性的浮躁,心常懷敬畏,便能時刻敲響自警的暮鼓晨鐘,視名利淡如水,視企業聲譽和顧客的滿意重於泰山。

企業經營只賺合理的利潤,就能基業長青,永保競爭優勢。

(作者是和春技術學院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兼校長,本專欄每周二刊登)

經濟書坊/動機對了…創新動能就來了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8 04:45 經濟日報 陳俊聖


矽谷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有二:

一、文化多元性(cultural diversification)。各方對innovation(創新)的來源有相當多學術研究,雖尚未有定論,但有統計資料顯示,愈多元的地方愈容易產生創新,因為不同背景的關係會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愈單一(singular)的地方大家思考愈一致,所以不容易有火花。

二、生態環境(eco-system)。從一開始的學校、人才、創業投資、eco-system,整個的點對點(end-to-end)的環境所造成的culture,這個culture是被創造出來的,是一個結果。

台灣如何學習矽谷成功的經驗?這問題已被相當多地方研討過,包括台灣、印度、中國等,各地都在討論且宣示要成為第二個矽谷。個人覺得這不太實際。

不是複製即能成為矽谷,即使美國東岸亦無法成功複製。

但較佳整合(better integrate)是可能的,接近(be closer)矽谷成功模式也是可能出現的。例如學校間的交換學程、技術的合作研發、文化的相互學習、人才的相互交流。

記得25年前剛開始做事的時候,台灣薪水並不低,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讓我相當滿意。經濟的動機(economic motivation)是非常重要。

但我再次回到台灣幾年之後,公司股票分紅都沒有了,經濟動機不見了,整個股市又經過幾次改革而愈辛苦。

當經濟動機消失後人才即開始流失,人才一旦開始流失,創新、多元性都將淪為口號。

其實台灣仍有一些能量(strength),一直以來硬體就是靠工研院、軟體就是靠資策會,這兩個單位應該與矽谷整合。企業只要有對的動機,創新的動能就會發生。

股市規範也必須要調整,股價太低,甚至比公司的book value(帳面價值)還低,那根本不合理。

股價太低使得首次公開募股(IPO)也沒意思了,因為無法將股票作為鼓勵的動力。

動機是非常重要的,能真正幫助企業論功行賞(reward by your effort and achievement)的股票市場才是合理的。

我最近在看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裡頭談到國家經濟的發展是三個因素:勞動力、土地與資本。

這三個因素人口為首,再來是土地資源,第三是資本的有效利用。

在促成勞動力增加這件事,政策面我覺得最切身就是開放外籍傭工,釋放女性勞動力,新加坡可以隨時保持乾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許多外籍傭工的協助。

在這過程中,台灣可與其他國家如印度、斯里蘭卡建立關係。這不但可以提高台灣生活環境品質,同時也能增加勞動力投入人口。

(作者是宏碁公司全球總裁兼執行長,本文節錄自《矽谷成功經濟學》)

圓夢計畫/心之所向 義無反顧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3-08 04:45 經濟日報 傅安國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其中之妙,存乎一心。」

──電視劇《聚寶盆》

人生或事業的經營無絕對常態,關鍵在於心之所向。

一生裡,多有遇見隨著時事、隨著四季自然輪動而變幻無常的人事物。往往今日才斬釘截鐵的答案,它日就會有出人意表的另一詮釋。明明在這一世紀是眾人稱頌的英雄,在下一世紀的陽光破曉時分,此人就被形容為梟雄。

有人說,人一出生就是要來世間受苦受難的,因此才會「哇哇地」落入凡塵;也有人說,人生就如巧克力,有甜也有苦,但看如何明智選擇,如何苦中取樂。

其實人生不就是生老病死這四個「車站」的旅程而已嗎?無常或有常又如何,該來的會來,該失的會失。命裡無時強求也求不來,有句話說「強摘的果不甜」不正是此箇中道理?

若真想定形,當然得各自求是,各自登山努力。無論求學歷練、創業榮枯、職場求生皆然。

孫子兵法「虛實篇」有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當操盤者(個人)「願意」義無反顧、自我淬煉,全力以赴應赴的方向時,那「存於一心之妙」的能力,可將無形轉為有形,有形的又能換成無形,屆時熟成點也會隨之而來。屆時人生中那所謂的「功成名就」(孫子說的「謂之神」)就會自然而然的冠於自身了。

(作者是經濟部創業圓夢計劃創業輔導顧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