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最會溝通的政府,卻冷看民眾彼此敵視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28 01:34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挺同婚(左圖)、反同婚(右圖)兩陣營近來常在立法院前對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挺同婚(左圖)、反同婚(右圖)兩陣營近來常在立法院前對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初審通過「民法版」婚姻平權草案,場外傳來熱烈的歡呼聲音,但院外另一邊的推擠和抗議場面亦不可小覷,也預告了這個法案前途仍然多艱。值得注意的是,同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有五六%的民眾反對同性婚姻「民法化」;如此高的比率,蔡政府及立法院恐怕不能當作視而不見。
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蔡英文總統對於同性婚姻立法的問題卻是出奇沉默,刻意保持距離。尤其,蔡總統每周在「行政決策協調會議」拍板決定各種重大政策,出手毫不猶豫;唯獨對於同婚議題卻是閃了又閃,只透過發言人發表「沒有必要把周遭的人當仇敵」的談話,一直不敢正視問題。這種迴避的態度,除有失國家領導人風範,恐怕無助於解決問題。

嚴格而論,「同婚」議題其實比「同志」議題要複雜得多。原因是,同志議題僅涉及性別觀念的開放程度,而同婚議題則涉及人們對家庭結構及婚姻價值認知的挑戰,也包括人們對未知法律的恐懼。遺憾的是,在這次同婚爭議中,兩者卻屢屢被混為一談。務實地看,如果不解開性別觀念的糾結,就直接向法律層次躍進,未必能讓堅持傳統家庭觀念的民眾信服,當然也就未必有助同志婚姻的幸福。這點,恐怕是須先釐清的觀念。

近數月來,我們看到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的民眾相繼站上街頭,不斷號召群眾互別苗頭。這兩方人馬,雖被標籤為「挺同」與「反同」團體,其實「反同」團體未必全然反同,他們只是反對一步到位地將同婚納入「民法」,而主張另訂專法替代。從這個角度看,台灣支持同性婚姻入法,可謂已是跨一大步;而用「反同」的名稱來標籤「護家盟」、「下一代幸福聯盟」或相關宗教團體,其實並不準確,也不公平,更抹殺了台灣在同婚制度上可望更上層樓的跨步。

相對於其他鄰近亞洲國家,台灣社會對同志的接受度及包容度明顯高出許多;也正因如此,我們今天才會在這裡討論同性婚姻究竟是要「入民法」或「立專法」。但弔詭的是,在這次同婚立法爭議中,由於正反雙方的激烈對峙,社會上卻出現一種奇特的氛圍:除了意見最尖銳的雙方高度對立,一般大眾乃至媒體都相當受到壓抑,難以自由發聲或報導;如果有人選邊表態或稍露偏向,就會受到另一方的攻擊或醜化。在如此重要的議題上,這種少數引吭而多數噤聲的現象,不僅無助於凝聚共識,更可能使真正的民意遭到掩蓋。

更耐人尋味的是,民間許多意見因受到壓抑而無法發聲,但政府的瘖啞閃避又是為了什麼?以立院為例,除了若干不分區立委因反映特定團體付託而支持同婚入民法,許多區域立委其實並不支持激進的立法,但在尤美女版草案一馬當先下,這些聲音只能在檯面下流動。以行政院為例,法務部雖宣稱要另訂《同性伴侶法》,卻遲遲不見下文。其中原因,想必也因行政院仍在觀望總統府的風向,所以不敢擅作主張提出政院版草案。至於蔡總統,或許為了表現進步作風,或許為了避免得罪支持者,一味保持曖昧,任由事態發展。這種面對難題即迴避的作風,恐非負責的態度。

觀察目前社會正反雙方對同婚入法的動員交鋒,雖僅僅露出冰山一角,已如此水火不容;如果水面下的冰山也被拱起,情況將如何發展,蔡政府恐怕不能不先作一番探測。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推動新的法制,卻不敢明言自己的立場,卻任由兩派民眾在那裡互相叫罵、憎恨、仇視,這不僅懦弱,也極虛偽。回顧一例一休的修法,雖只少數勞團上街抗爭,都已造成嚴重衝擊;而同婚的立法,卻是兩派人民在那裡彼此叫陣,這對社會的撕裂恐怕是千百倍之鉅。

號稱最會溝通的政府,豈能冷眼旁觀民眾相互敵視?

同性婚姻﹒同婚﹒同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