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倒掉的飲食觀與價值觀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5-30 01:03 聯合報 劉國兆/國小校長(台北市)


看到報載台北市許多營養午餐學生不吃都倒掉了,覺得很心痛。然而造成如此現象,真的只能怪罪在「營養午餐不好吃」嗎?或是還有其他更值得深思的議題?

學校可以實施健康飲食教育課程,加強小學生的營養知識,參考食品營養與安全時事新聞,讓孩子獲得完整知識,並藉由動手做的體驗活動,品嚐到健康食物的不同風味。

舉例來說,小一進行「當令食材湯圓DIY」體驗活動時,可以搭配「當令食材重要性」營養講座,並強調「農藥殘留」食安概念;小五進行「含糖飲料DIY」體驗活動時,可以搭配「熱量超吸收」營養講座,並強調「遠離垃圾食物」食安概念。學校可以根據健康教育領域、生活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藉由主題性、系統性的課程實施,讓學生學習到完備的健康飲食知識,並懂得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然而改變學生的飲食觀念,還必須從家庭同時著手。讓含糖、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成為「例外原則」,只有特定節日才能品嚐到,要讓孩子的味蕾習慣清淡的飲食口味,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生活習慣。

當家長聽到孩子抱怨營養午餐不好吃時,應理解孩子的抱怨是他的「需要」,或是他的「想要」。切勿以「讓孩子好好吃一餐」的補償心理,從外訂購高價位或滿足孩子口味的美食。如此的回應方式,放大了孩子的口腹之慾,養成了不正確的飲食觀念,甚至也造成了「有錢就買得到」的錯誤價值觀。

家長甚至可以跟孩子討論,假設外食一餐的是一百元,營養午餐只需六十元,一天省下四十元,一個月約廿天營養午餐就可以省下八百元,還可以捐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家庭或老人。這是利己又利他的好事。

最後,營養午餐的回收油或剩餘飯菜,相信可以做更好的利用。以回收油來說,經過蒸餾等程序,可以拿來製作手工皂。讓我們一起努力,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創造出附帶的價值,並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