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方祖涵/走出雖敗猶榮的心碎輪迴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2 01:40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不管是在糟糕的球隊打球,或是支持這樣的球隊,就不會嚐到心碎的感覺。在漫長的球季裡,大家的心已經漸漸地死去,到最後剩下的共同目標,只是不要輸一百場球而已。」感覺好像在敘述當下台灣選情的一段話,來自棒球作家喬納.基瑞的一本書,就像他所說的,身為一位球迷,能夠喜歡上一支夠好的球隊,值得讓我們心碎,已經是件難得的事情。
這種感覺,每個台灣棒球迷都能夠理解。不管是世界棒壘球總會主導的賽事,或是大聯盟辦的經典賽,我們的球隊總是充滿希望,卻在一場一場比賽後讓人心碎。二○一五年十二強賽,第九名預賽淘汰;二○一三年經典賽,進入複賽以第八名作收;二○一一年世界盃,第十一名;二○○九年經典賽,第十四名並且失去下屆會內賽資格…
這些年的比賽裡,總有讓人感動的橋段,像是彭政閔用身體擋下強襲的飛球,林智勝、陳金鋒力挽狂瀾的全壘打,都在我們的生活裡留下重要的記憶,可是每兩年就重複一次的結果,彷彿呼應昔日大聯盟會長吉雅馬帝的詩:「棒球會讓你心碎,它的一切設計,就是為了讓你心碎。」
事實上,這就是台灣棒球的現況:我們的國球,只是剛剛好到有一點僥倖的希望,足夠讓人心碎而已。短期的國際賽有很重的運氣成分,遇上實力較強的對手偶爾還是可以贏球,可是樣本數一拉大,就是八強邊緣的成績。我們跟美、日、古巴的距離愈來愈遠,昔日韓國曾經是實力相近的對手,現在卻有顯著的差距。
台灣職棒只有四支球隊的窘境,是球員發展有限的原因之一。整個職棒有一半的球隊可以打總冠軍賽,門檻實在太低,而仿效韓國職棒的自由球員制度,轉隊代價太高,可能轉隊的對象太少,使得迄今仍然沒有任何一位球員真正得到自由,死水般的環境,更讓每一支球隊都有明顯的漏洞。
甫落幕的總冠軍賽雖然過程精彩,可是冠軍隊竟然有位置讓只受過短暫外野訓練的選手先發上場,是職業球場上罕見的畫面;關鍵性的最後一戰,落敗的隊伍其實根本沒有投手可以先發,如此的比賽對抗性,對認真打球的球員來說,真的很可惜。球員的發展受到聯盟整體水準的限制,就算有再多的全壘打,再多的盜壘,再好的防禦率,其他國家的職棒都難以認同;國際賽屢次的雖敗猶榮,也讓外界看低台灣球員的水準。
那又怎樣?或許有人會問。上個月韓國職棒耐克森隊的朴炳鎬,替母隊拿到一千兩百八十五萬美金的補償金,轉籍到美國大聯盟打球。耐克森賺的轉隊費,跟整個中華職棒二○一五年,全聯盟一百多位球員的薪資總和一樣。我們的林智勝或許比朴炳鎬還要好,卻很可能因為成績不被認可,永遠沒有機會證明。當中職球團還在把球員當成私產,用高額加盟金讓新球隊難產的同時,韓國職棒已經坐著太空梭前進了,辛苦經營的台灣球團,錯失更大的商機,也只能繼續共體時艱。
不管怎樣,我們的心還繼續跳著,可愛的球員們仍然在球場上拚戰,很快地,春天就要來了。希望林智勝跟陳金鋒在新的球隊展開生涯,希望大家找到方法讓新球團加盟,下一次的國際賽,不要再讓大家只能期待奇蹟。(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02 01:40 聯合報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不管是在糟糕的球隊打球,或是支持這樣的球隊,就不會嚐到心碎的感覺。在漫長的球季裡,大家的心已經漸漸地死去,到最後剩下的共同目標,只是不要輸一百場球而已。」感覺好像在敘述當下台灣選情的一段話,來自棒球作家喬納.基瑞的一本書,就像他所說的,身為一位球迷,能夠喜歡上一支夠好的球隊,值得讓我們心碎,已經是件難得的事情。
這種感覺,每個台灣棒球迷都能夠理解。不管是世界棒壘球總會主導的賽事,或是大聯盟辦的經典賽,我們的球隊總是充滿希望,卻在一場一場比賽後讓人心碎。二○一五年十二強賽,第九名預賽淘汰;二○一三年經典賽,進入複賽以第八名作收;二○一一年世界盃,第十一名;二○○九年經典賽,第十四名並且失去下屆會內賽資格…
這些年的比賽裡,總有讓人感動的橋段,像是彭政閔用身體擋下強襲的飛球,林智勝、陳金鋒力挽狂瀾的全壘打,都在我們的生活裡留下重要的記憶,可是每兩年就重複一次的結果,彷彿呼應昔日大聯盟會長吉雅馬帝的詩:「棒球會讓你心碎,它的一切設計,就是為了讓你心碎。」
事實上,這就是台灣棒球的現況:我們的國球,只是剛剛好到有一點僥倖的希望,足夠讓人心碎而已。短期的國際賽有很重的運氣成分,遇上實力較強的對手偶爾還是可以贏球,可是樣本數一拉大,就是八強邊緣的成績。我們跟美、日、古巴的距離愈來愈遠,昔日韓國曾經是實力相近的對手,現在卻有顯著的差距。
台灣職棒只有四支球隊的窘境,是球員發展有限的原因之一。整個職棒有一半的球隊可以打總冠軍賽,門檻實在太低,而仿效韓國職棒的自由球員制度,轉隊代價太高,可能轉隊的對象太少,使得迄今仍然沒有任何一位球員真正得到自由,死水般的環境,更讓每一支球隊都有明顯的漏洞。
甫落幕的總冠軍賽雖然過程精彩,可是冠軍隊竟然有位置讓只受過短暫外野訓練的選手先發上場,是職業球場上罕見的畫面;關鍵性的最後一戰,落敗的隊伍其實根本沒有投手可以先發,如此的比賽對抗性,對認真打球的球員來說,真的很可惜。球員的發展受到聯盟整體水準的限制,就算有再多的全壘打,再多的盜壘,再好的防禦率,其他國家的職棒都難以認同;國際賽屢次的雖敗猶榮,也讓外界看低台灣球員的水準。
那又怎樣?或許有人會問。上個月韓國職棒耐克森隊的朴炳鎬,替母隊拿到一千兩百八十五萬美金的補償金,轉籍到美國大聯盟打球。耐克森賺的轉隊費,跟整個中華職棒二○一五年,全聯盟一百多位球員的薪資總和一樣。我們的林智勝或許比朴炳鎬還要好,卻很可能因為成績不被認可,永遠沒有機會證明。當中職球團還在把球員當成私產,用高額加盟金讓新球隊難產的同時,韓國職棒已經坐著太空梭前進了,辛苦經營的台灣球團,錯失更大的商機,也只能繼續共體時艱。
不管怎樣,我們的心還繼續跳著,可愛的球員們仍然在球場上拚戰,很快地,春天就要來了。希望林智勝跟陳金鋒在新的球隊展開生涯,希望大家找到方法讓新球團加盟,下一次的國際賽,不要再讓大家只能期待奇蹟。(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