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王文華/直到每個人都放棄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0 02:41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我跟聯合報的「願景工程」到一所大學辦座談,現場有一千位同學。我問同學校園生活碰到什麼問題,有人說:「連結校內外的交通要道,吃飯時擠滿了人!」現場同學都有同感,於是我請大家提出解決方案。

沒人舉手。

我慢慢引導,邀請願意解決這問題的同學走到台前。一千人中,有十位走出來。兩小時活動結束後,我請這十位同學留下來討論,八位留下來。

我請他們吃飯。並請他們告訴我後續狀況。

一個禮拜後的晚上七點到九點,他們開了第一次會,七位參加。當天晚上十點到十二點,組長和另外兩位,又去找曾在學生會研究過這問題的學長。

聯絡人還特別跟我報告財務狀況:「那天吃完飯還剩二五○元,這禮拜花了四十元,資金還剩十元。」

兩天後,他們開第二次會,三位參加。

聯絡人說他們「進入瓶頸,就像一開始所預期,問題比想像的複雜、成員熱情減少,而接下來是期中考。」

最後他說:「考試後我們還是會嘗試繼續做下去,直到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放棄。」

當我看到「直到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放棄」那幾個字,我的心糾起來。

我想起自己在他那年紀,曾經嘗試、苦撐、最後堅持或放棄的夢想。

我想起這幾年我跟大學生在一起,看到他們嘗試、苦撐、最後堅持或放棄的夢想。

我們這一輩的人走過來了,常在演講場合勉勵大學生要有夢想、有熱情、不要恐懼、不怕挫折、要堅持、要做自己。我們引用一些成功人士,如賈伯斯的話,來勉勵他們。

但當他們接受我們建議,開始追求他們的夢想,然後碰到必然的挫折時,我們這些一開始鼓勵他們的人,並不在身邊。賈伯斯的名言得加上很多但書,我們沒機會詳述。

這讓我反省,光是口頭鼓勵並不夠。

我們得掏錢。因為我們自己最清楚,在現實世界要創造有價值的事物,一定要花錢。

然後幫忙撂人。很少夢想能單打獨鬥。任何夢想都一樣,去開會的人會越來越少。要把任何事搞定,需要持續有新的人才。接著花一點時間。解決問題不像在臉書上約吃飯,日期過了就結案了。越難的事變數越多,參與者和支持者都需要多一點耐心。

最後要協助轉型。「堅持」不是抱殘守缺。「做自己」不是一意孤行。現實美好和殘酷的地方,都在於它不會順著我們「偉大」的夢想而發展。當我們發現自己持續逆勢而行,就該思考轉型。兩點間最近的距離不是直線,而是不斷轉彎而找到的岔路。有些夢想的確應該放棄,因為一開始設想時就有問題。有些夢想值得繞遠路去追求,最後可能發現一開始不在計畫中的美景。

每天,在每所大學,都有年輕人開始孕育一個關於社團、留學、就業、創業的夢想。有些會放棄,有些會執行,但每一個都會給當事人一些成長。台灣的未來,就是這些夢想的總和。這個總和,不只是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成績,也是對現在中年人的評價。

所以,不會每個人都放棄吧。再怎麼困難或枉然,還是有年輕人和中年人前仆後繼。沒人來開會,改視訊?沒錢,群眾募資?我知道,那些擠在校內外的交通要道上的人潮,吃飽飯後,會繼續苦思如何讓台灣更好。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