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巴黎的危機 大國合作的轉機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0 02: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最荒謬的劇情,通常不只出現在小說家筆下,也發生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中;它是人道與理性的掙扎,也是權力與夢想的拉鋸。先前一張三歲小孩亞藍溺斃海邊的照片,引發世人對敘利亞難民的無限同情;但最近巴黎發生恐怖攻擊,其主謀竟是在伊斯蘭國(IS)受過訓練的比利時人,另有攻擊者則是以難民名義進入歐洲。人道與安全的拔河,因這場災難而瞬間改觀。

這次的恐怖攻擊,其實早有警訊。十月底,在奈及利亞清真寺曾經連續發生多次自殺炸彈爆炸案,造成上百人死傷;巴黎事件前,黎巴嫩及伊拉克也接連遭到自殺式的恐怖攻擊,造成數百人死傷。

恐怖主義的戰火,早已從伊拉克蔓延至近東及北非,並隨著難民的腳步進入歐洲。但在西方至上的心理作祟下,這些訊息卻不斷地被忽視、被掩蓋,包括情治機構接獲的恐攻情資也未受到真正的重視,直到巴黎爆炸案發生,人們才驚覺恐怖主義的浪潮早已淹至你我的腳下。由此可見,鴕鳥心態是自由社會的一大隱憂。

巴黎恐怖攻擊的遠因,主要源於西方強權處理敘利亞問題的政策分歧,讓伊斯蘭國得到滋長坐大的養分。美國主張推翻處處與其作對的阿塞德政府,認為阿塞德是和平過渡政權的主要障礙,而俄羅斯則把阿塞德政府當成它在中東的橋頭堡,不但支持阿塞德,還積極予以軍事援助。美俄兩國政策的分歧,造成敘利亞政局的動盪不安,讓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找到擴張的支點,也讓敘利亞成為難民的最大輸出國。

至於這場恐怖攻擊的近因,則由於法國總統歐蘭德積極推動反恐政策。歐蘭德於二○一二年上台後,一改過去薩科奇政府對於介入中東問題的消極態度,在美英兩國逐漸於中東地區退縮之際,他不但出動上萬名軍隊駐紮在北非及中東,並出動航空母艦協助在波斯灣對抗伊斯蘭國。此舉,讓法國成為歐盟反恐的急先鋒,也讓法國被IS恐怖主義鎖定,成為首要打擊對象。

二○○一年美國的九一一恐怖攻擊後,在美國的新帝國主義推促下,英德法各國被迫捲入中東的反恐戰爭。但是,在二○○八年歐巴馬總統決定從中東撤兵之後,在地緣政治拉扯下,歐盟反而成為反恐戰爭的最前沿。其中,英法聯軍更是主客易位,成為中東反恐戰爭的主力軍。在美國退出的戰力空缺下,近年伊拉克及敘利亞地區的新恐怖主義快速形成並不斷擴大;而美國與歐盟則因為難民潮的衝擊,戰略上愈見分歧,這些都成為伊斯蘭國不斷壯大的溫床。

巴黎恐怖攻擊發生後,在恐懼總和的心理下,終於讓西方強權再次找到合作的施力點,觀察最近的變化,它將對今後國際權力政治板塊產生以下三項轉移效果:

首先,在恐怖攻擊的陰影下,美國勢將被迫改變對伊斯蘭國的消極態度。巴黎的恐攻是九一一之後西方國家首度遭到最大規模的攻擊,國際輿論已將箭頭指向美國在中東的反恐不力;美國若繼續坐視,美國本土可能再度成為恐攻目標。因此,儘管歐巴馬對於出動地面部隊態度仍然猶豫,但在國內外強大的民意壓力下,積極掃蕩伊斯蘭國仍將成為美國的政策選項之一。

其次,巴黎的恐怖攻擊,有助促使美俄兩國對敘利亞問題採取一致的行動。先前美俄的戰略南轅北轍,相互抵銷;但最近普亭的態度相當積極,不僅指責G20成員國有人暗中支援IS,更立即增派卅多架戰機投入空襲,與法國聯手行動。普亭積極拉攏歐盟的作法,將迫使美國不得不正面回應;目前法國總統歐蘭德也正在努力敦促美俄攜手合作,以形成新的反恐聯盟。

最後,當「反恐」再次成為全球要務之後,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齟齬的柴火將逐漸轉向。儘管歐巴馬在APEC會議上仍在強調經援菲律賓等國以協防南海,但習近平則迴避接招只談經濟;而美國若將海外部署轉向中東,必將弱化美國亞洲再平衡的動能,美國在南海問題上對北京施壓的力道也可能逐漸放軟。

一場恐怖攻擊,雖是巴黎的夢魘,但人道危機卻也成為大國合作的轉機。這何嘗不是國際政治上另一場荒謬的權力大戲呢?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