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松山機場遷建案宛如一場家家酒

2015-11-21 01: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柯文哲手上多少改革大話仍無以為繼,最近他又宣布台北「天空解嚴」,要在二○二○年完成松山機場遷建。對此,除桃園市長鄭文燦忙不迭地附和,代表蔡英文出席的綠委姚文智也連聲支持。連主客觀條件和配套都沒想好就剋期遷建,除反映柯文哲的好大喜功,也暴露其自我中心主義。

就首都圈人口和土地的發展極限而言,松山機場的遷移是遲早要做的事,這點並無疑義。問題在,如何解決遷移過程中勢必遭遇的各種問題,這需要的是跨部會和跨區域的協調合作,同時要考慮對民眾的影響,以及政府的效能能否支應等等;這些,都不是喊幾句大話就能充數。當柯文哲宣稱松機將於五年內遷建完畢時,他向台北市民描繪了中央公園、溼地景觀、新增土地等種種好景,卻沒說明這些「嫌惡設施」的噪音、衝擊要留給誰承受;而這些部分才是癥結所在。

松山機場遷建,涉及多項主客觀條件的因素。先談主觀因素:松山機場屬於交通部管轄,其中部分軍用機場則屬國防部管轄,在這種情況下,台北市以為自己是「地主」身分,就可以任意決定五年內遷建,顯示柯市府自我膨脹到了什麼地步。更可笑的是,在這場所謂「首都圈論壇」中,號稱邀請三位總統參選人出席,結果僅有三名不成比例的「分身」與會,台北市卻將預設的結論當成「跨黨派共識」般大聲放送。這樣的決策模式,簡直像一場首都圈的「家家酒」。

再談松機遷移的客觀條件,這有三方面的因素需要考量:一,桃園機場的擴增速度及容量,是否足以在二○二○年完全吸納松山機場移轉的載客量;二,松山機場轉移至桃園機場的運載和環境干擾,桃園的交通條件是否足以承受,這加諸於當地居民的噪音及天空干擾是否更形恐怖;三,離島及花東居民高度仰賴松山機場運輸之便捷,是否因此受到剝奪。

目前桃園機場兩座航廈設計容量,是年載客三千二百萬人次;但隨著境外旅客激增,去年已「爆棚」達到三千五百八十萬人次。目前桃園機場是超負荷狀態,這從入出境大廳的擁擠已一目了然。若計入近幾年旅客年成長三百萬人次的速度,政府因此必須利用第二航廈擴充與新建限用窄體客機的第四航廈等工程來應急。第三航廈第一階段工程預計二○二○年完成,將提供兩千萬人次運量;屆時,若將松山機場每年六百多萬人次的旅客全數轉向桃園,馬上會變成桃機狀況吃緊。

桃園機場要進行大規模的擴建,須仰賴航空城計畫,將場區大幅向北擴充。航空城原本預訂二○二五年完成,但因徵收民地規模空前而造成嚴重爭議,去年底政黨輪替後,新市長鄭文燦裁示全面重新檢視,已註定該計畫不可能如期實施。鄭文燦一邊以民眾抗議為由卡住航空城計畫,一邊卻又向柯文哲示好表示樂意承接松山機場之運量;請問,天下有這種兩面投機而得逞的好事嗎?

簡言之,如果明年綠營執政,除非台灣的國際航空市場頓時停滯縮水,否則在航空城計畫完成前,桃園根本「吃不下」松山的載客量,這是很簡單的事實。再說,松山機場有二百八十萬人次國內線旅客,其中絕大多數是往來於花東、離島的居民。一旦廢除松山機場,這些居民要遠赴桃園搭機,其間付出的金錢、精力和時間將難以計數,返鄉路途更遠。這些外島偏鄉旅客的權益,北市府考慮過嗎?

松山機場的遷建有利有弊,但對於「嫌惡公共設施」的處理,必須全盤考量,絕不該變成一人決策。所謂「天空解嚴」,其實是一個迷幻名詞:首都居民理當享受寧靜空間和公園水岸,至於機場帶來的噪音和不便則應移到其他地方,留給外縣市居民承擔。這種唯我獨尊的思維,有什麼民主精神?包括日前柯文哲宣稱要將北投復興崗營區納入開發,也是一樣目中無人,想到哪裡就踩到哪裡,拿別人資源做自己的績業。而這種離譜行徑,卻也自視為英雄。

近年來,「先有結論,再想問題」的惡習,普遍存在於政府決策中。政治人物用最聳動的語言敘說未經大腦的事,對於如何達成目標、要付出什麼代價,卻含混其詞。「二○二○廢松機」如此,蔡英文的「二○二五非核家園」如此,馬政府「跳票」的募兵制亦復如此;這難道是因為選民腦袋變淺了,只能聽簡單的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