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退休教授在二林 試種「穀后」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1 09:06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彰化報導
黃慶祥首次種植的莧米已經收割曝曬,整串拿起甩動莧米就會落下,體積相當小。 記者凌筠婷/攝影
分享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黃慶祥3年前退休後回到故鄉二林鎮推動「田龜計畫」,以有機方式種植雜糧,希望幫家鄉農作轉型,至今有4名平均年齡68歲的老農加入。
報系資料照
分享「田龜計畫」在二林鎮推動已經2年多,黃慶祥堅持以有機、輪作的方式種植雜糧,「因為我本身是糖尿病患,但我不願意用藥物治療,我相信吃健康的食物對身體是最好的」。他一開始先試種水耕薏仁失敗,接著又嘗試種了紫米、蕎麥、紅藜,都有不錯的成果,每年一收成就被網友搶光。
黃慶祥今年首次嘗試種植俗稱「莧菜籽」的「莧米」,其實就是莧菜的種子,在一人高的莧菜株頂端,結成如花穗般一串串。他說莧米是古代的穀物,稱為「偽穀類」,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又稱為「穀后」,不但好種植且營養價值高,「我親身試驗,吃莧米對血糖影響比米飯少太多」。
但因為今年第一次栽種,對於病蟲害防治方式還不清楚,不但種植行距過近,葉片也都被昆蟲吃光光,產量還無法估計,且因莧米體積太小,曬乾之後整穗拿起就會落下,風一吹就飛走,「但好處就是不需脫殼,直接可煮,撒在沙拉中可增加甜味」。
不求產量 「推的是生活態度」
【記者凌筠婷/彰化報導】退休教授黃慶祥已經66歲,推動「田龜計畫」已經2年多,從一開始當地居民抱持懷疑的態度,到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人知曉,黃慶祥不求高產量或大面積種植,他說他所推動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田龜,指像烏龜一樣彎腰駝背在田間工作一輩子的鄉親老農。」黃慶祥說,父母在田間工作一輩子,但現在水稻產量早已飽和,加上健康意識抬頭,傳統農作應該轉型,因此他返鄉後用有機的方式種植各種雜糧,並利用網路銷售,連續兩年4期作物都在收成前就預購一空,價格也比一般稻米好,逐漸吸引其他人加入。
「田龜一號」是黃慶祥86歲的老母親黃洪金后,她全力支持兒子的計畫,連這次第一年種植莧米,都是她親手拿鋤頭下田剷除雜草、播種,她說:「種田不辛苦啦,習慣了。」
「田龜二號」是黃慶祥的堂哥黃能炎,他認為種有機雜糧比種稻辛苦太多,「現在水稻種植技術成熟,都已經可以用機器代勞,但有機雜糧還是得靠人力」,光是除雜草,他們就得親自彎腰用手拔除,但有機雜糧價格好,他還是全力配合,目前有五分多農地種植蕎麥,去年種植紅藜,以輪作的方式保持土壤肥力。
黃慶祥說,他不要求農地要不斷擴大或追求產量,有機方式種植可讓作物自然生長,農民也更能了解土地,「即使務農也要追求生活品質」。
畜牧設施無照 台中研議輔導合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1 09:06 聯合報 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
台中有許多畜牧產業的農業設施,因無建照、使照,要過戶或轉移時,被迫課遺產稅或土地增值稅,要不然就得拆除,市議員張雅旻昨為農民請命;市長林佳龍說,不能讓最基層的老農有苦難伸,會儘速召開跨局處會議,研議輔導民眾取得合法證明,不只處罰違規者。
「問題很嚴重,讓想返鄉接棒務農的年輕人卻步! 」張雅旻說,政府鼓勵青年回鄉耕作,但要過戶繼承,補照是唯一途徑,但補辦建築執照會裁罰造價千分之一,造成基層農民負擔。
她列舉南投、彰化、雲林或嘉義、台南等縣市都已決定不罰,這明明是市長行政裁量權,建議台中市也應撤除此項罰鍰。
林佳龍指出,主要是縣市合併後,原中市法令直接適用原縣區,產生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且不只農業設施補照,包括農舍管理上都遇到相同問題,市府要了解有多少裁量空間?將跨局處研議輔導民眾合法化。
串珠綴飾編織 南投培訓成果驚豔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1 09:06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埔里報導
南投縣仁愛鄉「原住民傳統綴飾串珠技藝編織」研習成果展,做工精細的串珠飾品令人驚豔。 圖/仁愛鄉公所提供
分享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泰雅及布農三大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服飾,都以串珠編織而成的精美飾品為亮點,仁愛鄉公所開辦串珠編織技藝基礎培訓班,昨天學員展示成果令人驚豔。
指導老師高素真指出,串珠綴飾從古早部落傳承下來,以前是部落婦女基本的手工技藝,但隨著部落環境變化,在缺乏老師教學又沒有書本教材下,瀕臨失傳危機,她也全靠部落老人傳授技術,再自己研究開發創新,只希望傳統串珠手藝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這次參加研習的學員多達70人,研習的串珠綴飾技法包括立體手頸飾品、多層圓項飾品及山羌角識別證帶等。高素真昨天就是全身串珠綴飾出席成果發表會,她說,族人在特殊節日穿著傳統服飾,首飾就多以各色串珠為主,而且從頭到腳無一不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1 09:06 聯合報 記者凌筠婷/彰化報導
黃慶祥首次種植的莧米已經收割曝曬,整串拿起甩動莧米就會落下,體積相當小。 記者凌筠婷/攝影
分享
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黃慶祥3年前退休後回到故鄉二林鎮推動「田龜計畫」,以有機方式種植雜糧,希望幫家鄉農作轉型,至今有4名平均年齡68歲的老農加入。
報系資料照
分享「田龜計畫」在二林鎮推動已經2年多,黃慶祥堅持以有機、輪作的方式種植雜糧,「因為我本身是糖尿病患,但我不願意用藥物治療,我相信吃健康的食物對身體是最好的」。他一開始先試種水耕薏仁失敗,接著又嘗試種了紫米、蕎麥、紅藜,都有不錯的成果,每年一收成就被網友搶光。
黃慶祥今年首次嘗試種植俗稱「莧菜籽」的「莧米」,其實就是莧菜的種子,在一人高的莧菜株頂端,結成如花穗般一串串。他說莧米是古代的穀物,稱為「偽穀類」,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又稱為「穀后」,不但好種植且營養價值高,「我親身試驗,吃莧米對血糖影響比米飯少太多」。
但因為今年第一次栽種,對於病蟲害防治方式還不清楚,不但種植行距過近,葉片也都被昆蟲吃光光,產量還無法估計,且因莧米體積太小,曬乾之後整穗拿起就會落下,風一吹就飛走,「但好處就是不需脫殼,直接可煮,撒在沙拉中可增加甜味」。
不求產量 「推的是生活態度」
【記者凌筠婷/彰化報導】退休教授黃慶祥已經66歲,推動「田龜計畫」已經2年多,從一開始當地居民抱持懷疑的態度,到現在已經越來越多人知曉,黃慶祥不求高產量或大面積種植,他說他所推動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田龜,指像烏龜一樣彎腰駝背在田間工作一輩子的鄉親老農。」黃慶祥說,父母在田間工作一輩子,但現在水稻產量早已飽和,加上健康意識抬頭,傳統農作應該轉型,因此他返鄉後用有機的方式種植各種雜糧,並利用網路銷售,連續兩年4期作物都在收成前就預購一空,價格也比一般稻米好,逐漸吸引其他人加入。
「田龜一號」是黃慶祥86歲的老母親黃洪金后,她全力支持兒子的計畫,連這次第一年種植莧米,都是她親手拿鋤頭下田剷除雜草、播種,她說:「種田不辛苦啦,習慣了。」
「田龜二號」是黃慶祥的堂哥黃能炎,他認為種有機雜糧比種稻辛苦太多,「現在水稻種植技術成熟,都已經可以用機器代勞,但有機雜糧還是得靠人力」,光是除雜草,他們就得親自彎腰用手拔除,但有機雜糧價格好,他還是全力配合,目前有五分多農地種植蕎麥,去年種植紅藜,以輪作的方式保持土壤肥力。
黃慶祥說,他不要求農地要不斷擴大或追求產量,有機方式種植可讓作物自然生長,農民也更能了解土地,「即使務農也要追求生活品質」。
畜牧設施無照 台中研議輔導合法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1 09:06 聯合報 記者張明慧/台中報導
台中有許多畜牧產業的農業設施,因無建照、使照,要過戶或轉移時,被迫課遺產稅或土地增值稅,要不然就得拆除,市議員張雅旻昨為農民請命;市長林佳龍說,不能讓最基層的老農有苦難伸,會儘速召開跨局處會議,研議輔導民眾取得合法證明,不只處罰違規者。
「問題很嚴重,讓想返鄉接棒務農的年輕人卻步! 」張雅旻說,政府鼓勵青年回鄉耕作,但要過戶繼承,補照是唯一途徑,但補辦建築執照會裁罰造價千分之一,造成基層農民負擔。
她列舉南投、彰化、雲林或嘉義、台南等縣市都已決定不罰,這明明是市長行政裁量權,建議台中市也應撤除此項罰鍰。
林佳龍指出,主要是縣市合併後,原中市法令直接適用原縣區,產生許多窒礙難行之處;且不只農業設施補照,包括農舍管理上都遇到相同問題,市府要了解有多少裁量空間?將跨局處研議輔導民眾合法化。
串珠綴飾編織 南投培訓成果驚豔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
2015-11-21 09:06 聯合報 記者紀文禮/埔里報導
南投縣仁愛鄉「原住民傳統綴飾串珠技藝編織」研習成果展,做工精細的串珠飾品令人驚豔。 圖/仁愛鄉公所提供
分享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泰雅及布農三大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服飾,都以串珠編織而成的精美飾品為亮點,仁愛鄉公所開辦串珠編織技藝基礎培訓班,昨天學員展示成果令人驚豔。
指導老師高素真指出,串珠綴飾從古早部落傳承下來,以前是部落婦女基本的手工技藝,但隨著部落環境變化,在缺乏老師教學又沒有書本教材下,瀕臨失傳危機,她也全靠部落老人傳授技術,再自己研究開發創新,只希望傳統串珠手藝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這次參加研習的學員多達70人,研習的串珠綴飾技法包括立體手頸飾品、多層圓項飾品及山羌角識別證帶等。高素真昨天就是全身串珠綴飾出席成果發表會,她說,族人在特殊節日穿著傳統服飾,首飾就多以各色串珠為主,而且從頭到腳無一不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