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如何走出「被統一」的焦慮
2015-11-03 01:36: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中研院社會所最近所作「統獨」調查發現:民眾對「當下統獨意願選擇」,與「預期未來統獨走向」出現明顯的落差。

被問及「以你當下意願,選擇統一、獨立或中間立場」時,有四十六.四%選擇「獨立」,為三選項中最高者;但再被問及,你預期兩岸未來將走向是「被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時,卻有四十九.七%預期台灣將「被統一」,而只有三十五.九%預期將「獨立」。其中,當下意願選項為「獨立」者,亦有三十七%預期台灣將「被統一」。

此項調查引起關注的面向有三:一、台灣當下的民意結構,選擇「獨立」者居最多(四十六.四)。持「中間立場」(問卷此處未用「維持現狀」一詞)居次,占三十七.五。主張「統一」者居末,僅十六.一。可見主張「獨立」目前為強勢民意。

二、有四十六.四當下意願選擇「獨立」,卻有四十九.七預估台灣未來將「被統一」。可見台獨雖為強勢民意,卻有更多民眾認為台灣的未來走向是「被統一」,而非獨立。在此出現了「主觀意願」與「客觀預期」的落差,想要獨立,但預期被統一。

三、選擇「統一」是台灣的弱勢民意(十六.一),「維持現狀」則是比率最低的預期走向(十四.四)。選擇「統一」者最少,但預期「被統一」者最多,這也是一種心理落差(不願統,但預期被統一)。而預期「維持現狀」者最少,預期「被統一」者最多,則可能是認為維持現狀是「溫水煮青蛙」。

試以此項調查來解析此次總統大選中的兩岸論述。朱立倫據守「維持現狀」,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統/不獨/不武」。但調查顯示,預期兩岸未來能「維持現狀」者卻居最少數(十四.四)。

蔡英文也主張維持現狀,但迄不承認「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也未說「不統/不獨/不武」;凡此皆非「現狀」,將如何「維持」?亦即,二○一六倘蔡英文勝選,台灣若由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國民黨,換成以否定「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民進黨主政,萬一出現「地動山搖」的情勢,將如何「維持現狀」?何況,獨立是四十六.四%強勢民意的選擇,且畢竟仍有三十五.九%預期「獨立」可以實現,蔡英文如何能背棄這些廣義「台獨」的支持者?然而,卻又有四十九.七%預期台灣將「被統一」,試問蔡英文將如何實現台獨支持者的意願?

相對而言,洪秀柱的兩岸論述,卻可能更呼應此項民調。洪沒有能力駕御她的兩岸論述,如爆出「一中同表」「終極統一」,終至捉襟見肘;但她的論述主軸其實不無道理,不能因她選戰失敗就廢其言。洪的競選主題是「道路」,她看出了台獨是強勢民意,但不認為此路可通。她也預期中國大陸對台灣促統的壓力將愈來愈大,因此以台灣不要蹉跎至「在失去尊嚴的情形下被統一」,為其兩岸論述的總結性警語。

洪秀柱使用的「被統一」,與中研院民調中使用的「被統一」,應是同一概念。這可能是「被統一」一詞首見於民調,也是首見於總統大選,這多少反映了世局的遞變。洪秀柱說「我不是統派」,可見她知「統一」是弱勢民意;但面對「被統一」的壓力,她一方面高調地說「是我統他,不是他統我」,另一方面卻又低調地說「不能在失去尊嚴的情況下被統一」。她說,現狀是維持不住的,「不要溫水煮青蛙」,要在中華民國尚有機會時,與大陸簽定和平協議。如此看來,洪秀柱的論述,難道不比朱立倫或蔡英文更能反映此民調顯示的民間焦慮?

「獨立」是強勢民意,但「被統一」卻是最多數的預期。「被統一」的「被」字最刺眼,因為這顯示了兩岸客觀情勢的消長,及民眾對兩岸前景信心之消蝕。當台灣民眾對「統一」的意願低,對「維持現狀」的預期亦低,且「獨立」又是強勢民意,但又多數預期將「被統一」,這正是一個被民意及現實撕裂的台灣。而此種難以癒合的撕裂,正是預期台灣可能「被統一」的主因之一。

面對「被統一」的預期,朱立倫站在「維持現狀」的最少數預期上,蔡英文則站在最強勢的「獨立」民意上,洪秀柱的「不能在失去尊嚴下被統一」的警語又成馬耳東風。台灣如何走出「被統一」的焦慮,如何處理主客觀條件的落差,光憑口號是不夠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