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孤死人數驟增 臨終最怕「遺體變垃圾」
2015-11-03 14:28:28 聯合晚報 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南韓人口逐漸高齡化,獨居老人問題日益嚴重。圖為南韓候選人到老人院端餐拉票。 路透
分享在一個喪禮往往要持續三天,賓客動輒好幾百人的文化裡,宋仁植(譯音)最近的後事辦得真夠寒傖。只有一人致唁,而且是一位素未謀面的關心者。
朴姓弔客在首爾聖愛醫院太平間遺體冷藏櫃前的几子上擺水果、魚乾和人造花,燃香,鞠躬,一臉不耐的太平間主任迭迭催他趕快完事打包走人。
47歲的宋仁植7月去世,死後三天,遺體才在租住的小房間裡發現,已經開始腐化。
他有此將就式喪禮,已算幸運。愈來愈多南韓人孤零死去,沒有親人相認。
「紐約時報」報導,南韓孤死者從2011年682人劇增到去年1008人,足窺南韓人悠久珍視的傳統家庭結構變遷之巨。南韓人大多從最近數十年的旺盛經濟中受益,但經濟與人口動盪也對家庭造成壓力。
一位金姓基督教牧師說,在動盪中落後者愈來愈孤獨,因為他們眼看著他們的社區毀於都更。金牧師在首爾山頂那些日益萎縮的貧民區工作,「貧民和老人走投無路」他說。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ECD)10月公布34個成員國的年度評鑑報告〈生活如何?〉,在「遭遇困境時有無親戚或朋友可依」這一項,南韓墊底。南韓最缺社會支援者,50歲以上者。
金牧師說:「一個任令貧民與無靠者孤獨死去而且後事無著的社會,是一個『心』正在死去的社會。」他主持的組織為孤死者完成簡單的喪事。「他們臨終最怕的就是遺體變垃圾。」
南韓以喪禮規模為喪家社會地位的尺度,看多少人上門弔唁,逗留多久。親戚、朋友、同事對框在新鮮白菊花中的死者遺像鞠躬。弔客在現場席地而坐,有的過夜,喪家款以飲食,他們往往帶來現金奠儀,幫喪家因應開銷,花圈繫著寫了送花者大名的絲帶,從靈堂綿延而出。
但南韓窮人辦不起如此排場,有的甚至無力認領親人遺體。特別是獨居老人或街友。低收入階級負擔不起喪事,不敢出面。
南韓社會老化的速度在全球排前幾名,65歲以上的人口目前占13.1%,在1980年是3.8%。
10月發表的〈2015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評鑑25大經濟體的退休所得,南韓排第24名,只贏印度。
去年,55至79歲的南韓人只有45%領養老金,平均月領431美元(台幣1萬3300元),是最起碼生活成本的82%。
南韓的老人家庭約30%的月入掉在絕對貧窮線以下,但必須舉證家人不願或無力奉養他們,才能享受國家補助。許多人不願舉證,因為他們多年未與親人聯絡,覺得沒臉開口。
南韓65歲以上人口比率。資料來源:南韓統計局
學術界瘋「韓流」 正統派批藝術價值如垃圾
2015-11-03 03:14:10 聯合報 編譯李京倫/報導
近年來全球學術圈掀起韓流風潮,許多學者紛紛研究其文化現象,但有也學者不以為然。圖為南韓女子偶像團體少女時代。 美聯社
分享近年來全球各地愈來愈多學者以「韓流」作為研究主題,南韓高麗大學本周在杜拜舉辦的第三屆韓流研究發表會吸引一百五十名學者參加,但有「正統」的韓國研究學者批評,南韓流行文化的藝術價值不高,這類研究只是看起來有趣,但缺乏學術價值。
華爾街日報報導,最近幾年,世界各地以韓流為主題的學術期刊論文與專書快速增加,題目包括「為什麼韓劇情節似乎違反微觀經濟學理論的基本原則?」、「南韓女子團體是否因為平均身高比日本女團高十公分而更受歡迎?」等等。從波蘭到阿根廷,年輕學者檢視南韓女團「少女時代」最新MV,訪談日本中年婦女,了解她們為何願意為了男團而露宿街頭搶票,或探討南韓與日本卡拉OK包廂的差異。
「韓國研究」的學術會議往常都以新儒家、韓國佛教、朝鮮古代婚俗這類題材為主,近日開始出現韓流題材。本周杜拜的韓流發表會主要將研討熱愛南韓流行文化的重金屬音樂粉絲,與「粉絲模仿偶像團體舞蹈」這種行為中的「共生與寄生關係」。
不過,主流學者認為韓流不值得研究。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韓國鄉村宗教儀式與社會變遷的教授索倫森說,他知道韓流對年輕學者有吸引力,但他自己既不會去做這種研究,也不想讀這類論文,南韓流行音樂「就藝術價值來說,根本是垃圾」。
學界還普遍認為,南韓流行文化終究會退燒,不應當作學術論文的題材。二○一三年首爾大學學者研究發現,韓劇的死忠粉絲通常教育程度較低,比較容易被脫離現實的劇情感動,如車禍後失憶、雙胞胎一出生就被拆散等等。
韓流研究蔚為風潮,部分原因是南韓政府旗下的研究機構特意補貼。高麗大學的「全球韓流研究協會」就是在二○一二年南韓歌手Psy的MV「江南style」暴紅後創立,如今在廿國有廿八個分會。
日本沒有身分證 驗明正身靠什麼?
2015-11-03 10:18:51 聯合新聞網 文/MAYI(香港部落客)
日本推動My Number社會保障‧稅番號制度,由女星上戶彩拍攝宣傳海報。圖擷自日本政府廣報Online
分享
香港人隨身帶身份證是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不過在日本卻是另一回事。日本人本來是沒有也不用帶身份證的。那日本人怎樣證明身份?他們行之已久的另一套制度:戶籍。
戶籍有何用?戶籍於日本人是「國民身份象徵」。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やまぐち よしこ),在二戰結束後於上海被捕,在民國的軍事裁判被控以漢奸罪名,最高刑罰是死刑。她家人找到有她記錄的「戸籍謄本」(こせきとうほん)再由好友送到上海,才可證明她是日本人,因此漢奸罪名並不適用,最後無罪釋放返回日本。
戶籍制度可上溯至646年(大化2年)的大化改新(大化の改新/たいかのかいしん),到1825年(文政8年)德川幕府時代,長州藩(ちょうしゅうはん)實施戶籍法,被視為近代戶籍法的起點。1868年(慶應4年)京都參考長州藩,實行戶籍法;到1872年(明治5年)在全國實施。後來日本戰敗,戶籍法被大幅修改(例如刪去階級,以夫婦為單位而非家族),施行至今。
戶籍所登記的資料十分詳盡,首先一個戶籍必須依附一個地址,戶籍裡所有成員的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出生地、父母姓名都有記載。還有婚姻紀錄(包括離婚)、子女排行。戶籍有紀錄戶主父母姓名和排行,只要一直追尋就可查到祖先是誰,所以說戶籍就像政府為日本人而設的官方族譜。
可是制度總有不完善的地方。戶籍以戶主地址為依歸,如果戶主的兒子搬到其他城市生活,兒子可以在他租住的地方申請「住民票」(じゅうみんひょう)。只要有住民票,便可申請銀行戶口(甚至公司)、電話、上網、醫療服務等作地址證明。不過住民票沒有戶籍嚴格,市民可隨時申請「転出」(てんしゅつ,即搬往其他市町村居住),取消住民登記。日本人要課「住民税」(じゅうみんぜい),課稅基準是每年1月1日起在住民登錄有否記錄,有紀錄就要課稅。有些立心不良的日本人便故意走法律罅,申請「転出」然後聲稱自己去外國來避稅。
簡而言之,戶籍的資料就算多詳細也不能完全掌握國民的資訊,例如他有多少個銀行戶口?資產?他現在住在那裏?他死了沒有?
什麼?死了也不知道?是的。2010年起越來越多新聞報道這現象:一些在戶籍上仍然「生存」卻早已失蹤的人瑞。年少至一百一十一歲、一百二十七歲的也有;老至安政大獄(安政の大獄/あんせいのたいごく)前一年出生的一百五十二歲、黑船來航(黒船来航/くろふねらいこう)六年前出生的一百六十三歲的都有。
或許已暴斃荒山野嶺或離家出走,沒有家人呈報;但更多的是家人刻意隱瞞死訊。
日本的老人家退休後可領取國民年金,有家人為了繼續領取老人家的年金和其他福利,就收起屍體裝作這個老人家依然在生,不交「死亡届」(しぼうとどけ)、以他的「判子」(讀音:ハンコ,中文即是印鑑)和戶口續領年金。
一單幾年前的東京舊聞:一位叫加藤宗現的伯伯達111歲高齡,政府便派人到他家祝賀,怎料發現的是白骨,而他的女兒(81歲)和孫女(53歲)承認,伯伯早在1978年便死了,多年來一直騙取「遺族共済年金」(いぞくきょうさいねんきん)共915萬日圓,當時匯率計約港幣58萬。這都只是冰山一角。之後一年日本的厚生勞動省把心一橫,對所在不明又不能確定他們是生死的618名高齡老人,一律取消他們的年金,並向他們的親人追回多付的年金。
逃稅、未能全面掌握國民資料、福利被濫用等等,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日本開始討論引入My Number制度。經年累月,My Number成為法案,等待眾議院通過,可是在2012年11月因眾議院解散而廢案;到2013年3月在國會內再提出,經過眾議院、參議院的議決,「マイナンバー関連4法」(中譯:My Number關連四法)*在2013年5月24日獲通過,並在同年5月31日頒布法例。
My Number出現之前,日本人已要記好幾個號碼:十一位數的「住民票コード」(住民票code)、十一位數的「基礎年金番号」(基礎年金號碼)、十二位數的「運転免許証番号」(駕駛執照號碼)、還有兩個英文字母加上七位數字的日本護照號碼。不同號碼由不同政府部門管理,所以難以識別及對應同一個人的所有號碼。
My Number則是統一後的一個十二位的號碼。日本國民每人一個,所有政府部門都是使用同一號碼去對應同一人。除了遺失或被盜用之外,My Number是一生都不會改變的身份號碼。
根據日本政府廣報Online網頁,My Number制度的好處有三:一)提高行政效率,例如以後政府要為市民登記資料(入籍、搬家申請住民票等等),只要提供My Number就可以,減少大量文書工作;二)也令國民更便利,因為行政手續簡化,以後在確認身份時只要填寫My Number,不必再向市役所申請住民票和戶籍謄本才可證明身份;三)實現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因為My Number和企業(即是僱主)、金融機構(銀行戶口)、稅務、社會保障都掛鈎,政府可藉一個號碼掌握國民資訊,避免瞞稅、避稅、騙取福利金的情況。
然而日本人對My Number卻不太歡迎。有人覺得一人以一個號碼代表,本來就有點「非人性」-人不是畜生何以要以編號來命名、證明自己?有人覺得政府引入My Number主要都是想收稅,那有其他方法卻不一定要引入My Number,因為My Number也有其缺點:第一,政府從此以後不只是知道國民的地址、年齡,還有病歷、收入這些私隱在政府面前都要公開,對注重私隱的日本人來說這是最不得人心的一點。其次,正所謂「狡兔三窟」、把所有號碼統合成一個My Number後就是”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如果被壞人利用,那當事人的損害將會更大。
不過無論如何,My Number已勢在必行,在10月開始每一個在日本居住的人都開始收到這個My Number的「通知カード」(通知卡)。可以不用嗎?不可,法例已規定從2016年1月1日起,一切有關年金、僱用保險、醫療保險、生活保障等福利、報稅和交稅、災民生活重建資助和災民名冊等事項,都必須有My Number才可處理。
My Number不只是一個號碼,伴隨的是實體身份證。日本市民從2016年1月1日起,要申請「個人番号カード」(個人號碼卡),這張卡上有姓名、照片、出生年月日、性別、地址和My Number。以後日本市民只要有這張個人號碼卡,就可一卡通行辦所有行政手續、網上手續,用作身份證明、電子證明書,還可在便利店申領住民票和印鑑登錄書等政府文件(!)。
我的家人都是旅居海外的日本人,這個My Number還未到手。長遠來說,當My Number能做到所有戶籍也能做到的事,戶籍制度會不會漸漸被取代呢?如果會,My Number將會是日本社會的一項大改革了-日本人的身份不再以地域與家族作本位,而是個人本位。
注*「マイナンバー関連4法」(中譯:My Number關連四法)包括以下四條法例:1)行政手続における特定の個人を識別するための番号の利用等に関する法律(平成25 年法律第27号) 2)行政手続における特定の個人を識別するための番号の利用等に関する法律の施行に 伴う関係法律の整備等に関する法律(平成25年法律第28号) 3)地方公共団体情報システム機構法(平成25年法律第29号) 4)内閣法等の一部を改正する法律(平成25年法律第22号)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blog【DREAM A LITTLE DREAM OF MAYI】、FB【Mayi】)
收下陸戰隊員「狗牌」 哈利王子哭了
2015-11-03 03:14:12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日電
陸戰隊員克絲蒂‧恩尼斯(左)把身分識別牌交給哈利王子(右),兩人相擁在一起。 (美聯社)
分享英國哈利王子今天在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接受一名美國陸戰隊員轉交殉職同袍的身分識別牌後,深受感動,一度哽咽。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官方推特上傳兩人相擁的照片。
「我們週刊」(Us Weekly)網站報導,陸戰隊員克絲蒂‧恩尼斯(Kirstie Ennis)把俗稱「狗牌」的身分識別牌交給哈利王子時,與另外五人剛在英國完成1000英里慈善跋涉活動。
恩尼斯自己2012年在阿富汗服役時,也因為直升機墜毀身受重傷。24歲的恩尼斯原定今夏接受腿部截肢手術,但堅持參與這趟勇敢的旅程。
BBC報導,這六名前軍人8月自英國莫雷(Moray)啟程,走了72天,哈利曾兩度在中途陪走。這場挑戰是為了替英國慈善團體「與傷兵同行」(Walking With the Wounded)募款。
恩尼斯今天將同袍的識別牌交給哈利王子時,哈利王子似乎忍不住哽咽。這面識別牌屬於鮑恩下士(Corporal Baune),來自明尼蘇達州的鮑恩2012年在阿富汗陣亡。
差點落淚的哈利王子說:「不,我不能接受這個。」然而恩尼斯仍敦促他收下。她告訴哈利:「拜託,你知道這對我的意義,我希望你收下。」
肯辛頓宮官方推特推文說,「72天1000英里!大大恭喜」,還上傳哈利與恩尼斯擁抱的照片。網友在下方留言說:「大家做得好,很棒的照片,哈利王子的擁抱非常美好。」還有人回說:「同意,溫暖又真誠。這個可愛的金髮女孩並沒有因為她的傷而不敢前進。」
另有推文說:「哈利王子展現人性的美好,歸功他的媽媽。」「真的做得好。哈利王子接受識別牌的照片真棒。」
萬聖節孩子討糖 竟給咳嗽藥樣品
2015-11-03 03:14:17 世界日報 記者劉晨懿之/麻州報導
美國麻州北瑞亭鎮(North Reading)萬聖節討糖(Trick or Treat)活動,竟然有人將咳嗽藥樣品贈與討糖的孩童們。
麻州警方表示,一個住在Olde Farm Lane區域的居民,在孩童上門討糖時,竟將兒童感冒去痰糖漿「Hyland`s 4 Kids Cold `n Mucus」的樣品,放進孩童的籃子中。
另外在麻州奧本鎮(Auburn),警方收到報案,有孩童在討糖活動中,收到一個裡面包有金屬物體的假糖。不過經過調查後,警方初步排除有人犯案可能,認為疑似是該名孩童捏造故事。
不過,警方仍提醒家長,應仔細檢查孩童在萬聖節討糖活動中收到的禮品和糖果,謹防誤食造成危險。
巴西男瘋整形 老人也愛動刀
2015-11-03 03:14:19 世界日報 編譯中心/綜合1日電
專家今天在一篇文章中說,對巴西男性而言,一度被視為禁忌的整形手術正迅速成為風潮,每2分鐘就有1男動刀。
巴西整形外科學會(Brazili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研究說,從2009年到2014年,男性整形手術量從7萬2000件增到27萬6000件,成長將近4倍。
根據「聖保羅州報」(Estado De Sao Paulo)有關這項研究的一篇文章,平均每小時有31.5件手術。
巴西整形外科學會主任石田(S.P Luiz Henrique Ishida)告訴聖保羅州報,這項改變的主要原因與文化有關,社會對男性接受這類手術的偏見逐漸減少。
他還說:「此外,整形手術在巴西被視為一種流行,巴西在這方面堪稱領先全球。」
去年全國各地進行71萬2902件整形手術,男性比例從2009年12%攀升至22.5%。
根據約5800位外科醫師組成的巴西整形外科學會,男性最常見的手術是縮胸,有8成是在青春期動刀,其次是抽脂和眼皮手術。
年齡大多在20歲到50歲,不過仍未退休的年長者也有蠻大部分可能助長了這股風氣。
石田表示:「疲憊的樣子在勞動力市場會給人負面印象。」
他說:「有70歲病人動手術是因為他們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希望與他們(比較年輕)伴侶出現時看起來更登對。」
越南學生 熱愛學習漢語
2015-11-03 03:14:21 Upaper 綜合報導
越南學生熱愛學漢語,希望通過考試,到中國留學、工作。 新華社
分享越來越多的越南學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5歲的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漢辦)志願者老師關麗說,「越南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熱情使我願意留在越南教學。」她說她現在的夢想,是能夠到更多的越南城市,比如峴港去推行設置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考點,使越南人能夠學到更正宗的漢語,並通過這個考試,到中國留學、工作,更了解中國。
關麗現在越南北部的富壽省雄王大學擔任漢語口語發音老師,原定只在越南待一年的她,因為越南學生帶給她的感動以及學習漢語的熱情,因為想為中越文化交流做出一些自己的貢獻,已經延期一年,並希望繼續留在越南。
公告版位
- Nov 03 Tue 2015 03:47
國際萬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