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簽署貨貿 要急事慎辦
2015-11-03 01:36: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近來不斷透露將力求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年底完成的消息,同時完成談判後,簽署時間會延至明年,將決定權留給新政府及國會。正當台灣進入選舉高峰期之際,貨貿協議完成談判一事,大概很難不成為政治話題,但是否會成為風暴,將取決於政府的態度、協議內容及配套措施。這些是有些很急,有些卻急不來。

隨著中韓FTA可能於明年初生效,兩岸貨貿協議對我國產業絕對有正面意義,但也很難迴避擴大開放陸貨來台的爭議。此時此刻完成,有幾重意義:在實質意義上,當然是回應產業界強烈需求,以降低中韓FTA鯨吞蠶食的衝擊;但最關鍵者其實是在於時間點。隨著大選接近,各界都預測明年起兩岸關係將進入盤整期,無論何黨執政,北京大概都會先以「停、看、聽」的態度回應。換言之,若今年貨貿協議無法談完,明年以後很可能出現即便我方想要加速,陸方也無意配合的情況;何時能談完,甚至是否能談完,都出現極多變數。

若能在今年完成技術談判,則情勢就大不同。雖然明年陸方仍可能拖延跟新政府簽字,但此時責任歸屬就不全然在我方,意義上完全不一樣。事實上,面對這種未來變局,中國大陸現在仍願意配合加速談判,我們必須要了解也是一種善意的釋出,而不宜全然否認其意義。

再者,現在完成貨貿協議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初步解決我國加入由東協加上中、日、韓等16國組成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重要障礙。由於TPP前幾周已完成談判,目前看來RCEP也有加速的趨勢,日前更宣布將努力在今年底完成「主要議題」的談判並簽訂協議,2016年再繼續收尾。RCEP對制度改革及產業升級的重要性雖不若TPP,但畢竟參與國家都是我國當前貿易及投資最重要的夥伴(占出口值60%,對外投資超過85%),若有機會沒有不加入的道理。

然而加入RCEP除了東協各國是否支持外,另一個關鍵在於兩岸經貿正常化。這是因為未來在RCEP架構下,其他成員國都會預期台灣必須對包含中國在內的全體RCEP成員都具體落實RCEP義務。台灣目前要滿足這個門檻最大的挑戰,便在於對中國產品、農產品及投資所保留的諸多限制。這些稱之為「正常化」的項目,隨著去年學運而完全停頓。若我們能透過兩岸貨貿協議,讓這些問題取得雙方共識(例如分階段繼續開放等),就算無法立即解決問題,至少可向其他RCEP成員國說明兩岸已有共識,無須擔心。

問題來了。貨貿協議若成為下一個服貿,主因可能不是協議本身,而是政府不說實話的老毛病。例如,政府將貨貿協議與TPP連結在一起,想說服外界因TPP而勉強接受貨貿;但TPP與貨貿的關係其實薄弱,勉強串在一起,便給外界為掩護貨貿完成談判找說詞的觀感。特別是,TPP 10月5日才宣布完成,貨貿求年底完成的訊息9月就已傳出,可見當初決定加速貨貿談判的決策並無TPP的考量。事後再來硬套關係,只會讓外界質疑貨貿決策若非「為急而急」,就是「內情並不單純」。就是這種政治算計的味道,使貨貿的正當性降低。

再者,貨貿協議因涉及開放禁止類的陸貨,需要比其他協定更多的支持、輔導配套,以及政治的支持。但貨貿協議到底有無擴大正常化,不清楚;配套措施,不清楚;政治上兩岸監督條例也遲遲無力處理,選舉又愈來愈近,政府要如何在這個環境下推銷貨貿協議,令人好奇。最後,外界也擔心時間壓力對協議品質的影響。

我們同意貨貿協議對台灣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及時完成談判也有其時間上的意義;但若只知道時間急,卻沒有建立支持貨貿成功條件這些「急不來」的基礎,我們很擔心結果會應驗「十次車禍九次快」這句警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