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晚/離婚不能傷到孩子
2015-10-03 13:58:51 聯合晚報 午後熱評
童話故事中,樹洞是許多兒童訴說心事的最佳場所,不管得意的事、不如意的事,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向樹洞傾吐後,一洩而盡。

現實生活有許多大人、小孩傾吐心事的樹洞,社福單位諮詢專線、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等,這些現實生活中的樹洞,充滿許許多離婚家庭「球球兒」的辛酸心事;他們是父母離婚過程爭吵、拳腳相向時,受傷最深的孩子,有人成為父母爭搶的「橄欖球兒」,有些是無人搭理的「躲避球兒」。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就有5萬多對夫妻離異,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對怨偶登記離婚,高居亞洲第一。家庭、婚姻觀念改變下,「不合則離」已經不是婚姻制度中的禁忌,高離婚率在現在及未來,可以預期將是常態。

當婚姻出現問題、夫妻雙方無法繼續生活下去,成年人或許可以很快走出傷痕。但年幼的孩子不可能因此改變親子關係,如何不讓孩子因雙方離異心靈受傷,可以繼續快樂健康成長,是所有夫妻必修的一門功課。

不少夫妻決定離婚時,把孩子當籌碼,有人為了搶監護權打官司、上法庭,讓年幼孩子在法庭上看父母惡言相向。還有父母把婚姻失敗,歸咎於孩子,視孩子為拖油瓶、出氣筒。甚至有人走不出婚姻失敗的低谷,帶孩子走上絕路。

夫妻分手時如何平和的說再見,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即使從此成為陌路,但不該把大人的問題轉移到孩子身上,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

夫妻關係消失了,父母的角色還是存在,當婚姻真的走到盡頭,為人父母者有必要學習用平和、理性和尊重的方式,讓孩子能繼續擁有父母雙方的愛,不怨懟任何一方。如果真的做不到,那就向現實生活中的「樹洞」求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