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蕙/到底今夕是何年?
2015-10-03 02:23:13 聯合報 廖玉蕙(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台中新任文化局長詩人路寒袖就任後,挖空心思,企圖找回昔日「文化城」美名。例如邀請百位台灣文學藝術家進入校園現身說法;在詩人節推出「文化大猜謎─猜猜我是誰」活動,放大幾位台中籍作家照片登上公車車廂,在大街小巷穿行,引發民眾關注文學議題;又敦請專家撰述台中文學史,讓市民了然文化經緯與傳承;還編寫台中文學地景,追溯文學餔養的土地及地貌的變異。一連串讓人耳目一新活動陸續展開,詩人當上文化局長,果然有不同以往的新作為。
為《台中文學地景》一書前來採訪的年輕作家,採訪過後,又再度寫信來詢問我童年及少年時的舊居,現今地址為何?經常被母親差遣去借書的那家租書店猶在否?又位於何方?目的是要為作家繪製文學地圖。我深知製作文學地圖的苦心與難處,自然全力配合。於是,在家人陪同下,我憑著記憶重遊潭子的三個舊居及租書店,意外有了一趟溫暖卻惆悵的行程。
首先,造訪小學時期居住的那幢被縱貫鐵路及縱貫公路所夾擊的居所。往昔夏日,縱貫路旁的兩排燒灼到天邊的火紅鳳凰木早失了蹤跡;雅潔的房舍被改造成無法辨識。狹長的縱深因鐵路電氣化被徵收而裁切成逼仄的格局,整排樓房都向上加蓋了醜陋鐵皮屋。原本一連五戶,如今仍是連體嬰般相擁,只是長大後,變高又變醜。雖然那位專賣雞排的店家小姐,聽說舊主人造訪,顯得又驚又喜,殷勤接待寒暄,像對待老朋友一樣親切,但我仍難掩失落,只能悵悵然離開。
接著,重回高中時在加工出口區旁的住處。當時,一到黃昏,我就高燒不退。上大學離開後,神奇地不藥而癒。後來才知是屋旁柳樹飄絮所引發的過敏。那日,當我們在屋前逡巡時,主人笑盈盈出來。一聽說是原住戶,馬上就朗朗說出我已逝父母名諱,簡直要讓我流淚了。
加工出口區外牆邊母親手栽的大片櫻花,早被從牆裡傾倒出的滾燙柏油悉數殲滅;區隔廠區與民宅的悠長小溝渠,原本有水藻、魚兒的,被整飭成單調方正的排水溝,群魚被驚得四散,再沒蜿蜒曲折的趣味;而屋旁那畝的小菜園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不見妖嬈的絲瓜黃花盤據架上,那株肇禍的柳樹當然也不復存在。
其後,直奔租書店。幾經探詢後,終於從鄰近商家口中問出正確處所。二千年,母親依然健在,我們曾連袂造訪,當時曾懇摯地向老闆鞠躬致謝,感謝他那一屋子書陪伴我母親度過心靈的寂寥並啟蒙了我的文學生涯,他倒惶惑地不知所措;如今據鄰居說,該店已關閉十餘年。屈指算來,母親謝世八年有餘,不知年邁的黃先生去了何方,腦中只餘十五年前夏日拜訪時屋旁的熾烈蟬鳴。
最後,前往六歲前居住的潭子丸寶庄。雖然老成凋零,部分堂兄嫂及姪子、姪女猶然比鄰而居,只是低矮的三合院早經改建成透天厝及豪宅。蒙姪女及姪女婿殷勤款待,在寬闊的豪宅院落裡圍坐聚談,如果不是小孫女頻頻打呵欠,都要忘記時光的飛逝。上車後,一如以往,姪女急從後院摘了自種的大瓠瓜、香蕉、芭蕉贈送。
人情依舊在,地貌卻丕變,啊!昔日悠長翠綠的地景翻成如今的高聳繁複,怎不讓人低迴惆悵!回到家,我仰頭看天,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低頭俯視,一歲餘的小孫女正吃著芭蕉,忽然抬起頭首度清晰說出四個字的話語:「謝謝阿嬤!」流年暗中偷換,到底今夕是何年?
(作者為語文教育學者及散文作家)
聯合新聞網粉絲團 隨時上線都有新發現
公告版位
- Oct 03 Sat 2015 03:32
廖玉蕙/到底今夕是何年?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