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頂大時代 有成效再補助
2015-10-03 02:23:08 聯合報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國內大學都開學了,第二期的「五年五百億頂大計畫」年底將劃下句點,未來預算減少,許多大學主管憂未來將沒有競爭力。

只是對照最近公布的世界大學排名,最好的台大排名創新低,許多其他大學甚至比十年前倒退。

諷刺的是,有些未獲青睞的私立學校,反而表現亮眼。若以原始目標看,這個「百大計畫」,可說是徹底失敗,一千億也隨風飄逝了。

失敗後,當然要改弦易轍。日前教育部吳部長提出,「後頂大時代」的願景與政策,希望「校校有特色、生生有希望」,然而美麗的願景貴在實踐,政策也要有配套。

檢討前兩期計畫,雄心可嘉,敗在執行失當。原因很多,主事者好大喜功是其一,當初昧於台灣是小國,經費必須集中使用才有競爭力。一次讓十多個大學分食大餅,還想樣樣都要、樣樣都強,國際競爭豈有如此便宜之事?缺乏堅實學術根基是其二,大學裡虛假浮誇心態不在少數。教育部未利用百大計畫導引建構深耕厚實的研發基礎,只在一、兩位大老倡議下就撒錢,許多計畫都是臨時拼湊而成,已露敗因。試問這粒價值千億的「學術威而剛」如何提升台灣學術地位?

十八世紀,英國為開發澳大利亞,從本土用船將囚犯運往澳洲充當勞工。當時承包的商船為降低成本,超載囚工且苛扣糧食、飲水,導致大量死亡,不死的也奄奄一息。

英國政府為解決囚犯受虐死亡問題,指派官員與醫生同行監督;另方面,對船東進行道德教育,要求尊重生命,為國效勞。但情況沒有改善,甚至傳出官商勾結,不肯同流合汙官員,在海上被謀害事情。

最後,檢討整個運送制度,政府只做一項小小改變,就讓整個結果改觀。新的作法是,把原先啟程時就付清費用,改為到岸支付,如果抵達時有囚工死亡或者生病變弱,就要扣錢。如此一來,船家不但立即改善伙食,停止凌虐,還主動提供醫藥,讓死亡降到最低。這是近代管理學門教科書都會提到的一個歷史故事。這說明制度可以形塑人的行為,進而決定整個政策成敗。

如果教育部準備為「後頂大計畫」,砸重金,參考過去「五年五百億」前車之鑑,仿效「到岸支付」制度,建立以執行成效為補助依據思維,是必要的。

首先,要界定何謂創新?何謂獨有特色?審查、補助標準何在?如果只是搞個國際學苑,招來第三世界學生,或經營幾個虛擬書店,也算創新、也算特色,則「後頂大」帽子也未免太沈重。如果又是統統有獎,可能一年一千億也擺不平。

其次,要求有意爭取補助學校,訂定明確目標以及達標進程。為使學校有執行創新、發展特色經費,可由教育部商請銀行團無息貸款給參與學校。

最後,當期滿驗收時(例如三、五年甚或十年),只需檢視各校楬櫫目標是否達成。達標者,教部全額撥款替學校歸還給銀行;未達標者,則依其未達目標部分,按比例自行籌款歸還給銀行。這是執簡馭繁的做法,既能尊重大學創新、發展特色的自主性,也能讓他們全力以赴。

為了子孫的未來,全國納稅人對於政府有意提升大學水準,達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希望」的願景,甚或將來再「攻頂百大」,都期望甚殷。但是民脂民膏,教育部及高教界是否該規畫好再上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