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雷射驅鳥 在家顧田水…資訊人帶科技下田
147
省思科技製造業易導致資源浪費,資訊人學務農。
設計田間監控設備和實用小農機,成「科技農夫」。
2016/07/08
說起話來有些靦腆,外表斯文的陳幸延,誰也想不到他是近2年才到宜蘭學務農的農夫,除了能輕易把重達4O公斤的米糠上肩甩出去,是農友眼中的大力士,更是資訊科系畢業的高材生,他為了「偷懶」,利用專長設計出田間監控設備和實用小農機,還上臉書成立社團公開分享,一圓「科技農夫」夢。
vid

用資訊人的「懶」 把科技帶入田間

沒有務農背景的陳幸延,認為科技製造業會生產過剩的產品,造成過度消費與資源浪費,2年前辭掉工作,到宜蘭員山鄉深溝村學習務農。
想當農夫,陳幸延卻也發揮資訊人「懶惰」的態度,把自動監控設備帶到田間,減輕勞務或利用科技記錄田間資料,輔助新農夫在經驗上的不足。陳幸延說的「懶」,是指:
程式設計師會把東西做成可重覆利用、自動化來輔助作業,不用一直做相同的事。
小農難有大型機具可用,加上採行友善耕作,不使用農藥,一切農務都得用人工「物理」方式施作。陳幸延說,利用電子設備輔助,可讓耕種準確一點,用記錄做一些判斷,可減少簡單重覆性的農務工作,「但這不代表不用下田,而是想有效的擴大耕作面積」。

148

陳幸延的水田感測器,可測量水田土壤、水溫及水位高度,控製水閘門進水、排水。記者黃義書/攝影

水田感測器 在家就能巡田水

田間的水位、溫度高低,關係著田間的管理與作物生長,陳幸延利用「水田感測器」減輕平常巡田的工作,讓「 顧田水」不再是非得親自到田裡「巡」,只要在家看著螢幕數據,就知田裡有沒有水,也可用來判斷田裡是否下了豪雨積水,還是田埂破洞,漏水流光了。
當寒流來襲時,則監控土壤與水圳水的溫差,決定要不要將水引進田裡,來提高田的溫度,減少稻子根部受到寒害。水溫還會影響福壽螺的移動,牠們喜歡在20~30度左右的溫暖環境,此時,把「水田感測器」做成「福壽螺警示燈號」,告訴農夫到田區撿拾福壽螺最佳時機。

149
陳幸延利用回收材料製作的割草機,他並上網公開製作方法。記者黃義書/攝影

自製割草機… 創意多多

他也嘗試自製農機,如自製割草機的馬達,是從修車廠取得的報廢汽車水箱馬達,支架是從鐵工廠垃圾撿來,桿子則來自掃把。材料取得容易、費用低廉甚至不用錢,陳幸延公開製作方式,也歡迎複製改善,實踐開放原始碼生態學(Open Source Ecology)的精神。
他還構想一座「 綠光雷射驅鳥器」,是利用鳥對光線的敏感度,以綠光雷射光束在田間「掃射」,達到驅鳥效果。陳幸延說,這還在構想階段,算是一種農夫的「遊戲機」。
農機設計圖 無私分享

陳幸延觀察國內並無小型農機設計、製作及交流分享的社團,近期在臉書成立「開源自然」社團,理念和「開放原始碼」(開源)一樣,希望能聚集更多有志之士,開放、分享自己的設計,也藉此教農民自製農具,降低取得費用,創造創造高品質的農民生活。
把自己設計的程式碼、農具設計圖及製作方式無私公開,是否會損失利潤?陳幸延樂觀的說,生活需求不高、過得去就好。如果耕種順利,可以賣些農產品,如果不行,透過協助別人農務或兼做電子電路資訊方面的工作,可能會得到一些「實驗經費」。陳幸延還說,水田感測器真的有用的話,可以幫農友免費安裝,對方只要自由捐款就行了。
陳幸延原本的目標是返回南投家鄉生活,不過他在宜蘭代耕的7分多稻田,讓他「實驗」的很快樂,樂於助人的他說,學會種田就可以和朋友一同回南投老家,不過屆時不一定要務農,農藝設計、木工、鐵工,甚至利用資訊專長幫農業帶來創新,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
聯合報/黃義書 報導
聯合報/柯永輝、鄭永維、何惠華 製作
主圖/黃義書 攝影
影音/黃義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dk 的頭像
    Andk

    andk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