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下一刻,如果你的電腦和冷氣斷電
2015-07-08 02:27: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尚未進入盛夏,台灣供電吃緊的警報已經響起。七月一日,三部大型火力發電機組故障,隔天七月二日,國內用電量創史上新高,但代表供電餘裕的備轉容量率卻創十年新低,供電餘裕只剩不到七十萬瓩,只要再有一部大型發電機組故障,台灣立刻缺電。屆時,你家的冷氣、桌上的電腦,極可能無預警停止運作。

從二○○三年以降,國內已長達十二年沒有限電,台灣上下已逐漸淡忘民國八○年代國內動輒實施分區限電的慘痛經驗。過去十多年間,國內電力供應一度被質疑過多,被外界批評是浪費;但是,「電力淹腳目」的好時光轉眼已過,台灣正進入新一輪供電吃緊周期。

本報社論曾多次示警:我國供電環境正急速惡化,從今年開始供電備用容量率就會跌到十%上下;三年後,從二○一八年開始,備用容量率皆只剩個位數,不但遠低於政府設定的十五%之標準,更低於台電設定的十%的缺電警戒線。不過數年光景,台灣從「擁電大戶」快速淪落為「缺電苦主」,這不能歸咎於外部環境所造成,而是台灣自己因內部爭議不下而敲響了缺電警鐘。

從二○○○年總統陳水扁剛上任不久即宣布停建核四開始,台灣能源政策就進入一個「只有計畫、沒有執行」的惡性循環。核四停停建建,即使核四一號機已經實質完工,但馬政府去年在反核示威及林義雄絕食壓力下仍宣布「封存」核四,把核四的命運丟給下一任總統去決定。諷刺的是,今年七月一日核四正式封存第一天,台灣供電就惡化到十年最糟的地步,與限電僅剩一線之隔。能源政策反覆,執行時又瞻前顧後,父子騎驢,是台灣自陷缺電泥沼的首要原因。

其次,近年國內上下缺乏理性討論能源議題的空間,對各項能源議題,常企求最完美、最簡便、最快速的解決路徑,卻忽略了可實踐性。例如,綠營執政的六縣市首長今年大動作提出「禁燒生煤」的訴求,卻沒告訴民眾,當燃煤電廠全部停擺後,台灣要用的電該從那裡來?

在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後,國內反核聲浪達到頂點,在這樣的氛圍下,政府去年決定封存核四,問鼎二○一六總統大位的蔡英文也明確表態:現有三座核電廠不會延役。去年我國核能發電加上燃煤發電,共占全年發電量的五十六.二%,是我國基載電源的兩大支柱;即便是身家雄厚的德國與日本,現在也做不到同時不要核電與燃煤發電,但在野黨卻故意略而不談。

只顧眼前的選票,卻不管明日的苦果,讓台灣逐漸進入供電危機。國內電廠正要進入汰舊換新高峰,台塑、和平、協和等舊電廠故障頻率升高,歲修時間拉長,林口一號機等新機組,又因為施工瓶頸無法如期上線發電,眼看台灣未來數年都要面臨供電青黃不接的窘境。

美國商會在今年的台灣白皮書中提醒我國政府:若不能確保水電供應無虞,台灣經濟將停滯不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說:「台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電」。遺憾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供電已是岌岌可危,政府卻是治標不治本,拿不出可執行的中長期能源方案。而台電也只能挖東牆補西牆,連核電廠備用的氣渦輪發電機都要加入供電。然而,寅吃卯糧,絕非長久之計,政府在電力供應的短、中、長期政策上,都必須立即採取行動。

應該採取的對策有三:一,就短期看,經濟部與台電應強化尖峰負載管理,降低用電大戶在夏日用電高峰時的用電,並適時公布供電吃緊警報,提醒全民共同節電。二,中程而言,無論我國要不要維持核電,未來台灣都會增加燃氣發電比重,政府應加速推動北部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工程,並在符合環保要求下,讓台電或民間業者在北部增設天然氣發電機組,這既可增加供電來源,也可降低北部長期仰賴中電北送的風險。三,長期而言,在明年總統大選底定後,新任總統必須立刻凝聚全民對台灣未來能源政策走向的共識,對於核電要如何用其他電力替代,以及如何減輕台灣火力發電對民眾健康以及空汙的影響,提出可長可久的政策。

從有電到缺電,台灣因內耗而蹉跎了十多年,政府能亡羊補牢的時間與空間已不多。台灣的電,正在緊急邊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