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觀點/周俊吉…先義後利 創造價值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李郁怡
周俊吉。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1981年,信義房屋的前身「信義代書事務所」成立,當時台灣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混亂,為了貫徹創業理念,對內,創辦人周俊吉禁止員工賺取差價;對外,推動「不動產說明書」、「履約保證」等交易透明措施,提供消費者交易資訊。由於違反當時市場主流,周俊吉因此曾面臨事務所大批員工出走,甚至創業多年才損益兩平的處境。
經營理念 堅守誠信原則
周俊吉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訪,分享他如何將企業經營理念,透落實於日常管理的心法。以下為訪問摘要: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以下簡稱「問」):回顧信義房屋發展歷程「先義後利」的理念非常特殊,要落實理念,最大挑戰是什麼?
周俊吉答(以下簡稱「答」):我會創業,最初是文化大學法律系老師的建議,因為當年的法院民事庭不動產的糾紛非常多,房屋仲介業的交易秩序很不好,這行業也很難找到好的人。因此我想做一家公司,不會騙人、不會造成客戶問題,也讓同仁有就業安全與成長。
最大挑戰是,創業初期,我嘗試著要讓理念落實,可是沒辦法讓同事及顧客接受。
例如,創業初期,我自己只有20幾歲,找進來的人都比我有經驗,要實施「高底薪、低獎金」(編按:為杜絕員工為增加交易成功機率而欺騙,信義房屋在1984年明文禁止員工賺取價差,並改革薪資結構),可是外面都還是在賺價差,因此大部分同事不能接受。本來有2、30位同事的,最後有很大流動,只好全部重新找人進來。
又例如,1989年,開始要做「不動產說明書」,你堅持要做,但很可能賣方就因此不願意將房子委託給你,因為說明書要把屋子的問題都寫下來;另一方面,一分說明書成本要新台幣4、5,000元,但是房屋交易經常每四戶才有機會賣掉一戶,一筆可能賺不到新台幣20萬元,可是說明書四戶的成本就占了兩萬元,等於賺的錢又要被吃掉。這種情況下,一定有很大衝突。但就得堅持下去。
立業宗旨 安全合理效率
問:那時不曾懷疑過你自己的理念嗎?
答:我當然就回去省思,我的理念有沒有錯?我在辦公室入口,掛著「立業宗旨」;有三個主張:交易要安全、交易價格要合理、交易效率要高,這三個主張,難道消費者不需要嗎?既然是對的,沒做出成績來,問題應該是經驗或能力不足,而不是方向錯了。
轉折點出現在1986年,我們重新找沒有經驗、高學歷的年輕人進來(實施不賺價差制度),加上我們也做投資,然後,房地產景氣在1987年後高速成長,雖然帳面還沒有盈餘,但每年的績效都有明顯成長。大概就能夠肯定,我們的堅持並沒有錯。
人才選育 符合企業文化
問:經營理念要在日常落實,最重要的前提是什麼?請您舉例。
答:第一、是先確立是不是有一個正確的理念,第二、是能不能根據理念,建構適當的制度。最後,才是依據理念跟制度,來培養人才。
比方說,我們從第一線、直接服務客戶的經紀人或代書中選拔「信義君子」。我們會全面了解客戶對他的評價,如果其中有人表示中性「普通」的意見,就不符合資格。
我們也會調查他的同事,問「這個人平常怎麼樣?」然後,還有初試、複試。公司會有很盛大的頒獎儀式。
不過,信義君子的業績不見得是最高的。類似的制度就會決定企業文化,因為不同制度會獎勵到不同類型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些人很會賣東西,儘管賣的方式可能不符消費者權益,這樣的人也是一種人才啊,但如果企業請了與經營理念不相符的人,就會造成內部的矛盾衝突。
(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16年5月號;官網:https://www.hbrtaiwan.com)
創業﹒哈佛﹒房地產﹒新台幣﹒就業
身體財報/肺癌預防 莫輕忽小咳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蔡聰聰
國健署4月初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不但連續三年位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更僅次於大腸癌成為國人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因之冠,肺癌之於咳嗽到底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狂咳起來才會想去看醫生,輕微咳嗽卻常常不以為意。去年春節期間,一名38歲的陳媽媽,家庭主婦,一天只須煮一頓晚餐,先生不吸菸,也沒有二手菸環境。輕咳了四個多月,自以為跟小孩一樣犯過敏,最後還是女兒的一位蕭同學的媽媽注意到而關心。
陳媽媽兩個月前就醫時照過肺部X光並無異常發現,蕭媽媽帶她來找我再檢查。結果,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竟是位於心臟後方約3.5公分大小腫瘤。經確診,惡性肺腺癌第四期…。
這就是所謂人生的大逆轉? 跟同齡晚婚生子的朋友相比,陳媽媽已有一位12歲的女兒,再八年就能獨立成人。本來還計劃屆時可以跟老公重新規劃屬於兩個人的自助旅行,令人稱羨,卻沒想到,這種毫不影響生活的「咳嗽」會跟肺腺癌晚期劃上等號。
由於腫瘤已轉移淋巴,位置鄰近心臟無法開刀,長得又快,標靶用藥無效,撐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由於七成以上的肺癌早期都沒症狀。等到有症狀來就診,通常多為晚期而治癒率低,這樣令人錯愕的畫面經常上演。
許多人常把咳嗽視為感冒,就像陳媽媽則誤把輕咳當成過敏。
咳嗽跟肺癌的關係在哪?輕微的咳嗽怎會成為大憾?
從肺部腫瘤發生的位置來看,臨床上會有咳嗽症狀的較多位於肺門附近。長在氣管或大支氣管內,易阻塞氣體的出入,進而刺激支氣管壁縮造成咳嗽,嚴重甚至咳血或阻塞支氣管引起阻塞性肺炎等。
另一種生長於肺臟周圍,幾乎沒有症狀,也是肺腺癌常被發現的位置。通常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約有5%-10%位於周邊的肺癌患者,甚至到確診了仍無臨床表徵。
要從肺癌症狀自我提高警覺,就得從肺癌常見的症狀觀察。因為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易被輕忽。多數肺癌無任何症狀,最常見的徵兆為咳嗽、胸痛、氣促。其中,咳嗽常為乾咳,超過1-2周的久咳不癒、治療後也不見減緩、甚致延變成肺炎,都為肺癌的可能危險訊號。
若您、家人、朋友有久咳不癒,千萬不要輕忽。請用那一份警覺積極尋找久咳的原因, 說不定能救人,救己。
(作者是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胸腔主治醫師,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咳嗽﹒肺癌﹒癌症﹒肺腺癌﹒大腸癌
會計師看時事/買股 別掉進紙上富貴陷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江美艷、朱應舞
清水阿財嬸去年買了某家公司的股票,在今年股東會前拿到這家公司股東會議事手冊,興沖沖地要去參加,但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明明公司損益表的結果表現不差,但股東能分配到的股利卻令她覺得愛錯了人?
在採用IFRS後,損益表變長了,淨利這個名稱還在,但下面卻多了叫做「其他綜合損益」的項目,兩者合起來稱作「本期綜合損益」,故名稱配合改為綜合損益表。「淨利」與我們常聽到的「保留盈餘」不同,「保留盈餘」是每年「淨利」或「淨損」所累積的餘額,於股東會上用來做「盈餘」分派之用,所以盈餘分派來源之一是淨利沒錯,但不能說淨利高、每股盈餘大,就斷言分給股東的股利一定會表現的可圈可點,因為淨利不見得都會是「可分配盈餘」,有些盈餘是會被限制分配,只有「可分配」盈餘,才能拿來當股利,分享給股東。
打個比方,連續豪雨為水庫帶來水量,不過雨水可能因挾帶太多泥沙而不能成為民生用水,對民眾無益;而即便水質良好,水廠也不見得會將全部水資源提供民眾,而須保持安全存量,以有備無患。
此例中,雨水就是「淨利」、雨水進了水庫,水庫的水就是「保留盈餘」,安全存量就是「受限」不能分的盈餘。
受限的盈餘有哪些呢?舉個例子,某公司擁有多項「投資性不動產」,購入後以公允價值模式持續衡量,因房地產景氣好,年底不動產市價上漲1億元,公司的綜合損益表可以認列1億元評價利益(假設不考慮所得稅),但這種淨利轉入保留盈餘後,因為紙上富貴,還沒真的實現,法令將限制不能當盈餘分派,所以綜合損益表淨利雖美,股東的股利卻沒因此受惠。
隔年,房市景氣反轉,不動產市價下跌6,000萬元,公司綜合損益表因認列6,000萬元損失而暗淡無光,股東若只看綜合損益表,會以為能分配的盈餘少了,但其實淨利少掉6,000萬元,盈餘分配時同時會「解除」去年受限盈餘中的6,000萬元,兩相抵銷後,這件事對「可分配盈餘」毫無影響,所以只要公司在其他方面賺得「淨利」,就有盈餘分派的實力。
另一個例子為,當企業投資某公司股票,經評估分類為「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於持股期間,市價變動的評價損益,依規定是表達在綜合損益表「其他綜合損益」項下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項目,這項目排除在「淨利」之外,所以光看淨利可能看似平靜,不過盈餘分配時,針對此種未實現評價「損失」,也須依法於「盈餘」中扣除相同金額,限制不得分配,有評價「利益」時則可以「轉回」先前受限制的盈餘(這就好比水庫有安全存量的機制)。
所以,阿財嬸看到了漂亮的「淨利」,但沒能領到心儀的「股利」,就是這個道理。
(作者是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協理,本專欄每周五刊登)
股東﹒股利﹒房地產﹒所得稅﹒豪雨
創業經驗談/找回台灣創業生命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杜瑜滿
40年前,台灣創業者一步一腳印,從小工廠變成大企業,開創出經濟奇蹟,而因為全球化所激盪出的創意和國際資源流動,如今的創業環境對於有志於創造自己事業的創業者來說,是更加充滿無限可能,這股生命力也正在快速發酵。
對於互聯網下的創業環境,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認為,過去大家都開玩笑說「每個師父都留一手,最後就這樣失傳」以及「秘方不外傳」的舊企業經營思維,在現在這個共享經濟時代裡是不適用的,人們必須開始重視經驗分享,從交流中相互學習成功和失敗,甚至是發現合作的契機,才能開創出更有競爭力的事業。
而且,創業者在交流中會益發了解,創業路途中必須面對的艱辛與需求,並形成一種社會氛圍,進而吸引更多有能力提供資金或資源的企業願意來幫助年輕人創業;種種轉變,都讓台灣創業環境變得更好。
除了環境變好,有鑑於產業轉型升級與消費者的需求都在轉變,相對應的市場視野和機會點也在改變。以台灣來說,現在新創產業已非資本密集的製造業,募資主要用途也不再是購買固定資產,而是聚焦在行銷與品牌經營;加上台灣教育水準提升,創業家在初期就有企業組織概念,為健全企業組織發展,願意用更多資源延攬各單位功能人才,起步相對紮實,是台灣新創企業的優勢所在。
台灣新創企業活力旺盛,然而畢竟內銷市場規模小。李治平也分析,企業若僅以台灣市場為目標,就算拚到全台第一的佳績,也不易獲得能支持企業未來大幅成長的利潤。
「台灣創業者基金」評估投資項目的重點之一,就非常重視創業的布局在初期是否放眼全球,並將產品服務瞄準全球大型消費市場如美國、大陸。
此外,談到創業,就一定要思考到人才需求。近年來,物聯網與虛擬實境的議題成了全球的焦點,台灣過去在電子、製造、資訊產業累積了數十年優勢和經驗,發展出完整的供應鏈,再加上近20年的教育資源投入,培養出許多具備專業知識和實戰能力的資工及電機優秀人才,累積了全球少見的競爭本錢。相信,不論是國家或產業升級的未來,這些人才正是台灣趕上全球趨勢的關鍵。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李郁怡
周俊吉。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1981年,信義房屋的前身「信義代書事務所」成立,當時台灣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混亂,為了貫徹創業理念,對內,創辦人周俊吉禁止員工賺取差價;對外,推動「不動產說明書」、「履約保證」等交易透明措施,提供消費者交易資訊。由於違反當時市場主流,周俊吉因此曾面臨事務所大批員工出走,甚至創業多年才損益兩平的處境。
經營理念 堅守誠信原則
周俊吉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訪,分享他如何將企業經營理念,透落實於日常管理的心法。以下為訪問摘要: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問(以下簡稱「問」):回顧信義房屋發展歷程「先義後利」的理念非常特殊,要落實理念,最大挑戰是什麼?
周俊吉答(以下簡稱「答」):我會創業,最初是文化大學法律系老師的建議,因為當年的法院民事庭不動產的糾紛非常多,房屋仲介業的交易秩序很不好,這行業也很難找到好的人。因此我想做一家公司,不會騙人、不會造成客戶問題,也讓同仁有就業安全與成長。
最大挑戰是,創業初期,我嘗試著要讓理念落實,可是沒辦法讓同事及顧客接受。
例如,創業初期,我自己只有20幾歲,找進來的人都比我有經驗,要實施「高底薪、低獎金」(編按:為杜絕員工為增加交易成功機率而欺騙,信義房屋在1984年明文禁止員工賺取價差,並改革薪資結構),可是外面都還是在賺價差,因此大部分同事不能接受。本來有2、30位同事的,最後有很大流動,只好全部重新找人進來。
又例如,1989年,開始要做「不動產說明書」,你堅持要做,但很可能賣方就因此不願意將房子委託給你,因為說明書要把屋子的問題都寫下來;另一方面,一分說明書成本要新台幣4、5,000元,但是房屋交易經常每四戶才有機會賣掉一戶,一筆可能賺不到新台幣20萬元,可是說明書四戶的成本就占了兩萬元,等於賺的錢又要被吃掉。這種情況下,一定有很大衝突。但就得堅持下去。
立業宗旨 安全合理效率
問:那時不曾懷疑過你自己的理念嗎?
答:我當然就回去省思,我的理念有沒有錯?我在辦公室入口,掛著「立業宗旨」;有三個主張:交易要安全、交易價格要合理、交易效率要高,這三個主張,難道消費者不需要嗎?既然是對的,沒做出成績來,問題應該是經驗或能力不足,而不是方向錯了。
轉折點出現在1986年,我們重新找沒有經驗、高學歷的年輕人進來(實施不賺價差制度),加上我們也做投資,然後,房地產景氣在1987年後高速成長,雖然帳面還沒有盈餘,但每年的績效都有明顯成長。大概就能夠肯定,我們的堅持並沒有錯。
人才選育 符合企業文化
問:經營理念要在日常落實,最重要的前提是什麼?請您舉例。
答:第一、是先確立是不是有一個正確的理念,第二、是能不能根據理念,建構適當的制度。最後,才是依據理念跟制度,來培養人才。
比方說,我們從第一線、直接服務客戶的經紀人或代書中選拔「信義君子」。我們會全面了解客戶對他的評價,如果其中有人表示中性「普通」的意見,就不符合資格。
我們也會調查他的同事,問「這個人平常怎麼樣?」然後,還有初試、複試。公司會有很盛大的頒獎儀式。
不過,信義君子的業績不見得是最高的。類似的制度就會決定企業文化,因為不同制度會獎勵到不同類型的人;另一方面,也有些人很會賣東西,儘管賣的方式可能不符消費者權益,這樣的人也是一種人才啊,但如果企業請了與經營理念不相符的人,就會造成內部的矛盾衝突。
(摘自《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2016年5月號;官網:https://www.hbrtaiwan.com)
創業﹒哈佛﹒房地產﹒新台幣﹒就業
身體財報/肺癌預防 莫輕忽小咳嗽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蔡聰聰
國健署4月初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肺癌不但連續三年位居國人癌症死亡率第一,更僅次於大腸癌成為國人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也是女性癌症死因之冠,肺癌之於咳嗽到底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多數人都是這樣的:狂咳起來才會想去看醫生,輕微咳嗽卻常常不以為意。去年春節期間,一名38歲的陳媽媽,家庭主婦,一天只須煮一頓晚餐,先生不吸菸,也沒有二手菸環境。輕咳了四個多月,自以為跟小孩一樣犯過敏,最後還是女兒的一位蕭同學的媽媽注意到而關心。
陳媽媽兩個月前就醫時照過肺部X光並無異常發現,蕭媽媽帶她來找我再檢查。結果,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竟是位於心臟後方約3.5公分大小腫瘤。經確診,惡性肺腺癌第四期…。
這就是所謂人生的大逆轉? 跟同齡晚婚生子的朋友相比,陳媽媽已有一位12歲的女兒,再八年就能獨立成人。本來還計劃屆時可以跟老公重新規劃屬於兩個人的自助旅行,令人稱羨,卻沒想到,這種毫不影響生活的「咳嗽」會跟肺腺癌晚期劃上等號。
由於腫瘤已轉移淋巴,位置鄰近心臟無法開刀,長得又快,標靶用藥無效,撐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由於七成以上的肺癌早期都沒症狀。等到有症狀來就診,通常多為晚期而治癒率低,這樣令人錯愕的畫面經常上演。
許多人常把咳嗽視為感冒,就像陳媽媽則誤把輕咳當成過敏。
咳嗽跟肺癌的關係在哪?輕微的咳嗽怎會成為大憾?
從肺部腫瘤發生的位置來看,臨床上會有咳嗽症狀的較多位於肺門附近。長在氣管或大支氣管內,易阻塞氣體的出入,進而刺激支氣管壁縮造成咳嗽,嚴重甚至咳血或阻塞支氣管引起阻塞性肺炎等。
另一種生長於肺臟周圍,幾乎沒有症狀,也是肺腺癌常被發現的位置。通常等到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約有5%-10%位於周邊的肺癌患者,甚至到確診了仍無臨床表徵。
要從肺癌症狀自我提高警覺,就得從肺癌常見的症狀觀察。因為肺癌症狀不具特異性,易被輕忽。多數肺癌無任何症狀,最常見的徵兆為咳嗽、胸痛、氣促。其中,咳嗽常為乾咳,超過1-2周的久咳不癒、治療後也不見減緩、甚致延變成肺炎,都為肺癌的可能危險訊號。
若您、家人、朋友有久咳不癒,千萬不要輕忽。請用那一份警覺積極尋找久咳的原因, 說不定能救人,救己。
(作者是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胸腔主治醫師,本專欄隔周五刊登)
咳嗽﹒肺癌﹒癌症﹒肺腺癌﹒大腸癌
會計師看時事/買股 別掉進紙上富貴陷阱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江美艷、朱應舞
清水阿財嬸去年買了某家公司的股票,在今年股東會前拿到這家公司股東會議事手冊,興沖沖地要去參加,但實在不明白為什麼明明公司損益表的結果表現不差,但股東能分配到的股利卻令她覺得愛錯了人?
在採用IFRS後,損益表變長了,淨利這個名稱還在,但下面卻多了叫做「其他綜合損益」的項目,兩者合起來稱作「本期綜合損益」,故名稱配合改為綜合損益表。「淨利」與我們常聽到的「保留盈餘」不同,「保留盈餘」是每年「淨利」或「淨損」所累積的餘額,於股東會上用來做「盈餘」分派之用,所以盈餘分派來源之一是淨利沒錯,但不能說淨利高、每股盈餘大,就斷言分給股東的股利一定會表現的可圈可點,因為淨利不見得都會是「可分配盈餘」,有些盈餘是會被限制分配,只有「可分配」盈餘,才能拿來當股利,分享給股東。
打個比方,連續豪雨為水庫帶來水量,不過雨水可能因挾帶太多泥沙而不能成為民生用水,對民眾無益;而即便水質良好,水廠也不見得會將全部水資源提供民眾,而須保持安全存量,以有備無患。
此例中,雨水就是「淨利」、雨水進了水庫,水庫的水就是「保留盈餘」,安全存量就是「受限」不能分的盈餘。
受限的盈餘有哪些呢?舉個例子,某公司擁有多項「投資性不動產」,購入後以公允價值模式持續衡量,因房地產景氣好,年底不動產市價上漲1億元,公司的綜合損益表可以認列1億元評價利益(假設不考慮所得稅),但這種淨利轉入保留盈餘後,因為紙上富貴,還沒真的實現,法令將限制不能當盈餘分派,所以綜合損益表淨利雖美,股東的股利卻沒因此受惠。
隔年,房市景氣反轉,不動產市價下跌6,000萬元,公司綜合損益表因認列6,000萬元損失而暗淡無光,股東若只看綜合損益表,會以為能分配的盈餘少了,但其實淨利少掉6,000萬元,盈餘分配時同時會「解除」去年受限盈餘中的6,000萬元,兩相抵銷後,這件事對「可分配盈餘」毫無影響,所以只要公司在其他方面賺得「淨利」,就有盈餘分派的實力。
另一個例子為,當企業投資某公司股票,經評估分類為「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於持股期間,市價變動的評價損益,依規定是表達在綜合損益表「其他綜合損益」項下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項目,這項目排除在「淨利」之外,所以光看淨利可能看似平靜,不過盈餘分配時,針對此種未實現評價「損失」,也須依法於「盈餘」中扣除相同金額,限制不得分配,有評價「利益」時則可以「轉回」先前受限制的盈餘(這就好比水庫有安全存量的機制)。
所以,阿財嬸看到了漂亮的「淨利」,但沒能領到心儀的「股利」,就是這個道理。
(作者是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協理,本專欄每周五刊登)
股東﹒股利﹒房地產﹒所得稅﹒豪雨
創業經驗談/找回台灣創業生命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04-29 03:04 經濟日報 杜瑜滿
40年前,台灣創業者一步一腳印,從小工廠變成大企業,開創出經濟奇蹟,而因為全球化所激盪出的創意和國際資源流動,如今的創業環境對於有志於創造自己事業的創業者來說,是更加充滿無限可能,這股生命力也正在快速發酵。
對於互聯網下的創業環境,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執行總監李治平認為,過去大家都開玩笑說「每個師父都留一手,最後就這樣失傳」以及「秘方不外傳」的舊企業經營思維,在現在這個共享經濟時代裡是不適用的,人們必須開始重視經驗分享,從交流中相互學習成功和失敗,甚至是發現合作的契機,才能開創出更有競爭力的事業。
而且,創業者在交流中會益發了解,創業路途中必須面對的艱辛與需求,並形成一種社會氛圍,進而吸引更多有能力提供資金或資源的企業願意來幫助年輕人創業;種種轉變,都讓台灣創業環境變得更好。
除了環境變好,有鑑於產業轉型升級與消費者的需求都在轉變,相對應的市場視野和機會點也在改變。以台灣來說,現在新創產業已非資本密集的製造業,募資主要用途也不再是購買固定資產,而是聚焦在行銷與品牌經營;加上台灣教育水準提升,創業家在初期就有企業組織概念,為健全企業組織發展,願意用更多資源延攬各單位功能人才,起步相對紮實,是台灣新創企業的優勢所在。
台灣新創企業活力旺盛,然而畢竟內銷市場規模小。李治平也分析,企業若僅以台灣市場為目標,就算拚到全台第一的佳績,也不易獲得能支持企業未來大幅成長的利潤。
「台灣創業者基金」評估投資項目的重點之一,就非常重視創業的布局在初期是否放眼全球,並將產品服務瞄準全球大型消費市場如美國、大陸。
此外,談到創業,就一定要思考到人才需求。近年來,物聯網與虛擬實境的議題成了全球的焦點,台灣過去在電子、製造、資訊產業累積了數十年優勢和經驗,發展出完整的供應鏈,再加上近20年的教育資源投入,培養出許多具備專業知識和實戰能力的資工及電機優秀人才,累積了全球少見的競爭本錢。相信,不論是國家或產業升級的未來,這些人才正是台灣趕上全球趨勢的關鍵。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