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別做鐵錘人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4 05:13 經濟日報 陳祈典


image
蒙格是巴菲特的創業夥伴,目前擔任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他對投資的判斷原則深深影響巴菲特,企業管理方面也有許多獨到的看法。 網路照片
分享「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視野,讓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對於查理.蒙格(Charles T. Munger),巴菲特曾經如此稱讚他。
蒙格是巴菲特的創業夥伴,目前擔任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對投資的判斷原則深深影響巴菲特,他對企業管理者也有許多獨到的建議。

逆向思考 詮釋成功人生

他畢業於哈佛法學院,早年擔任律師,這樣的背景養成他講究邏輯與理性的習慣。

「人生怎樣才能成功?」某次波克夏股東大會時他對這個提問的回答是「別吸毒,別亂穿越馬路,別染上愛滋」,看似開玩笑的回答顯示出他的逆向思考習慣,先注意應該避免什麼,別做什麼事,然後才會考慮接下來要採取的行動。

他建議企業家應終身學習,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培養多元思維能力,這包含數學、會計、經濟、統計、歷史、心理與工程學等。

每種學科或分析工具都有其局限,不應期待只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問題,否則就成了只使用單一思考模式看待世界的「鐵錘人」。

決策時必須先把問題簡化,排除掉無關緊要的細節與變數後,留下最重要的大問題。

他以經營一家碳酸飲料品牌為例,這品牌如要打造出2兆美金市值,味道與商標非常重要。它必須有如紅酒般美麗的顏色,飲用後得到極大的快樂與滿足;也要有一個神祕響亮的名字,透過一系列廣告營造美麗高貴的意境,並由大明星代言,藉「古典制約」刺激消費者的神經系統,觸發他們的聯想並渴望購買。

如此多個因素交互作用下才能造成風潮,也就是「魯拉帕魯薩效應」。

官僚習氣 企業經營之癌

企業的規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優勢,當企業的規模大,不但能降低成本,分攤的廣告成本低,知名度高也使消費者較易接受,因此他認同傑克.威爾許接掌奇異公司時所說「我們必在我們進入的每個領域做到第一或第二,否則就退出」。

電視機問世後的時代,一些規模很大的知名企業,如寶僑(P&G),便透過廣告獲得巨大的成長動力。

但大企業必須嚴防出現官僚習氣,這是公司的癌症。相對而言,小企業的優勢在於效率,若能專注某個小領域,並做出特色,小企業的成功機會也很大。

好市多(COSTCO)是蒙格欣賞的企業之一,該企業鎖定中產階層,販售的產品嚴選品質,價格低廉,退換貨便利,但每類商品的可選擇性不多,藉此提高進貨的議價能力,消費者購買時也不必挑來挑去。

高顧客滿意度使會員續期率達九成,會費收入占營業利潤七成。蒙格認為好市多運用新技術拉開與對手的差距,且此經營模式對其本身和消費者皆有利。

然不是所有的新技術都對企業有利,蒙格認為管理者應多考慮「後果的後果」。他曾舉一個例子:某業務向紡織廠推銷一款新型紡紗機,表示將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許多成本。

老闆心動買下後,過了20年,他發現他不斷添購最新型的紡紗機,但省下來的利潤都跑進消費者的口袋。新改變會造成不同的結果,必須再考慮後續可能的演進,某些科技產業就面臨這樣的困境。

理性分析 策略因地制宜

對於銀行業,蒙格說他們會去看管理層的思維方式、工作背景、文化。所投資的富國銀行(Wells Fargo) 深入社區經營,多承作個人及中小企業的存放款業務,成本低廉且收益較好。其授信重視風險管理,採用信用評級模型,並依風險調整利率,很少放款給信用評級不足的企業和個人,這使其躲過2007年次貸風暴。

謹慎發展的態度雖然使其國際化腳步緩慢,但也避免許多風險。

蒙格認為還必須考慮心理因素,因此相同的政策會在不同國家間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如香港與日本都曾經歷資產泡沫破裂,政府均對股市大規模干預,調整利率,但香港很快就恢復,日本卻面臨長達10年的衰退,為什麼?

蒙格覺得日本人天性緊張,極度規避風險,銀行也拒絕貸款,但香港是中國人聚集的地方,中國人喜歡賭博,也喜歡行動,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

因此,蒙格的大腦是雙軌運作的,他先理性分析那些控制利益的因素,其次,再檢視有那些狀況會使大腦的潛意識產生錯誤判斷,以保持客觀的態度。

(作者任職經濟部國際合作處)

上班卒仔/專業 看得見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4 05:13 經濟日報 周怡秀

公司的秋季員工旅遊,由一間旅行社獨獲大單,要同時服務公司分成幾十團的旅遊行程。原本準備好好放鬆心情,但一上遊覽車,就感覺到旅行社的不專業,除了對行程內容一問三不知之外,對於時間的掌控也很差,有人掉隊要靠同事自己指認,無法從名單中找出是誰掉隊,一整個讓人很不安心,無法想像若有緊急事件發生時,他們能做何處理。

【心得分享】

公司旅遊和多數一般旅遊有個明顯不同之處,就是團員互相認識而且裡面還有高階管理職。

所有的服務流程都看在大家的眼裡,更是直達管理層,而管理層的人脈圈之間還會互相交流,基層的也有自己的人脈圈,馬上傳開來,還可能直接影響到將來的合作計畫,未來掉了大單可是旅行社的損失。一天的服務可謂影響深遠呀。

(作者服務於外商公司,本專欄每周四刊登)

業務最前線/客製化 儲備競爭力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4 05:13 經濟日報 吳育宏

當全球製造業以「經濟規模(economic scale)最大化」為前提,進行廠商之間的競爭和整合,市場必然走向兩大趨勢。第一是大者恆大,只有搶到領先地位的公司可以享有獲利空間,而且競爭差距會愈拉愈大。

另一方面,多數廠商不會成為領導者,想要在市場存活下來就必須走向另一個趨勢,那就是少量多樣、高度客製化或技術門檻較高的利基市場(niche market)。

在這樣的情況下,多數公司將面臨產品生命週周期縮短、標準化產品減少的挑戰,過去在生產和研發累積的經驗,愈來愈難以複製和延續。

簡言之,當只有少部分公司能靠「經濟規模」的商業模式成功,多數公司將成為「專案導向(project based)」的團隊。

專案導向的商業模式,若是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統,通常在專案結束後,就暴露在經驗和人才流失的高風險之下。因此,以客戶需求和客戶價值為核心,建構一套「競爭力可以累積」的管理系統,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我將之簡單歸納為三個層面。

首先,縮短「客戶服務」的學習曲線。

由於少量多樣的趨勢,客戶的單一專案無法像過去一樣帶來龐大營收,但是業務單位若是能將服務客戶的流程標準化、精實化,就可以提高下一個專案、下一張訂單的管理效率。

其次是縮短「產品開發」的學習曲線。

當A客戶的專案結束且後續的產值已不看好,業務團隊應該找出類似產品技術的B客戶、C客戶,以既有經驗作為新客戶開發的優勢。

第三是縮短「產業開發」的學習曲線。

未來大部分的企業,都要跨入更多以往不曾接觸的新市場,因此在接觸新客戶、新專案的同時,業務團隊要能快速定義、快速歸納新產業的標準為何。

在管理一個新專案的同時,已經預先思考什麼樣的資源、知識要累積到同產業的下一個專案。

在產業標準和市場規則變化愈來愈快的今日,建立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永續經營的企業將有愈多的挑戰。

從個人、組織、企業到一個產業,都必須持續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累積了什麼經驗,可以用來提高明天的競爭力。」這個問題恐怕會愈來愈難回答,但是也愈來愈無可迴避。

透視鏡/2016科技業趨勢前瞻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5-12-24 05:13 經濟日報 詹文男


又到了歲末年終,不免要回顧與展望一下。根據許多經濟研究機構的預估,在總體經濟面,2016年可望在先進經濟體溫和復甦下,出現較佳的成長動能。

隨著物聯網帶來的產業變革,高科技產業積極展開跨界合作,持續尋求新應用、新服務,也為市場帶來新的轉機,資策會MIC觀察明年整體高科技產業發展走向,基本上有以下幾個重要趨勢。

首先是虛擬實境生態成形。

國際大廠如Google、HTC、SONY、三星等皆看好虛擬實境應用市場發展,紛紛投入相關軟硬體技術與產品開發,驅動了結合內容、平台、用戶端裝置虛擬實境產業生態體系的加速成形。

而經過2015年全面性的研發與布局,2015年底至2016年初頭戴式VR裝置將相繼問世出貨,也宣告虛擬實境正式邁入商用化。

其二是5G加速打造新興聯網應用情境。

作為未來5G網路布建與服務商用化先驅的歐、美、亞洲的行動電信業者,將於2016年展開5G前期網路測試並規劃5G服務發展藍圖,提出新的聯網應用情境以及軟硬體設備規格,帶領行動電信大步向前。

其三是生物特徵辨識支付體驗帶來更便利與安全的行動支付服務。

2014 Apple Pay指紋辨識支付問世後,國際大廠如Samsung、阿里巴巴陸續跟進生物支付產品。而臉部辨識支付也將受金融業者支持成為新興應用,另虹膜、靜脈辨識等發展中技術將陸續實現終端產品的商品化應用。

其四是資源共享體驗新生活並再造新商機。

共享經濟除讓閒置資源有效運用並增進就業機會外,更讓民眾需求得到快速滿足,將在各個面向重塑我們的生活體驗與工作型態。

其五是工業4.0所帶動的企業資訊架構重整商機。

製造業在邁向工業4.0階段的同時,隨著企業內各式的感測裝置、控制系統以及製造設備等工業控制系統相繼連接至企業資訊環境後,企業資訊網路架構更趨複雜,連帶帶動企業內軟、硬體與安全防護等各環節的重整需求,預期2016針對導入工業4.0所需的企業診斷、架構設計及系統重整等相關資訊服務商機將逐漸起飛。

其六是物聯網作業系統上線,開始收斂標準破碎的局面。

各路大廠紛紛投入物聯網作業系統開發,並試圖憑藉既有優勢基礎,以垂直整合策略打造生態體系。

如Google與ARM,在手持產業中原為上下游互相支持的夥伴,進入物聯網後將正面交鋒,其所開發作業系統正式版預計將於2016年上線。

Google欲以自建統一標準的策略進擊,ARM則以廣泛支持多標準與協定方式回應,拉攏開發者的大戰已然揭幕。

最後是PC產品嘗試突圍,跳脫傳統Wintel的產品思維。

電競、教育等新興利基型應用漸成為軟體服務或內容業者開發的重心,甚至在積極提升產品最佳效能的前提下,投入自主OS的開發,並發展可藉由PC架構加值的新型態應用。

預期這樣的產品新思維在2016年將會持續發酵,協助PC架構找到新興應用市場以及商機,但是此類市場的少量多樣化特性,也將挑戰既有的PC供應鏈及生產體系。

(作者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本專欄隔周四刊登)


無能者的藉口:公司規定

杜書伍:員工「小習慣」,隱藏管理大問題。
凡事答「公司規定」, 隱含不追根究柢態度。
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杜書伍經常分享管理知識經驗,他在臉書分享「無能者的藉口:簡答公司規定」專文,吸引許多粉絲迴響。
杜書伍發現,在公司內部,某些人很習慣說「公司規定」,甚至以此回答客戶。這看似不起眼的「小習慣」,背後隱含不追根究柢的任事態度,甚至會導引出負向的組織氣氛。
聽到「公司規定」,有些人會追問「為什麼?」但答案依然「就是公司規定」。追根究柢者,會主動另循答案;但個性較不積極者,經常就默默接受了。
當被他人問及同一問題時,也就不知不覺以「公司規定」答覆。
漸漸的,有部分特定的人,習慣把「公司規定」,當作回答問題的標準模式。
經常簡答「公司規定」 能力必然乏善可陳

杜書伍認為,此一現象,反映「不求甚解」的任事態度,凡事不去推敲背後的緣由,只會「背制度」,而不是「理解制度」;同時,主管交待事物時,只會「照著做」,不知「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從不問「為什麼要這麼做」。
長期以往,自然學不到東西,也不長進,能力自然無法增長。
他認為,在一個組織中,經常以「公司規定」、「主管交待」簡答問題的員工,能力必然乏善可陳,頂多只是「資深」而已。
所有公司的制度、辦法、規定,背後都有政策目的、精神以及經驗的道理。一個積極、追根究柢者,在理解制度、辦法及規定時,必會先理解其背後的政策精神,以及前人經驗的道理。
久而久之,做事的成效自然又快又好。當其他人問及,他肯定也能詳加解釋,協助別人充份理解、快速上手。
當心組織氣候惡化

杜書伍還提醒,組織中若是普遍存在凡事簡答「公司規定」的現象,很容易造成「組織氣候」惡化。
他建議,主管必須細心觀察,組織中若出現以「公司規定」、「主管交待」簡答問題者,或是發現類似「他告訴我的」、「主管說的」等口語,都要適時糾正。
從小處著手,即能逐步導引出主動、積極的組織氣候。
聯合報/鄒秀明 整理
聯合報/林政忠、蘇士堯、李承宇 製作
主圖/取自杜書伍臉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