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民粹反撲並不純是經濟問題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2-24 03:53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歐洲今年遭遇難民潮、英國脫歐公投、俄羅斯干預歐陸威脅再起等一連串政治衝擊,但20...
歐洲今年遭遇難民潮、英國脫歐公投、俄羅斯干預歐陸威脅再起等一連串政治衝擊,但2017年的展望更凶險,新一波民粹浪潮蓄勢待發。 歐新社
若說二○一七年全球將深受政治事件影響,或者說是由「反既有政經體制」的民粹力量持續擔綱主演的一年,想必多數人不會反對。英國脫歐、川普當選,都顯示這個潮流方興未艾。一般的看法是,全球這股難以抵檔的民粹浪潮,是源於金融海嘯以來的經濟低迷及貧富差距擴大,只要「對症下藥」,即可撫慰民心;但深入檢視,事情恐怕不這麼簡單。
今年八月,美國學者英格爾哈特及諾里斯(R.Inglehart&P.Norris)在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發表一篇名為「川普現象、英國脫歐與民粹主義興起」的報告,文中指出,當前西方國家面對的民粹主義挑戰,主因並非只是經濟成長遲緩、全球化等因素帶來的失業及所得分配不公等表象,還有社會及文化價值觀更深層的拉扯。這股力量,藉由反全球化浮上檯面,並催化一般民眾對傳統民主體制與政治菁英的不滿。

兩位學者從西方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思維切入,佐以各種數據分析,檢視歐洲的歷次選舉。結果發現,在後冷戰新國際政經結構下,過去堅持社會主義思維的左派政黨,其社會及經濟思維不斷朝向中間修正;而原本就高唱多元開放的右派則大張旗鼓推動貿易自由主義,形成近乎單面向的政經體制及發展路徑,掀起了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全球化。這個趨勢的負面效應日積月累,終於導致許多普羅大眾無法承受,因而形成壁壘分明的社會與文化價值觀衝突,並對資本主義產生嚴重質疑,進而用選票否決體制。也就是說,近期歐美民粹政治人物興起,其吸票關鍵在於政見呼應了基層對價值文化的反彈,而非僅是表面看起來的「問題在經濟」。

這樣的分析,對於習慣了自由多元空氣及資本主義的人而言,恐是一時難以接受的事,卻是殘酷的事實。全球化的結果,使得外來人口大量湧入成熟經濟體,雖填補人口老化造成的勞動力缺口,推動這些國家經濟持續成長,卻也增加了社會多元文化的摩擦,並加速了產業的外移。如今,西方國家民眾驚覺,擁抱自由開放的後果,竟是外來移民及新興國家勞動者搶走本地的工作機會。不僅如此,這一波全球化的規模和能量之大,對某些變動快速的社會而言,已遠超乎其所能承載,包括社會中種族性別平等、人權、同性戀者的權利等問題的嚴重碰撞,世代差異與教育差異的隔閡也愈發尖銳。

在承平時期,這些歧異尚可以忍受,但在經濟低迷看不到盡頭的激化下,政府的關注又久盼不至,基層民眾的憤怒便不斷加深。選民壓抑不住的社會與文化價值歧見在投票時一舉釋放,即匯流成一股「反政經體制」的民粹浪潮。正因如此,諸如川普、杜特蒂、勒潘甚至柯文哲等非典型政治人物才會大受歡迎,因為他們有別於無視民生痛楚的傳統政治菁英。

這些非典型候選人的特徵,包括:言語誇大、思想極端、政策極簡等;這儘管讓選民在投票時會有些掙扎,但比起久泡醬缸的老派政治菁英,他們更能觸動選民心中的痛點。川普以及英、法、德等國主張脫歐的民粹主義者,皆屬此類。

問題是,這種放大「非我族類」的社會文化價值差異所堆出的民粹力量,雖大到足以改變政局;但是,藉此上台的領導人是否能透過拆解既有體制的方式來回應選民,恐怕極有疑問,柯文哲的支持度驟降即是證明。原因在,國政經緯萬端,恐非輕率的改變所能解決,尤其當社會因價值衝突而激烈分化,縫合愈發不易。其結果,社會不安可能持續擴大,民粹領導人左支右絀,政經體制運作出現更大危機;除非找到文化價值與經濟發展的新平衡點,否則難以解決。

二○一七年將是全球經濟隨著政治擾動而起伏不安的一年,而各界若一味觀望而不正視深層的問題,則是危險的事。

川普﹒脫歐﹒投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d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